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主要由硼砂、鉬酸銨、硝酸鋅、磷酸二氫鉀、發酵粉、酵母廢液、糊化玉米粉、有效微生物(EM)、糖蜜和蒸餾水制備而成。本發明考慮了對番茄果實品質影響較大的鉀元素、鋅元素和微量元素,并通過酵母肥液和微生物復壯液提高葉面肥的活性,增強葉面肥肥效。本葉面肥的施用,顯著提高了番茄果實的糖酸比,改善了番茄的口感,提高其附加價值。
【專利說明】
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顯著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屬于農業資源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葉面肥由于可直接作用于作物器官,吸收速度快,效果佳,業已成為農民增產提質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葉面肥主要以增產為主,噴施氮磷鉀等大量營養元素,促進作物的產量形成,對作物品質的關注不足。市面上已有少量葉面肥考慮補充作物生長所必須的微量營養元素,但由于其活性不足,不少肥料元素在肥液中水分蒸發后殘留在作物葉片上,造成肥料資源的浪費。因此,迫切需要尋找一種葉面肥,可改善作物品質,且具備較高的活性。
[0003]研究表明,鉀能增強光合作用,促進碳水化物合成和運轉,還有利于同化硝態氮和使氨基酸變為蛋白質以及提高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能力,因此合理施用鉀肥對植物產量與品質必然會產生良好影響。鉀在改善植物產品品質方面起著良好作用,對經濟植物更為重要,被稱為“品質元素”。另外,對于以果實為收獲目標的作物,其果實含糖量與鋅肥用量相關明顯。因此,在制備改善作物品質葉面肥時,應當考慮鉀元素和鋅元素,同時應當適當考慮補充微量元素,改善果實的口感。
[0004]已有研究用單一的微生物菌源作為活性介質增強肥液的肥效。然而,若肥液中存在較多元素,單一微生物菌源所起作用有限,這時應當考慮復合微生物菌劑,如EM(含有光合細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等,來提高不同營養元素的活性。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開發出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尤其是由硼砂、鉬酸銨、硝酸鋅、磷酸二氫鉀、酵母發酵粉渣、酵母廢液、糊化玉米粉、有效微生物(EM)、糖蜜和蒸餾水制備而成,顯著提高了番茄果實的糖酸比,改善了番茄的口感,提高其附加價值。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包括由硼砂、鉬酸銨、硝酸鋅、磷酸二氫鉀、發酵粉、酵母廢液、糊化玉米粉、有效微生物(EM)、糖蜜和蒸餾水。
[0007](I)該葉面肥由兩部分組成,即葉面肥肥液與微生物菌液。每2000 L葉面肥中,含1000 L葉面肥肥液和1000 L微生物菌液,分別制備完成后混合。
[0008](2)1000 L葉面肥肥液中,包含250 L硼離子濃度為1.6wt.%的硼砂溶液、250 L鉬離子濃度為0.4 wt.%的鉬酸銨溶液、250 L鋅離子濃度為0.32 wt.%的硝酸鋅溶液,與250 L鉀離子濃度為0.6 wt.%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0009](3)(2)中所述硼砂溶解性較差,置于45 °C熱水中,待溶解全部完成后再與其他溶液混合。混合時無先后順序。
[0010](4)微生物菌液中,含有8wt.%(質量比)的發酵粉、8 wt.%(質量比)的糊化玉米粉、42 wt.%(質量比)的酵母廢液和42 wt.%(質量比)的EM復壯液。4者質量分數之和為100%。混合時無先后順序。[0011 ] (5)EM復壯液由EM原液、糖蜜和蒸餾水按照質量比7.5:8.5:84發酵而成。發酵溫度為37 °C(恒溫),發酵時間為6-9天,每天放氣2-3次。
[0012](6)葉面肥噴施時間為番茄花期后,每7天噴施一次,均勻噴施為植株葉片的背部。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的一種顯著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考慮了改善番茄品質的重要元素:鉀和鋅,并通過復合微生物菌液提高肥液活性,顯著提高了番茄果實的糖酸比,改善了番茄的口感,提高其附加價值。
[0014]【附圖說明】:
圖1制作流程示意圖。
[0015]圖2本發明中果實維生素C和糖酸比與對照的對比。圖中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圖中值為值土標準差。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包括由硼砂、鉬酸銨、硝酸鋅、磷酸二氫鉀、發酵粉、酵母廢液、糊化玉米粉、有效微生物(EM)、糖蜜和蒸餾水。
