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和施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包括粉劑和水劑,所述粉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10?15份,改性累托石2?5份,有機肥10?20份,腐殖質10?20份,復合肥15?30份,氨基酸3?8份,聚丙烯酰胺0.5?1份,生物菌群0.3?1份;所述水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2?20份,馬來酸酐20?35份,木醋酸10?20份,氨基酸3?5份,游離腐殖酸3?5份,聚丙烯酰胺0.2?0.5份。同時,提供了該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和施用方法,該土壤改良劑針對北方鹽堿地土壤,采用粉劑和水劑配合使用,改良效果好,見效快。
【專利說明】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和施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鹽堿地改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及其制備和施用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鹽堿地是全球分布廣泛的一種土壤類型,是一種重要的土地資源。全球鹽堿地面 積約為150億畝,我國鹽堿地面積約5.4億畝,占全球的三十分之一;我國鹽堿地耕地約0.9 億畝,我國耕地僅有15億畝,占到我國耕地面積的近十五分之一。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生 態環境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障礙。
[0003] 鹽堿地土壤的孔隙度小,肥力低,易于板結,透氣透水性差,C、N礦質化程度低,土 壤中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和有機質的轉化。土壤中過量的鹽分離子對可 破壞植物胞組織,阻礙植物生長,鹽堿化程度高的土壤甚至致使植物根系腐爛,致使植株直 接死亡。目前,國內鹽堿地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技術歸納起來大致如下:(1)物理改良:平整土 地、深耕曬垡、及時松土、抬高地形、微區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壓鹽、灌水洗 鹽、地下排鹽;(3)化學改良:施用石膏、磷石膏、過磷酸鈣、腐植酸、泥炭、醋渣等;(4)生物改 良:種植水稻、種植耐鹽植物田菁等,或使用微菌肥等。
[0004] 土壤改良劑改良鹽堿地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使用范圍廣等優點,是現代農業 中降低土壤鹽堿化程度使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技術手段。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將目光投 向土壤改良劑,不僅優化了土壤改良劑的配方,也簡化了制備方法。到目前為止,已經建立 了一系列制備土壤改良劑的新方法。但是現在大多改良劑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大 多數粉劑或顆粒狀改良劑采用磷石膏作為原料來為土壤提供充足的可溶性鈣,將膠體復合 體中鈉離子替換出來,從而降低土壤中的堿化度。但是,對于北方的鹽堿地土壤,屬于石灰 性土壤,本身含有豐富鈣質,因此,就造成磷石膏并不適于這些區域的土壤改良,同時,這種 改良劑用量大,見效慢。因此,提供一種適于北方鹽堿地土壤改良劑成為市場亟需。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針對北方鹽堿 地土壤,采用粉劑和水劑配合使用,改良效果好,見效快。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包括粉劑和水劑,
[0008] 所述粉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 10-15份,改性累托石2-5份,有機肥 10-20份,腐殖質10-20份,復合肥15-30份,氨基酸3-8份,聚丙烯酰胺0.5-1份,生物菌群 0.3-1 份;
[0009]所述水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2-20份,馬來酸酐20-35份,木醋酸10-20份,氨基酸3-5份,游離腐殖酸3-5份,聚丙烯酰胺0.2-0.5份。
[0010]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有機肥為動物糞便、植物秸桿、餅肥、堆肥、慪肥、廄肥、 沼肥和綠肥的至少一種。
[0011]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生物菌群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光和細菌、固氮菌、地衣 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木霉菌和硅酸鹽菌的至少兩種。
[0012]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復合肥包括鉀肥、氮肥和磷肥,并且按重量份分別為鉀 肥2-6份,磷肥5-8份,氮肥8-15份。
[0013]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 法,該方法制得的土壤改良劑,改良效果好,見效快。
[001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15]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所述粉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0016] 1)原料預處理:將有機膨潤土烘干水分至含量為3%-8%,并粉碎至100-150目,
