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有機發光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化合物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熒光化學傳感器、細胞成像、生物標記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大多數有機發光化合物存在熒光濃度猝滅效應,在高濃度或固態下它們的熒光量子產率下降,甚至熒光完全猝滅,這種熒光濃度猝滅效應限制了有機發光化合物的應用(Chen, C. T. ; Chem. Mater. 2004, 16,4389-4400.)。人們通過摻雜、對發色團 進行修飾等方法來抑制有機發光化合物的濃度猝滅效應。但由于摻雜濃度低,通常存在發光強度弱、穩定性差等缺點。而對發色團進行修飾則會導致成本增加,有時還會改變發色團的發光性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熒光濃度猝滅效應帶來的問題。四苯基乙烯是一類新型有機發光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在稀溶液中幾乎沒有熒光發射,而在固態下具有很高的熒光量子產率(Tang, B. Z. ; Chem. Commun. ; 2010, 46, 686-688.和 Rathore, R. ;The J. Org. Chem. ; 2007, 72,8054-8061.)。四苯基乙烯化合物在良溶劑中呈單分子狀態分散。在溶劑中時,四苯基乙烯化合物分子內苯環的自由轉動,導致激發態能量主要以非輻射形式衰減,化合物熒光發射很弱;而在聚集狀態下,其分子內苯環轉動受到抑制,減少了非輻射衰減,化合物熒光發射大大增強。另外,小分子作為材料其加工性能通常較差。因此,發展新型的具有強熒光發射和良好加工性能的材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本發明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應用。本文中,TPE-m-C00H為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將TPE-m-C00H溶于有機溶劑,得到TPE-m_C00H溶液;2 )將樹枝狀聚合物Gn PAMAM和TPE-m_C00H溶液在有機溶劑中混合,保持TPE-m-C00H的濃度為I X IO^6M I X IO^4M, Gn PAMAM中氨基與TPE-m-COOH中羧基的摩爾比一定,分散,靜置,得到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溶液;所述樹枝狀聚合物Gn PAMAM的結構式為
權利要求
1.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TPE-m-COOH溶于有機溶劑,得到TPE-m_C00H溶液; 2)將樹枝狀聚合物GnPAMAM和TPE-m-COOH溶液在有機溶劑中混合,保持TPE-m-COOH的濃度為I X KT6M I X 1(T4M,Gn PAMAM中氨基與TPE-m-COOH中羧基的摩爾比一定,分散,靜置,得到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溶液; 所述樹枝狀聚合物Gn PAMAM的結構式為
2.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是在溫度為2(T30° C條件下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m為I時,所述非極性有機溶劑為甲苯、正己烷、正辛烷、環己烷、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m為I時,所述步驟2)中保持TPE-m-C00H濃度為2X 1(T5M。
5.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m為I時,Gn PAMAM中氨基與TPE-m-COOH中羧基的摩爾比為I。
6.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m為2 4時,所述極性有機溶劑為甲醇、乙醇、乙腈、二甲基亞砜、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物。
7.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當m為2 4時,所述步驟2)中保持TPE-m-COOH濃度為5X 1(T6M。
8.根據權利要求I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m為2 4時,Gn PAMAM中氨基與TPE-m-COOH中羧基的摩爾比為I。
9.根據權利要求rs任一所述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能用做新型發光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的制備方法,通過將TPE-m-COOH溶于有機溶劑,得到TPE-m-COOH溶液;將樹枝狀聚合物Gn PAMAM和TPE-m-COOH溶液在有機溶劑中混合,保持TPE-m-COOH的濃度為1×10-6M~1×10-4M,Gn PAMAM中氨基與TPE-m-COOH中羧基的摩爾比一定,分散,靜置,得到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本發明的超分子復合物納米顆粒具有強熒光發射性質,其熒光強度與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相比大大增強,可作為良好的新型發光材料,且制備方法簡單,條件溫和,加工更容易。
文檔編號C08K5/09GK102702737SQ20121020173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5日
發明者張讀山, 曾毅, 李嫕, 李迎迎, 李鵬, 陳金平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