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聚羧酸減水劑反應裝置,屬于聚羧酸領域。
背景技術:
聚羧酸減水劑是一種高性能減水劑,是水泥混凝土運用中的一種水泥分散劑,廣泛應用于公路、橋梁、大壩、隧道、高層建筑等工程,該品綠色環保,不易燃,不易爆,可以安全使用火車和汽車運輸。
由于聚羧酸減水劑的反正裝置分別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每次反應的產物都要通過人工轉入下一個反應釜,再將反應物倒入反應釜中再進行反應,這樣耗時時間長,人工消耗大,且污染環境。
傳統的反應釜為常壓反應釜,反應過程時間長,生產效率低,其入料口對外開放,觀察人員直接從入料口觀察反應釜內情況,反應產生的氣體直接放入空氣中,氣味難聞且污染環境,員工的工作環境惡劣,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聚羧酸減水劑反應裝置,采用全封閉式生產,與此同時,反應材料均通過管道傳輸,采用逐級傳輸方式,出料口直通下級出料口,不需要人工搬運,減少人工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更容易控制反應時間和溫度,反應更穩定,提高產品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聚羧酸減水劑反應裝置,包括反應釜、A預混灌、A儲料罐、B預混灌和B儲料罐,所述A預混灌的上端設有A進料口和A進水口,所述A預混灌的輸出口通過管路與A儲料罐的輸入口連接,所述A儲料罐的輸出口與反應釜的A輸入口通過管路連接;
所述B預混灌的上端設有B進料口和B進水口,所述B預混灌的輸出口通過管路與B儲料罐的輸入口連接,所述B儲料罐的輸出口與反應釜的B輸入口通過管路連接;
所述反應釜的輸出端與成品罐連接。
所述反應釜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其側壁與底部由內層和外壁組成雙層結構,所述內層和外壁之間形成空腔,所述外壁兩側分別開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反應釜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攪拌器,所述攪拌器與位于反應釜上部的動力裝置連接。
所述反應釜的上部設有進料口、泄壓閥、壓力表和溫度計,所述壓力表的安全防爆口配備有壓力表安全防爆片。
所述反應釜的上部設有密封式觀察口。
所述A預混灌與A儲料罐之間、B預混灌與B儲料罐之間和反應釜的輸出端與成品罐之間均設置有出料泵。
所述管路上均設置有控制進料流量的控制閥。
所述攪拌器與動力裝置間采用磁力偶合器聯接。
所述動力裝置包括電動機和減速機。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將儲存、預混、反應的各個工序均采用封閉式運作,采用管道逐級傳輸,出料口通過管路直接與下一級進料口連接,省去了人工搬運的成本,降低的人員工作風險,同時更容易控制加料的速度和物料溫度,使產品質量更高,同時,反應所產生的氣體不會外放到空氣中,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改善了氣味對工作環境的影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反應釜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反應釜、2為A預混灌、3為A儲料罐、4為B預混灌、5為B儲料罐、6為 A進料口、7為A進水口、8為 A輸入口、9為B進料口、10為B進水口、11為 B輸入口、12為成品罐、13為內層、14為外壁、15為進氣口、16為出氣口、17為攪拌器、18為動力裝置、19為進料口、20為泄壓閥、21為壓力表、22為溫度計、23為密封式觀察口、24為出料泵、25為控制閥。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聚羧酸減水劑反應裝置,包括反應釜1、A預混灌2、A儲料罐3、B預混灌4和B儲料罐5,所述A預混灌2的上端設有A進料口6和A進水口7,所述A預混灌2的輸出口通過管路與A儲料罐3的輸入口連接,所述A儲料罐3的輸出口與反應釜1的A輸入口8通過管路連接;
所述B預混灌4的上端設有B進料口9和B進水口10,所述B預混灌4的輸出口通過管路與B儲料罐5的輸入口連接,所述B儲料罐5的輸出口與反應釜1的B輸入口11通過管路連接;
所述反應釜1的輸出端與成品罐12連接。
所述反應釜1為全封閉式中空殼體結構,其側壁與底部由內層13和外壁14組成雙層結構,所述內層13和外壁14之間形成空腔,所述外壁14兩側分別開有進氣口15和出氣口16,所述反應釜1中空部設置有用于攪拌內部溶劑的攪拌器17,所述攪拌器17與位于反應釜1上部的動力裝置18連接。
所述反應釜1的上部設有進料口19、泄壓閥20、壓力表21和溫度計22,所述壓力表21的安全防爆口配備有壓力表安全防爆片。
所述反應釜1的上部設有密封式觀察口23。
所述A預混灌2與A儲料罐3之間、B預混灌4與B儲料罐5之間和反應釜1的輸出端與成品罐12之間均設置有出料泵24。
所述管路上均設置有控制進料流量的控制閥25。
所述攪拌器17與動力裝置18間采用磁力偶合器聯接。
所述動力裝置18包括電動機和減速機。
使用時,先將A反應物在A預混灌2內進行配置,然后輸送至A儲料罐3內備用,再將B反應物在B預混灌4內進行配置,然后輸送至B儲料罐5內備用,然后根據聚羧酸減水劑的制備方法依次將A反應物和B反應物放置在反應釜1內進行反應,最后將反應物通過出料泵24輸送至成品罐12內。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