[0017] 將累托石用球磨機球磨成細粉,并煅燒,然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作插層劑 進行有機改性,最后將有機改性得到的有機累托石與聚丙烯熔融共混在雙螺旋螺桿機上制 備成改性累托石,
[0018] 將動物糞便、植物秸桿粉碎并發酵得到有機肥,
[0019] 將鉀肥、氮肥和磷肥按重量份2-6:5-8:8-15混合得到混合肥;
[0020] 2)混合造粒:將步驟1)中預處理原料混合,并加入腐殖質、氨基酸、生物菌群和聚 丙烯酰胺攪拌混合均勻,送入造粒機造粒,即得改良劑的粉劑;
[0021] 所述水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0022] 1)備料:按照重量份比例稱水劑原料備用;
[0023] 2)加熱溶解:將反應釜中加入定量水加熱到30_70°C,將游離腐殖酸和聚丙烯酰胺 加入充分溶解;
[0024] 3)混合:將檸檬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加入反應釜中,攪拌混合均勻;
[0025] 4)檢測分裝:將反應釜溫度降到20°C以下,將混合液分裝即得改良劑的水劑。
[0026]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粉劑制備所需原料按重量份分別為:有機膨潤土 10-15 份,改性累托石2-5份,有機肥10-20份,腐殖質10-20份,復合肥15-30份,氨基酸3-8份,聚丙 稀酰胺〇. 5_1份,生物菌群0.3_1份;
[0027]所述水劑制備所需原料按重量份分別為:檸檬酸12-20份,馬來酸酐20-35份,木醋 酸10-20份,氨基酸3-5份,游離腐殖酸3-5份,聚丙烯酰胺0.2-0.5份。
[0028]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三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施用方法,改 良效果好,見效快。
[0029]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0030]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施用方法,種植喬木時,種植前,將所述水劑稀釋300-500倍灌水壓鹽,種植時,將所述粉劑與原土按重量份1:2-5混合均勻填充樹坑,種植后,用 稀釋400-600倍的水劑澆灌。
[0031]種植灌木和草坪時,種植前,土壤表面均勻鋪灑所述粉劑厚度0.5-1.5cm并翻耕, 種植后用稀釋300-600倍的水劑噴灑或澆灌。
[003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3]本發明根據北方鹽堿地土壤情況,改良劑的粉料選用有機膨潤土和改性累托石, 有機膨潤土具有良好的吸附鈉離子的能力,還能起到使土壤增稠的作用;累托石具有較強 的陽離子交換能力和吸附能力,經改性得到的改性累托石,顯著增強了累托石層間域中的 陽離子交換,陽離子溶出比表面積增加,累托石的吸附能力和化學活性得到較大提高;改性 累托石的使用增強土壤結構的提交,同時解決了磷石膏改良時間長和不適合北方石灰質鹽 堿地土壤的弊端。
[0034] 同時有機肥中的有機質具有較強的吸附性能和較高的陽離子代換能力,對Na+、 Cl-有很強的吸附作用,且有機質是植物養分重要的來源,有機質分解能為作物生長提供全 面的養分,從而增強作物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復合肥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鉀、氮和磷元 素。
[0035] 改良劑的水劑含有有機酸和鈉離子吸附劑,可以平衡土壤的PH并降低鈉離子濃 度。水劑在灌水壓鹽和噴灌過程中,使用較方便,彌補了粉劑使用的弊端,采用粉劑和水劑 搭配使用,效果明顯并成效快。
【具體實施方式】
[0036]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 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 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 圍。
[0037] 實施例1
[0038]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包括粉劑和水劑,
[0039]所述粉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 12份,改性累托石3份,有機肥15份, 腐殖質14份,復合肥18份,氨基酸5份,聚丙烯酰胺0.5份,生物菌群0.6份;
[0040] 所述水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3份,馬來酸酐30份,木醋酸12份,氨基 酸4份,游離腐殖酸4份,聚丙烯酰胺0.2份。
[0041] 所述有機肥為動物糞便和植物秸桿;所述復合肥為鉀肥、磷肥和氮肥按重量份2: 5:10混合而成,所述生物菌群包括枯草芽孢桿菌、光和細菌、固氮菌和硅酸鹽菌。
[0042] 實施例2
[0043]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包括粉劑和水劑,
[0044] 所述粉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 15份,改性累托石3份,有機肥18份, 腐殖質12份,復合肥16份,氨基酸4份,聚丙烯酰胺0.8份,生物菌群0.5份;
[0045] 所述水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3份,馬來酸酐25份,木醋酸12份,氨基 酸3份,游離腐殖酸3份,聚丙烯酰胺0.4份。
[0046] 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7]所述粉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0048] 3)原料預處理:將有機膨潤土烘干水分含量為6%,并粉碎至120目;
[0049] 將累托石用球磨機球磨成細粉,并煅燒,然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作插層劑 進行有機改性,最后將有機改性后的有機累托石與聚丙烯熔融共混在雙螺旋螺桿機上制備 成改性累托石;
[0050] 將動物糞便、植物秸桿粉碎并發酵得到有機肥;
