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肥料,特別是涉及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
背景技術:
肥料,是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中國早在西周時就已知道田間雜草在腐爛以后,有促進黍稷生長的作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還提到了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隨著肥料的利用很高,對肥料的要求也不斷的提升,目前,大量使用無機肥料,這樣嚴重導致了農作物的有害物質增加,品質差,營養不全,經濟效益差。
化肥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農作物的肥料。當土壤中氮、磷或鉀不能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求時,可以施用含氮、磷或鉀的化肥。但是,化肥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對土壤產生消極作用。施用化肥導致土壤中增加了重金屬以及其他有毒物質。制備化肥的原料中可能包含重金屬。另外,制備化肥的工藝也可能引入重金屬。這使得化肥中也包含重金屬。
目前,人們改良土壤的方法,大都是增加化肥的用量,但對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低無法解決,造成土質變劣,土表結殼,土壤板結,在下雨時,水流垂直間土層滲流性極弱,然而耕地土壤有機質會含量不斷減少,而影響耕地土壤變劣含水分量隨著減少,使耕地土壤保水保肥性能降低等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壤水肥的含量和土壤有機質的增加和提高土質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施用于土壤中轉變成腐殖質,能夠迅速改良土壤的方法,并且能夠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及土壤耕層微生物繁殖與植物生長相適應動態平衡,同時在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品和健康素質,減輕農民負擔曾加了農民收益,發展社會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配方組分為:秸稈100-150份,煤矸石50-70 份、風化煤20-60份、破布15-25份、廢棉絮10-30份,動物骨骼15-35份,水產貝殼15-25份,泥炭土20-30份,磷礦粉30-40份、鉀礦粉10-25份,稻殼粉31-40份、菌種粉6-12份、尿素16-25份、聚丙烯酰胺9-15份,新鮮菜籽35-55份,棉籽餅15-25份、桐籽餅35-55份、茶籽餅35-55份。
進一步地,由下列最優重量份配比組成:秸稈125份,煤矸石60份、風化煤40份、破布20份、廢棉絮20份,動物骨骼25份,水產貝殼20份,泥炭土25份,磷礦粉35份、鉀礦粉18份,稻殼粉36份、菌種粉9份、尿素20份、聚丙烯酰胺12份,新鮮菜籽45份,棉籽餅20份、桐籽餅45份、茶籽餅45份。
進一步地,菌種粉中含有酵母菌、地衣芽孢菌、枯草芽孢桿菌、細黃鏈霉菌、固氮菌、磷細菌。
進一步地,菌種粉中含有酵母菌3 億/g、地衣芽孢菌2 億/g、枯草芽孢桿菌2 億/g、細黃鏈霉菌2 億/g、固氮菌2 億/g、磷細菌3 億/g。
進一步地,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制作方法為:
(1)利用秸稈,煤矸石、風化煤、破布、廢棉絮,動物骨骼,水產貝殼,泥炭土在600-700℃裂解用高溫殺菌消毒2小時后得混合物;
(2)將上述混合物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后破碎,再加入磷礦粉、鉀礦粉、稻殼粉、菌種粉、尿素、聚丙烯酰胺、新鮮菜籽、棉籽餅、桐籽餅、茶籽餅混合得有機肥料。
進一步地,以上原料都是按照比例配方把上述粉末混均,每畝土地用本發明加味太陽能合成劑45-60 公斤,作基肥或追肥,也可作壯苗結籽肥施用。
腐殖質疏松多孔、又是親水膠體,能吸持大量水分。據測定,腐殖質的吸水率為500-6005,而粘的吸水率為50-60%,腐殖質的吸水率比粘粒大10 倍左右,能大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本發明的優點是:該有機肥料集增產、高效、長效,提高品質,改良土壤,抑制土傳病害為一體,成本低,工藝簡單,并且無殘留,無污染,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配方組分為:秸稈125份,煤矸石60份、風化煤40份、破布20份、廢棉絮20份,動物骨骼25份,水產貝殼20份,泥炭土25份,磷礦粉35份、鉀礦粉18份,稻殼粉36份、菌種粉9份、尿素20份、聚丙烯酰胺12份,新鮮菜籽45份,棉籽餅20份、桐籽餅45份、茶籽餅45份。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制作方法為:
