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6-羥基-2(1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雙離子表面活性劑體系中催化合成6-羥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的方法。
(ニ)
背景技術:
6-羥基-2 (IH)-喹啉酮類化合物是血小板cAMP特異性磷酸ニ酯酶(PDE) 抑制劑,能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由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內也存在cAMP TOE,其抑制劑同時能增強心肌收縮カ并擴張血管。因此,許多2 (IH)-喹啉酮類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強心、降壓作用,其中6-羥基_2 (IH)-喹啉酮類化合物都有很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對防治心肌
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義。雙子表面活性劑是具有兩個親水基團和兩個親油基團的ー類特殊結構的表面活性劑,比傳統表面活性劑(只有一個親水基團和ー個親油基團)有更高更好的表面活性。雙子表面活性劑是ー類性能卓越的新型表面活性剤,具有高的表面活性。好的水溶性和流變性等多種優點,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我們課題組一直致力于綠色化工エ藝的研發,因此在本發明中利用雙子表面活性劑體系,發明了ー種合成系列喹啉酮藥物中間體的合成新方法。目前關于6-羥基-2(1H)_喹啉酮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1894年,Gattermann首次報道了通過電還原2-硝基-5-輕基肉桂酸,得到了 6_輕基-2 (IH)-喹啉酮。1954年,Richard R. Holmes等報道了從N-氧化_6_甲氧基喹啉出發,經氯代,酸化而得到6-羥基-2 (IH)-喹啉酮。為了有效的使N-氧化喧琳轉變為6_輕基_2 (IH)-喧琳麗,RichardR. Holmes和Henze嘗試把N-氧化-6-甲氧基喹啉與苯甲酰氯在堿性條件下直接反應得到6-甲氧基喹啉酮,但沒有成功,只得到一個高熔點且不溶于堿的化合物。1969年,Kobayashi. Y等報道了通過6_輕基喹啉用MCPBA (3_氯過氧苯甲酸)氧化得N-氧化-6-羥基喹啉,然后與こ酸酐反應得6-こ酰氧-2-羥基喹啉酮,再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得到6-羥基-2 (IH)-喹啉酮。該合成路線雖比較直接,但總收率只有17%。Manabe. Yoshiaki和Tai_chi Wang等都報道了通過對甲氧基苯胺和肉桂酰氯在堿性條件下反應得4-甲氧基-N-肉桂酰苯胺,其在氯苯溶液中在無水三氯化鋁的催化下發生分子內的傅一克反應而得到6-羥基-2 (IH)-喹啉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ー種在雙子表面活性劑體系中合成6-羥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有利于規模化工業生產,達到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的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6-羥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為將4-羥基苯胺與肉桂酰氯混合,在式(II)所示雙子面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5(T150°C下攪拌反應f 20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后處理,獲得所述6-羥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
權利要求
1.一種6-輕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為將4-輕基苯胺與肉桂酰氯混合,在式(II)所示雙子面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5(T150°C下攪拌反應f20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后處理,獲得所述6-羥基-2 (IH)-喹啉酮化合物;
2.如權利要求I所述6-羥基-2(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羥基苯胺與肉桂酰氯的投料物質的量之比為I :1 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6-羥基-2(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羥基苯胺與肉桂酰氯的投料物質的量之比為I :1 I. 5。
4.如權利要求I所述6-羥基-2(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羥基苯胺與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投料重量比為I :3 10。
5.如權利要求I所述6-羥基-2(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液后處理的方法為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用甲苯進行萃取,萃取液濃縮,取濃縮物再用甲醇重結晶,獲得所述6-羥基-2 (1H)-喹啉酮化合物。
6.如權利要求I所述6-羥基-2(I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將4-羥基苯胺與肉桂酰氯以物質的量之比1:1 1.5混合,再加入式(II)所示雙子面表面活性劑,在50 150°C下攪拌反應5 20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冷卻至室溫后用甲苯進行萃取,萃取液濃縮,再用甲醇重結晶,得所述6-羥基-2 (1H)-喹啉酮化合物;所述4-羥基苯胺與雙子面表面活性劑的重量比為1:5 6。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6-羥基-2(1H)-喹啉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將4-羥基苯胺與肉桂酰氯混合,在雙子面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50~150℃下攪拌反應1~20h,反應結束后,將反應液后處理,獲得所述6-羥基-2(1H)-喹啉酮化合物;本發明合成方法簡便,原料便宜易得,環境友好,成本低,適于進行工業化操作。
文檔編號C07D215/22GK102816116SQ20121023580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裴文, 楊振平, 孫莉, 王勤, 鄧瓊, 余長泉, 孫孟展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