[0051 ] 將鉀肥、氮肥和磷肥按重量份3:5:10混合得到混合肥;
[0052] 4)混合造粒:將步驟I)中預處理原料混合,并加入腐殖質、氨基酸、生物菌群(地衣 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木霉菌和硅酸鹽菌)和聚丙烯酰胺攪拌混合均勻,送入造粒機造 粒,即得改良劑的粉劑;
[0053]所述水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0054] 5)備料:按照上述重量份比例稱上述水劑原料備用;
[0055] 6)加熱溶解:將反應釜中加入定量水加熱到50°C,將游離腐殖酸和聚丙烯酰胺加 入充分溶解;
[0056] 7)混合:將檸檬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加入反應釜中,攪拌混合均勻;
[0057] 8)檢測分裝:將反應釜溫度降到15°C,將混合液分裝即得改良劑的水劑。
[0058] 實施例3
[0059]在選擇的濱海鹽堿地區域種植溝樹,種植前,先挖好樹穴,樹穴直徑大于構樹土球 20cm,使用實施例2水劑稀釋500倍灌水壓鹽,種植時,將實施例2粉劑與原土按重量份1:3混 合均勻填充樹坑,將溝樹栽入樹坑,生長半個月以后,用稀釋500倍后的實施例2水劑澆灌。
[0060] 實施例4
[0061] 在選擇的濱海鹽堿地區域種植單葉蔓荊,種植前,土壤表面均勻鋪灑實施例2粉劑 厚度0.5cm并翻耕,種植后用稀釋500倍后的實施例2水劑澆灌。
[0062] 實施例5-7
[0063] 選擇鹽堿地區域種植構樹,使用實施例2制備改良劑,按照實施例3的種植方法,5 月份和11月份分別檢測含鹽量和有機質含量,列表如下:
[0065]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粉劑和水劑同時使用,土壤的含鹽量下降明顯,土壤中有 機質含量提高明顯,相比對照樣,土壤的品質改良效果明顯,且見效快,同時,比單獨使用粉 劑或水劑更利于構樹的生長。
【主權項】
1. 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劑和水劑, 所述粉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 10-15份,改性累托石2-5份,有機肥10-20份,腐殖質10-20份,復合肥15-30份,氨基酸3-8份,聚丙烯酰胺0.5-1份,生物菌群0.3-1 份; 所述水劑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2-20份,馬來酸酐20-35份,木醋酸10-20份, 氨基酸3-5份,游離腐殖酸3-5份,聚丙烯酰胺0.2-0.5份。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肥為動物糞便、 植物秸桿、餅肥、堆肥、慪肥、廄肥、沼肥和綠肥的至少一種。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肥包括鉀肥、氮 肥和磷肥,并且按重量份分別為鉀肥2-6份,磷肥5-8份,氮肥8-15份。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群包括枯草芽 孢桿菌、光和細菌、固氮菌、地衣芽孢桿菌、膠質芽孢桿菌、木霉菌和硅酸鹽菌的至少兩種。5. -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劑和水劑的制備,所述粉劑 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1) 原料預處理:將有機膨潤土烘干至水分含量為3 % -8 %,并粉碎至100-150目; 將累托石用球磨機球磨成細粉,并煅燒,然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作插層劑進行 有機改性,最后將改性得到的有機累托石與聚丙烯熔融共混在雙螺旋螺桿機上制備成改性 累托石; 將動物糞便、植物秸桿粉碎并發酵得到有機肥; 將鉀肥、氮肥和磷肥按重量份2-6:5-8:8-15混合得到混合肥; 2) 混合造粒:將步驟1)中預處理原料混合,并加入腐殖質、氨基酸、生物菌群和聚丙烯 酰胺攪拌混合均勻,送入造粒機造粒,即得改良劑的粉劑; 所述水劑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1) 備料:按照重量份比例稱水劑原料備用; 2) 加熱溶解:將反應釜中加入定量水加熱到30-70°C,將游離腐殖酸和聚丙烯酰胺加入 充分溶解; 3) 混合:將檸檬酸、馬來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加入反應釜中,攪拌混合均勻; 4) 檢測分裝:將反應釜溫度降到20°C以下,將混合液分裝即得改良劑的水劑。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劑制備 所需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有機膨潤土 10-15份,累托石2-5份,有機肥10-20份,腐殖 質10-20份,復合肥15-30份,氨基酸3-8份,聚丙烯酰胺0.5-1份,生物菌群0.3-1份;所述水 劑制備所需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成分:檸檬酸12-20份,馬來酸酐20-35份,木醋酸10-20 份,氨基酸3-5份,游離腐殖酸3-5份,聚丙烯酰胺0.2-0.5份。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種植喬木時, 種植前,將所述水劑稀釋300-500倍灌水壓鹽,種植時,將所述粉劑與原土按比例1:2-5混合 均勻填充樹坑,種植后,用稀釋400-600倍的水劑澆灌。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劑的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種植灌木和草 坪時,種植前,土壤表面均勻鋪灑所述粉劑厚度0.5-1.5cm并翻耕,種植后用稀釋300-600倍 的水劑噴灑或澆灌。
【文檔編號】C05G3/00GK106008009SQ20161039899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6月4日
【發明人】王勝
【申請人】山東勝偉園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