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配位化學和藥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有潛在抗癌 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順鉑自70年代開始用于臨床,已經成為治療肺癌、食管癌、惡性 淋巴瘤、卵巢癌等惡性腫瘤的一線化療藥物。但隨著順鉑的日益廣泛應 用,不可避免會導致腫瘤耐藥性的產生,使化療效果明顯降低。目前研 究認為,順鉑抗腫瘤作用主要通過與DNA形成交叉連接,破壞DNA功能, 阻止認A再復制,或與核蛋白結合。另外,從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及對 細胞周期影響的角度認為,順鉑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其主要作用 于DNA上的鳥嘌呤、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DNA單鏈內或雙鏈間兩點的 交叉連接,從而破壞DNA的結構,如在與鳥嘌呤作用時,與其上的N7 進行配位,形成一種新的加成物。這個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鉑的配合 物出現,且分別研究與DNA的作用,其中絕大部分的化合物都研究了其 抗癌活性,根據化合物結構的不同,取得了一些成績。由于順鉑在抗癌 藥物應用中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如腎毒性、惡心嘔吐、溶解度較差,從 而限制了其使用。在這一背景下,基于發現和制備一種新型鉑類化合物, 期望保留順鉑的廣譜抗癌優點,克服其副作用和第一溶解性等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化合物的合成路線、反應條件,并重點確認化合物的分子空間結構,為該化合物后續作為抗癌新藥奠定了制 備方法和分子空間抗癌作用機理,從而為發現抗癌新藥提供重要科學依 據。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化合物[Pt(PDC) (H20)2 ] H20的 結構的特征是平面四邊形結構。
所述的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化合物 [Pt(PDC)(H20)2] ,H20是以吡啶-2,3-二羧酸為配體與順鉑溶液在 0. 1—1. 0mol/L的濃度、在30—45"溫度下、在弱堿性的條件下,反應 獲得。
所述的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制備過程為首 先將O. l—1.0mol/L濃度的吡啶-2,3-二羧酸溶于水中,并將準備好 0. 1—1.0mol/L濃度的順鉑水溶液,兩者混合,加入堿調節溶液的pH值 至弱堿性,在高于室溫條件下,在水浴鍋中反應2小時,靜止放置一周 到兩周后,得到淡黃色的晶體,用X—單晶衍射方法及相應軟件測得其 單晶結構。
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是
1. 順鉑為極性分子,兩個氯離子解離,細胞機體中H20分子參與配 位,鳥嘌呤中N7原子與鉬配位,并形成氫鍵橋連的閉環,從而起到抗癌 效果。
2. 本發明制備的新化合物,根據其分子空間結構,與順鉑具有相 似的抗癌機理。
3. 由于新化合物中具有一個游離的親水基團——羧基,使該化合物
具有較高的溶解性。同時,新化合物又具有親脂基團,可以使化合物順
暢的跨越細胞膜,順利地到達腫瘤細胞的靶向分子DNA。這些新特征是 順鉑所不具備的,也是該新化合物的結構創新所在。
4.因此,本發明作為一種新型抗腫瘤化合物具有開發價值。
本發明附圖為化合物[Pt(PDC) (H20)2] H20的配位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為一種新的化合物[Pt(PDC) (H20)2 ] H20的制備方法和條 件,明確了其分子空間結構。由于該化合物特有的空間結構優勢,即保 留了抗癌順鉑的優點,又具有較高的親水性和親脂性等特征,可以作為 未來新型抗腫瘤化合物,具有潛在的藥物價值。本發明附圖為化合物 [Pt (PDC) (H20)2 ] ,H20的配位結構圖。結構表明,鉑離子與吡啶-2,3-二羧酸中的Nl,Ol配位形成螯合的五圓環,同時順鉑中的兩個氯解離, 分別被兩個水分子取代,是一個平面結構的化合物。本發明制備的新化 合物[Pt(PDC) (H20)2] *H20,符合新型化合物的相關要求,依賴其結 構特點,它將成為未來的抗癌新藥。
本方法以吡啶-2, 3-二羧酸配體,順鉑中的鉑離子作為中心離子, 首先將濃度在0. l—1.0mol/L的吡啶-2,3-二羧酸溶于水中,把濃度在 0. Omol/L的順鉑的水溶液加入到溶解了的吡啶-2, 3-二羧酸中,同 時加入適量的堿調節溶液的pH值至弱堿性,在30—45'C下水浴鍋中反 應大約2小時后,靜止放置一周到兩周的時間,得到淡黃色長條形的晶 體,此晶體通過X—單晶衍射儀測得其結構。分子中主要的鍵長 Pt(l)-N(l): 1.999(4) A, Pt(1)-0(1): 2.033(4) A, Pt(1)-O(IW):
2.040(5) A,Pt(l)-0(2W):2.044(4) A;主要鍵角ZN(l) -Pt (1)-0(1): 81.02(16), ZN(1)-Pt(l)-0(1W): 96.92(17), Z0(1)-Pt (I)-O(IW): 177.83(16), ZN(l)-Pt(l)-0(2W): 175.37(18), ZO(l)-Pt (1)-0(2W): 94.41(17), Z0(1W)-Pt(1)-0(2W): 87.66(18)。 該物質具有潛在的抗癌應用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化合物[Pt(PDC)(H2O)2]·H2O的配位結構圖為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其特征在 于化合物的結構的特征是平面四邊形結構。
3. —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合物 [Pt (PDC) (H20) 2 ] H20是以吡啶_2, 3- 二羧酸為配體與順鉑溶液在 0. l—1.0mol/L的濃度、在30—45X:溫度下、在弱堿性的條件下,反應 獲得。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的制備方 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備過程為首先將O. l—1.0mol/L濃度的吡啶-2,3-二羧酸溶于水中,并將準備好O. 1—1.Omol/L濃度的順鉑水溶液,兩者 混合,加入堿調節溶液的pH值至弱堿性,在高于室溫條件下,在水浴鍋 中反應2小時,靜止放置一周到兩周后,得到淡黃色的晶體,用X—單晶 衍射方法及相應軟件測得其單晶結構。
全文摘要
一種有潛在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涉及一種配位化學和藥學領域,化合物[Pt(PDC)(H<sub>2</sub>O)<sub>2</sub>]·H<sub>2</sub>O是以吡啶-2,3-二羧酸為配體與順鉑溶液在0.1-1.0mol/L的濃度、在30-45℃溫度下、在弱堿性的條件下反應獲得。本發明為該化合物后續作為抗癌新藥奠定了制備方法和分子空間抗癌作用機理,從而為發現抗癌新藥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文檔編號C07F15/00GK101367841SQ20081001339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6日
發明者劉福春, 瓊 吳, 朱明昌, 高恩君 申請人:沈陽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