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僅次于小麥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種植范圍從北緯58°(加拿大和俄羅斯)至南緯40°(南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國。玉米在中國的播種面積很大,分布也很廣,是中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它旱谷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大風天氣的影響會沿風向的方向發生倒伏,使玉米的生長受到影響,嚴重時會導致玉米減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玉米對大風天氣的抵抗能力,提供了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整地、施底肥,每畝土地施肥量為:農家肥1200-2000kg、草木灰30-50kg、尿素8-10kg、磷酸二胺15-20kg、硫酸鉀10-15kg,施肥方法為,將所述草木灰、尿素、磷酸二胺、硫酸鉀拌入農家肥中,在對選好的地塊進行整地時將肥料施入,整地時的翻耕深度20-30cm;
(2)起壟,玉米壟寬25-30cm,壟間距60-70cm;
(3)播種,使玉米的種植密度在每畝3700-4000株;
(4)追肥,在玉米生長的6-7葉期施加尿素,每畝施加量為40-50kg;
(5)培土壅根,在玉米生長的拔節期進行培土,培土厚度>10c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的農家肥使用發酵菌發酵制得,發酵菌用量為每1000kg農家肥施加200-250g。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使用該方法種植玉米,能夠使玉米秸稈更加粗壯,抗大風能力增強,適合于風大的地區和山區種植,并能保證玉米產量。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把草木灰50kg、尿素10kg、磷酸二胺20kg、硫酸鉀15kg拌入1200kg發酵的農家肥中,然后將上述混合均勻的肥料施加到1畝玉米地上,接著對玉米地進行翻耕整地,整地時的翻耕深度為20-30cm。土地翻耕后進行起壟,玉米壟寬25cm,壟間距60cm。播種玉米,控制每畝玉米的種植密度在3700-4000株。當玉米生長進入6葉期時追施尿素,每畝施加尿素40kg。當玉米生長進入拔節期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10cm。
上述農家肥使用發酵菌進行發酵,發酵菌選用市售的豬雞鴨糞便發酵菌,每1000kg農家肥中加入發酵菌200g。
實施例2
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把草木灰40kg、尿素9kg、磷酸二胺18kg、硫酸鉀12kg拌入1600kg發酵的農家肥中,然后將上述混合均勻的肥料施加到1畝玉米地上,接著對玉米地進行翻耕整地,整地時的翻耕深度為20-30cm。土地翻耕后進行起壟,玉米壟寬25cm,壟間距65cm。播種玉米,控制每畝玉米的種植密度在3700-4000株。當玉米生長進入6葉期時追施尿素,每畝施加尿素45kg。當玉米生長進入拔節期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10cm。
上述農家肥使用發酵菌進行發酵,發酵菌選用市售的豬雞鴨糞便發酵菌,每1000kg農家肥中加入發酵菌225g。
實施例3
一種玉米抗倒伏種植方法,把草木灰30kg、尿素8kg、磷酸二胺15kg、硫酸鉀10kg拌入2000kg發酵的農家肥中,然后將上述混合均勻的肥料施加到1畝玉米地上,接著對玉米地進行翻耕整地,整地時的翻耕深度為20-30cm。土地翻耕后進行起壟,玉米壟寬30cm,壟間距70cm。播種玉米,控制每畝玉米的種植密度在3700-4000株。當玉米生長進入7葉期時追施尿素,每畝施加尿素50kg。當玉米生長進入拔節期時進行培土,培土厚度13cm。
上述農家肥使用發酵菌進行發酵,發酵菌選用市售的豬雞鴨糞便發酵菌,每1000kg農家肥中加入發酵菌250g。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