<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469124閱讀:416來源:國知局
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回收利用領域,具體是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開發了一種低能耗、大尺寸cfrp高效回收cf的新方法。具體方法是在常溫常壓下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泡在降解滲透劑中,使樹脂基體溶脹降解,分離出碳纖維或其填料,經洗滌干燥后制得再生碳纖維,再將滲透廢液作為粘接劑和造孔劑加入到赤泥與黏土混合物中,燒結制備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或者將滲透廢液和碳纖維廢絲混合物直接加入與赤泥和黏土混合燒結,制備碳纖維增強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



背景技術:

赤泥是氧化鋁冶煉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棄物,每生產1t氧化鋁會產出1.0-1.8t赤泥【王洪等,基于直接還原熔分的拜耳赤泥綜合利用試驗研究,輕金屬,2013,1:19-22;朱軍等,赤泥的綜合回收與利用,礦產保護與利用,2008,2:52-54】。目前,我國赤泥累計堆存量已達3.5億t【劉昌俊等.燒結法赤泥基本特性研究,環境工程學報,2009,3(4):739-742;姜躍華等.鄭州氧化鋁廠赤泥化學和礦物特征及資源化利用探討,輕金屬,2007,10:18-21】。綜合利用率僅為5%。赤泥大量閑置堆存,既占用土地,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阻礙了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赤泥輕質保溫磚具有密度低、保溫隔熱性能好、耐腐蝕等優點,為不燃材料,可廣泛應用于綠色節能建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的能耗問題備受關注,我國建筑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倍,建筑能耗從1978年起占能源總消耗量的10%上升到30%以上。進入21世紀后,研發新型高效保溫墻體材料,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特別是歐洲和美國。為使赤泥建筑材料更好的滿足建筑功能改善和建筑節能的要求,必須不斷研究、開發有利于改善建筑環境、節能、節土、利廢、保護環境的高強、多功能的建筑材料的生產和應用技術。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按基體分類,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熱固性基體,如常見的環氧樹脂、非飽和聚酯樹脂;另一類是熱塑性基體,如常見的尼龍、聚醚乙醚酮樹脂。這兩類基體材料有許多不同的性質。熱塑性基體是利用樹脂的融化、流動、冷卻、固化的物理狀態的變化實現的。其物理狀態的變化是可逆的,即再成型、加工是可能的。與此相比,熱固性基體的成型是利用樹脂分子間的化學反應、固化后形成交聯網狀結構,其過程是不可逆的。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因此其回收非常困難。

隨著碳纖維復合材料日益廣泛的應用,所產生的熱固性樹脂廢舊物與日俱增,一方面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復合材料中含有高價值的碳纖維成分,如果對復合材料進行簡單堆積或掩埋處理,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因而熱固性樹脂及其復合材料的回收日益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關注。

由于復合材料結構各異,所用樹脂基體也千差萬別,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解決所有復合材料的回收問題,因此必須根據復合材料本身的特點,發展合適的系統解決方案,解決每一類材料的回收問題。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出臺很多關于熱固性樹脂及其復合材料處理的相關法令,禁止采用對環境有潛在危害的方法來處理這些固體廢棄物。總體上看,復合材料的回收技術必然向著綠色環保、低能耗、低腐蝕的方向發展,且要求回收產物可高值再利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本文從碳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和赤泥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問題出發,采用以廢治廢方法,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循環使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涉及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回收利用領域,開發了一種低能耗、大尺寸cfrp高效回收cf的新方法。具體方法是常溫常壓下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泡在滲透降解劑中,使樹脂基體溶脹降解,通過離心或過濾方法分離出碳纖維或其填料,經洗滌干燥后制得再生碳纖維或其填料,同時將滲透廢液作為粘接劑和造孔劑,加入到赤泥和黏土中制備建筑保溫材料。本發明的目的是要解決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中高價值碳纖維的再生和赤泥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問題,該方法的優點是在常溫常壓下處理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在接近零能耗的常溫常壓下實現碳纖維和樹脂基體的分離和碳纖維的再生利用,工藝流程簡單,不需要進行預加工,可以直接處理大尺寸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節省了破碎和粉碎的費用,不需要進行加熱,降低了能耗,不需要進行加壓,降低了加工設備要求,而且再生碳纖維或填料不受腐蝕,纖維損傷小,表面處理干凈完全,滲透分離廢液可以作為建筑保溫材料的粘接劑和造孔劑,完全實現了碳纖維材料的再生和赤泥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