(1)利用秸稈,煤矸石、風化煤、破布、廢棉絮,動物骨骼,水產貝殼,泥炭土在600-700℃裂解用高溫殺菌消毒2小時后得混合物;(2)將上述混合物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后破碎,再加入磷礦粉、鉀礦粉、稻殼粉、菌種粉、尿素、聚丙烯酰胺、新鮮菜籽、棉籽餅、桐籽餅、茶籽餅混合得有機肥料。
實施例2:
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配方組分為:秸稈130份,煤矸石65 份、風化煤35份、破布22份、廢棉絮17份,動物骨骼20份,水產貝殼19份,泥炭土28份,磷礦粉33份、鉀礦粉23份,稻殼粉37份、菌種粉8份、尿素23份、聚丙烯酰胺11份,新鮮菜籽41份,棉籽餅23份、桐籽餅48份、茶籽餅49份。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制作方法為:
(1)利用秸稈,煤矸石、風化煤、破布、廢棉絮,動物骨骼,水產貝殼,泥炭土在600-700℃裂解用高溫殺菌消毒2小時后得混合物;(2)將上述混合物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后破碎,再加入磷礦粉、鉀礦粉、稻殼粉、菌種粉、尿素、聚丙烯酰胺、新鮮菜籽、棉籽餅、桐籽餅、茶籽餅混合得有機肥料。
實施例3:
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配方組分為:秸稈140份,煤矸石55份、風化煤30份、破布22份、廢棉絮22份,動物骨骼29份,水產貝殼21份,泥炭土26份,磷礦粉36份、鉀礦粉13份,稻殼粉35份、菌種粉10份、尿素22份、聚丙烯酰胺17份,新鮮菜籽46份,棉籽餅18份、桐籽餅42份、茶籽餅42份。一種能改良土壤的綠色環保有機肥料,其制作方法為:
(1)利用秸稈,煤矸石、風化煤、破布、廢棉絮,動物骨骼,水產貝殼,泥炭土在600-700℃裂解用高溫殺菌消毒2小時后得混合物;(2)將上述混合物加入攪拌機中攪拌后破碎,再加入磷礦粉、鉀礦粉、稻殼粉、菌種粉、尿素、聚丙烯酰胺、新鮮菜籽、棉籽餅、桐籽餅、茶籽餅混合得有機肥料。
本發明特征分別如下(1) 秸稈纖維類、木質粗纖維類、破布類、廢棉絮類、是土壤有機質增加的物質來源,除含有氮,磷、鉀和其它微量元素外,它又是“親水膠體”,能吸特大量水分,使沙質土壤增加粘性,粘結性力逐漸增強,而又能使粘結土壤降低其粘結性,促合沙質土和粘結土類用粒形成。而土壤疏松多孔隙度,土壤中的有機質與腐殖質能高吸附大氣中氮等元素的養分水充實地力。(2) 動物骨骼類,除含量豐富的氮、磷、鉀以外,還含微量元素較豐富,對土壤賠肥力強而持久;(3) 茶籽餅、棉籽餅、菜子餅、桐籽餅含氮量較多且含其它微量元素也較豐富。(4) 水產貝殼類除含氮、磷、鉀以外,還含有較豐富的微量元素,并且有良好的水呼吸功能,其中還含有皂素等,并能高效防沙蟲,螞蟻等病蟲害在土壤耕作層寄生和繁殖。上述即是本發明有機肥料的有機質配方組合而成共同的特征。
本發明有機肥料是收集動,植物質配方經高溫殺菌消毒加工炮制混均勻而成的。它的應用范圍包括,水稻田和早地皆可應用,每畝地45-60公斤,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或作壯苗結籽肥施用。本發明施用后分解容易,見效快,能維持三至五年相適應的肥效,有利于耕地土壤平衡轉向有機土壤,它是適應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看做是土壤的中堅力量,它的含量在土壤的中差異很大,高的可達20%以上,如泥炭土,低的不足0.5%,如一些砂質土壤。在土壤學中,一般把耕層有機質20%以上的土壤稱為有機土壤,含20%以下的稱為礦質土壤。我國耕地土壤耕層的有機質含量,通常在5%以下,東北地區的土壤都不至于超過此數;華北、西北地區大部分低于1%,華中,化南一帶的水田,一般在1.5-3.5%之間。
土壤中的有機質的含量對土壤肥力的影響很大,它不僅含有各種營養元素,而且還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動的能源。此外,它在土壤物理性質上,對土壤水、氣、熱等各種肥力因素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對土壤結構,耕性也有重要的影響。本有機肥料的配方組成是動、植物殘體的有機物質的組成原理。能為瘠薄土壤增加較豐富的有機質,它即能為沙質土類增加其粘結力而結構變緊,但又能使粘結土壤降低其粘結性,使土壤疏松,多孔隙度,促進團粒結構形成,提高植物生長和撫旱能力。
本發明有機肥料,是由不同分解速率的物質組成,分解即時見效快,而且能保持持久性分解和腐化過程,放出養分對植物生長發育是有規律性供給,肥力平衡而持久,不易產生作物猛發,或脫肥等現象,而相適應的肥效能維持三至五年,是一種完全性肥料。并且還科學地解決了動、植物殘體處理不當污染環境和極大驚人的原材料損失與浪費。然而本劑逐年施用后,可避免土表經流,防止水土和水肥流失去;干旱時,減少土表層水分蒸發量,保持耕地土壤水、肥、氣、溫相適宜,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的酸堿度,有利于耕地土壤逐漸向有機質土壤轉向的影響,是任何施肥不可替代的。
以上所述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