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退火窯D區管道加熱裝置。
背景技術:
玻璃退火窯的D區為熱風循環區,該區退火風機將退火窯內釋放出的熱風吸入,摻入生產車間內的室溫風,然后送至冷卻風嘴,對玻璃帶進行冷卻,減小玻璃板與風溫的溫差,不僅可以獲得平滑的溫降曲線,而且還可以將玻璃板的炸板率降到最低程度。
但是對于超薄玻璃來說:玻璃帶邊部厚度與中間厚度相差較大,二者最大相差3-4倍,并且邊部溫度遠遠高于中間溫度,該現象造成玻璃板邊部由厚到薄過渡的地方應力、溫度梯度變化較大,造成應力集中,會給玻璃切割造成較大困難。玻璃的厚度很薄,玻璃厚度僅為0.1-1.5mm,玻璃自身帶來的熱量無法滿足D區熱風循環使用所需要的溫度要求。
為了使循環熱風達到退火冷卻所需要的溫度,必須在外部冷卻風管系統中增加管道式電加熱熱風裝置,根據D區殼體的情況對D區外部冷卻風管道重新進行排布,這樣使循環到退火窯殼體內的循環風溫達到冷卻所需的溫度,從而滿足D區玻璃退火冷卻所需的熱風需求。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退火窯D區管道加熱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
一種退火窯D區管道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風機、第二管道、加熱裝置、第三管道和冷卻風嘴,所述第一管道與風機的一端連接,所述風機的另一端與第二管道連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與加熱裝置的一端連接,所述加熱裝置的另一端與第三管道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與冷卻風嘴連接;
其中,所述加熱裝置包括:第一電加熱裝置、加熱管道、第二電加熱裝置、進出線接線盒、接線盒蓋板、電熱管、電熱管安裝板、固定軸和固定片,所述第一電加熱裝置的一端與加熱管道連接,所述加熱管道的另一端與第二電加熱裝置連接,所述進出線接線盒、接線盒蓋板、電熱管、電熱管安裝板、固定軸和固定片設于第一電加熱裝置與第二電加熱裝置內部,所述電熱管通過固定軸和固定片緊固在電熱管安裝板上,所述進出線接線盒設于電熱管上方,所述接線盒蓋板設于進出線接線盒上方。
進一步,所述第二管道尾部設有溫度檢測器。
進一步,所述第三管道前端設有閥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技術相比,對D區外部冷卻風管道進行了不同于普通浮法玻璃冷卻排布,使其滿足電加熱熱風裝置的安裝需要,并對電加熱管重新布置,使其更有利于管道內冷卻風的快速加熱,并達到對超薄玻璃進行退火冷卻所需的風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加熱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加熱裝置仰視圖。
附圖標記:
第一管道100、風機200、第二管道300和溫度檢測器310。
加熱裝置400、第一電加熱裝置410、加熱管道420和第二電加熱裝置430。
進出線接線盒440、接線盒蓋板450、電熱管460、電熱管安裝板470、固定軸480和固定片490。
第三管道500、閥門510和冷卻風嘴600。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圖2為加熱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加熱裝置仰視圖。
如圖1所示,一種退火窯D區管道加熱裝置包括:第一管道100、風機200、第二管道300、加熱裝置400、第三管道500和冷卻風嘴600,第一管道100與風機200的一端連接,風機200的另一端與第二管道300連接,第二管道300的另一端與加熱裝置400的一端連接,加熱裝置400的另一端與第三管道500的一端連接,第三管道500的另一端與冷卻風嘴600連接;
如圖2和3所示,其中,加熱裝置400包括:第一電加熱裝置410、加熱管道420、第二電加熱裝置430、進出線接線盒440、接線盒蓋板450、電熱管460、電熱管安裝板470、固定軸480和固定片490,第一電加熱裝置410的一端與加熱管道420連接,加熱管道420的另一端與第二電加熱裝置430連接,進出線接線盒440、接線盒蓋板450、電熱管460、電熱管安裝板470、固定軸480和固定片490設于第一電加熱裝置410與第二電加熱裝置430內部,電熱管460通過固定軸480和固定片490緊固在電熱管安裝板470上,進出線接線盒440設于電熱管460上方,接線盒蓋板450設于進出線接線盒440上方。
第二管道300尾部設有溫度檢測器310。
第三管道500前端設有閥門510。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是:當玻璃離開爐內時,他的降溫不應該是直線降溫,本實用新型摻入生產車間內的室溫風,然后送至冷卻風嘴600,對玻璃帶進行冷卻,減小玻璃板與風溫的溫差,不僅可以獲得平滑的溫降曲線,而且還可以將玻璃板的炸板率降到最低程度。而為了針對超薄玻璃,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電加熱裝置410和第二電加熱裝置430配合加熱管道420,根據D區殼體的情況對D區外部冷卻風管道重新進行排布,這樣使循環到退火窯殼體內的循環風溫達到冷卻所需的溫度,從而滿足D區玻璃退火冷卻所需的熱風需求。
而兩個加熱裝置的結構相同,但位置不同,對玻璃實現全面覆蓋式加熱,保證了溫度的曲線攀升。同時電熱管460的結構采用兩段外側對稱,中間對稱的排布策略,使溫度攀升更加均勻柔和。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以此為限,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宗旨,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