[0017](I)該葉面肥由兩部分組成,即葉面肥肥液與微生物菌液。每2000 L葉面肥中,含1000 L葉面肥肥液和1000 L微生物菌液,分別制備完成后混合。
[0018](2)1000 L葉面肥肥液中,包含250 L硼離子濃度為1.6wt.%的硼砂溶液、250 L鉬離子濃度為0.4 wt.%的鉬酸銨溶液、250 L鋅離子濃度為0.32 wt.%的硝酸鋅溶液,與250 L鉀離子濃度為0.6 wt.%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0019](3)(2)中所述硼砂溶解性較差,置于45 °C熱水中,待溶解全部完成后再與其他溶液混合。混合時無先后順序。
[0020](4)微生物菌液中,含有8%(質量比)的發酵粉、8%(質量比)的糊化玉米粉、42%(質量比)的酵母廢液和42%(質量比)的EM復壯液。混合時無先后順序。
[0021 ] (5)EM復壯液由EM原液、糖蜜和蒸餾水按照質量比7.5:8.5:84發酵而成。發酵溫度為37 °C(恒溫),發酵時間為8天,每天放氣3次。
[0022](6)葉面肥噴施時間為番茄花期后,每7天噴施一次,均勻噴施為植株葉片的背部。
[0023]實施例2
試驗于2015年在浙江寧波慈溪杭州灣進行,杭州灣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6.°C,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徑流總量5.122億立方米,降水高峰月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月份的平均濕度平均濕度為80.9%度(相對濕度)。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風,夏季盛行東到東南風,全年以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9.6天。
[0024]為了防止降雨對試驗的干擾,試驗在大棚中進行。選擇番茄品種為英石大紅。試驗涉及三個處理,YMFY+JY為本發明葉面肥,YMFY為不包含微生物菌液的本發明的葉面肥,DZ為對照處理。葉面肥噴施時間為番茄花期后,每7天噴施一次,均勻噴施為植株葉片的背部。番茄成熟后,隨機抽取各處理成熟果實,測定其糖、酸和維生素C含量。結果如圖2。
[0025]從圖2來看,YMFY+JY在提高番茄果實維生素含量方面的效果顯著(0.05水平)優于YMFY和對照處理。相似的結果在糖酸比方面也能得到,YMFY+JY處理番茄果實糖酸比顯著高于YMFY和對照。這說明YMFY+JY在提高果實維生素、糖酸比(改善口感)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該葉面肥由兩部分組成,即葉面肥肥液與微生物菌液;每2000 L葉面肥中,含1000 L葉面肥肥液和1000 L微生物菌液。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1000L葉面肥肥液中,包含250 L硼離子濃度為1.6wt.%的硼砂溶液、250 L鉬離子濃度為0.4wt.%的鉬酸銨溶液、250 L鋅離子濃度為0.32wt.%的硝酸鋅溶液,與250 L鉀離子濃度為0.6wt.%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硼砂溶解性較差,置于45 °C熱水中,待溶解全部完成后再與其他溶液混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微生物菌液中,含有為8wt.%的發酵粉、8wt.%的糊化玉米粉、42 wt.%的酵母廢液和42 wt.%的EM復壯液。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其特征在于:EM復壯液由EM原液、糖蜜和蒸餾水按照質量比7.5:8.5:84發酵而成;恒溫發酵溫度為37 V,發酵時間為6-9天,每天放氣2-3次。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善番茄果實風味的葉面肥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葉面肥噴施時間為番茄花期后,每7天噴施一次,均勻噴施為植株葉片的背部。
【文檔編號】C05G3/00GK106045722SQ20161063645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5日 公開號201610636451.3, CN 106045722 A, CN 106045722A, CN 201610636451, CN-A-106045722, CN106045722 A, CN106045722A, CN201610636451, CN201610636451.3
【發明人】侯毛毛, 張煒宏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