1.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1)將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中產生的邊角廢料或其使用過程產生的廢棄物收集、除雜、洗滌干燥;(2)將碳纖維復合材料廢棄物浸入滲透降解劑中在0-100°c浸泡1-300小時;(3)將已經滲透降解完全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混合物過濾、離心或膜分離得到碳纖維和浸透廢液;(4)將分離所得碳纖維進一步用溶劑洗滌、干燥得到再生碳纖維;(5)將滲透廢液作為粘接劑和造孔劑成分,按質量比例(5-30%)加入赤泥(10-70%)、水泥(10-70%)、“黏土”(10-70%)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壓制成型干燥,在燒結溫度為1000-1200℃保溫3-6小時,制成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6)或者將步驟(3)所得滲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直接作為填料、粘接劑和造孔劑成分,按質量比例(5-30%)加入赤泥(10-70%)、水泥(10-70%)、“黏土”(10-70%)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壓制成型干燥,在燒結溫度為1000-1200℃保溫3-6小時,制成碳纖維增強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廢棄物是指來自于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過程中的不合格產品、加工過程中的邊角廢料或者實際使用后產生的垃圾廢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廢棄物是指碳纖維增強聚酯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苯乙烯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甲醛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酰亞胺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芳砜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醚砜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氨酯樹脂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樹脂復合材料或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樹脂復合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滲透降解劑是指氫溴酸、氫碘酸、濃硫酸、鹽酸、磷酸、重鉻酸鉀、重鉻酸鈉、高錳酸鉀、高錳酸鈉、二氧化錳、五氧化二釩、過氧化氫、過氧化鈉、四氫呋喃、二氧六環、c2-c15烷基醚或芳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環戊酮、環己酮、二甘醇、三甘醇、氯仿、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醚中的1種或2-10種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是指膨潤土、硅藻土、頁巖、鉀長石、石英、石灰、石膏、滑石、高嶺土、粉煤灰、電石渣中的1種或2-4種原料混合物,各成分質量比例為1-9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是指保溫磚、地面磚、隔熱瓦或裝飾板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3)步驟所述的將已經滲透降解完全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混合物過濾或離心分離得到碳纖維和浸透廢液;也可以不經分離按質量比例(5-30%)加入赤泥(10-70%)、水泥(10-70%)、“黏土”(10-70%)混合物中,攪拌均勻,壓制成型干燥,在燒結溫度為1000-1200℃保溫3-6小時,制成碳纖維增強建筑保溫或裝飾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所述碳纖維洗滌用溶劑是指水、乙醇、乙二醇、丙酮、四氫呋喃、乙醚、丙醚、丁醚、石油醚、甲苯中的1種或2-10溶劑的混合物,各成分質量比例為1-99%。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能耗綜合回收利用玻璃鋼和赤泥固體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泥是指氧化鋁生產中產生的燒結法赤泥或拜爾法赤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綜合利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廢棄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碳纖維和浸透廢液分離方法是指過濾分離、離心分離或膜分離中的一種或2-3種方法共用。

本發明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常溫常壓解聚回收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所需設備成本低,又可以對大尺寸進行連續處理,大幅度的降低了回收廢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成本,在降低廢棄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材料和赤泥的堆積保管費用的同時,并且再生了高附加值產品碳纖維及建筑保溫材料,減少環境污染,實現了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高效循環利用,可以促進節能減排,實現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整個處理過程,以廢治廢,變廢為寶,使廢料成為資源化利用材料和綠色材料。

附圖說明

圖1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與赤泥綜合利用工藝流程。

圖2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廢棄物再生碳纖維圖片。

具體實施方式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和赤泥固體廢棄物的低能耗綜合回收利用,再生碳纖維與燒結保溫磚工藝過程如圖1所示:。

實施例1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四氫呋喃的混合液(9: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24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二氧六環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石油醚和聚乙二醇400的混合液(7:2: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4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石油醚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20:30)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二氧六環的混合液(6:5: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36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二氧六環后,加入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5:25:30)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二氧六環的混合液(8: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7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二氧六環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2: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和乙醚的混合液(9: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2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乙醚,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2: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3%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6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三甘醇的混合液(9:1: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3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1:2)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5%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7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聚乙二醇800的混合液(8: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高嶺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8%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8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釜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甲苯的混合液(9: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3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甲苯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高嶺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9%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9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氫溴酸、二氧六環的混合液(4:5: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7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二氧六環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高嶺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2: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2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0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碘酸、四氫呋喃、二氧六環的混合液(5:4: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6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二氧六環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高嶺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1:2)混合攪拌均勻,加入2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10℃)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1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溴酸、四氫呋喃、聚乙二醇400的混合液(5:3:3),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7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8%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2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棒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碘酸、四氫呋喃、三甘醇的混合液(6:3: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7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頁巖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3: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10℃)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3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管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溴酸、甲苯、二氧六環的混合液(8: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4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甲苯和二氧六環后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鉀長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2: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2%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4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45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攪拌均勻,加入5%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5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棒材放入相應尺寸的陶瓷槽中,加入濃硫酸、重鉻酸鉀的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2:3)混合攪拌均勻,加入2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6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成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高嶺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5:25:15)混合攪拌均勻,加入10%成孔劑和適量的水攪拌,然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1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7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8小時后,得到碳纖維和廢液混合物,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1:1:1)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8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和高錳酸鉀(9:1)混合試劑,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5小時后,得到碳纖維和廢液混合物,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20:25)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19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棒材放入相應尺寸的鐵槽中,加入氫溴酸、二氧六環的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7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二氧六環后作為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0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管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的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6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硅藻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0: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1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后作為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石灰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2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罐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聚乙二醇400的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可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高嶺土、鉀長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5:35:3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3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二氧六環的混合液(8: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5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二氧六環后浸透廢液后作為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4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鐵槽中,加入濃硫酸、二甘醇的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4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5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鹽酸的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6小時后,得到再生碳纖維和浸透廢液混合物,將赤泥、粉煤灰、石灰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25:20)混合,加入20%再生碳纖維和浸透廢液混合物作為造孔劑和填料,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碳纖維增強赤泥保溫磚。

實施例26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鹽酸、三甘醇的混合液(9: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4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0:20)混合,加入15%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7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不銹鋼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三甘醇的混合液(9: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9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鉀長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8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棒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丙酮的混合液(9: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5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丙酮后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29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不飽和聚脂風電葉片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20小時后,得到再生碳纖維和浸透廢液混合物,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1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和再生碳纖維混合物作為造孔劑和增強填料,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碳纖維增強赤泥保溫磚。

實施例30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棒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溴酸、四氫呋喃、三甘醇的混合液(9: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8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0: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1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氫碘酸、四氫呋喃、三甘醇的混合液(9: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加熱回流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4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后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硅藻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2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丁酮、三甘醇的混合液(9: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加熱回流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4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3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甲苯的混合液(8:1: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加熱回流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甲苯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5:30: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4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二氧六環的混合液(7:2: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四氫呋喃和二氧六環后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硅藻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1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5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鹽酸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條件下浸透9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生石灰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6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鹽酸混合液(2:3)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條件下浸透9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7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氯仿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2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氯仿后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0:35:3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8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丁醚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9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加水分液除去丁醚后所得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39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浸透8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電石渣、滑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0碳纖維增強聚酰亞胺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酰亞胺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氯仿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1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氯仿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膨潤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1碳纖維增強聚酰亞胺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酰亞胺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浸透9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電石渣、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2碳纖維增強聚甲醛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甲醛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石油醚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8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石油醚后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水泥、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3碳纖維增強聚甲醛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甲醛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09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粉煤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4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鉀長石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0:35:20)混合,加入15%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5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氯仿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0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氯仿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石英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15)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6碳纖維增強聚芳砜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芳砜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石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7碳纖維增強聚芳砜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芳砜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高錳酸鉀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條件下浸透13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生石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碳纖維增強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8碳纖維增強聚醚砜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砜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重鉻酸鉀(9:1)混合物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粉煤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49碳纖維增強聚醚砜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醚砜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四氫呋喃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60°c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3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加水分液除去四氫呋喃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電石渣、頁巖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1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0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常溫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生石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2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1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苯硫醚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重鉻酸鉀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50°c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3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粉煤灰、硅藻土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2碳纖維增強聚苯乙烯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苯乙烯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浸透12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和增強填料,將赤泥、生石灰、石膏、水泥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30:20:30:1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3碳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丙酮混合液(8:2)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50°c靜止或攪拌條件下浸透11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丙酮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4碳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氨酯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攪拌條件下浸透11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和碳纖維混合物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電石渣、石英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實施例55碳纖維增強聚苯乙烯復合材料回收利用。

將廢碳纖維增強聚苯乙烯復合材料片材放入相應尺寸的玻璃槽中,加入濃硫酸/乙醚混合液(9:1)將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浸沒,50°c靜止浸透130小時后,過濾或離心取出碳纖維,用清水洗滌多次至干凈,自然晾干或加熱烘干,得到再生碳纖維,收存備用;浸透廢液蒸餾除去乙醚后作為制磚造孔劑,將赤泥、粉煤灰、石膏分別粉磨、篩分過120目篩后,按一定比例(40:35:20)混合,加入20%浸透廢液作為造孔劑,攪拌均勻后將其倒入50mm×40mm×160mm的模具中,將模具放在通風處24h,使其干燥便于脫模;將脫模后的試樣放入干燥箱(105℃)中干燥2h后制成坯體,將坯體置于馬弗爐內緩慢升溫至450℃預燒15min后以2.5℃/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200℃經燒結保溫后隨爐冷卻制得赤泥輕質保溫磚。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