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及其制造方法,原料采用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尼龍基體67~93.4%、尼龍改性劑5~20%、穩定劑1~8%、耐水解改性劑0.5~3%、成核劑0.1~2%,將上述組分攪拌均勻后經過雙螺桿擠出機共混造粒后得到改性耐高溫尼龍粒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工藝簡單,制備得到的改性尼龍作為三層絕緣線的其中一層組成,所得線體具有更好的耐高溫性和線體的柔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直焊性,有助于三層絕緣繞組線的直焊性。
【專利說明】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自粘性漆包線【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及其制造方法,其特點在于較普通電線電纜用護套相比具有其獨特的耐高溫性和柔軟性,使所得線體在耐高溫的同時又具有小規格電線應有的柔韌性,且能具有直焊性。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用于高頻絕緣繞組線或三層絕緣繞組線時尼龍作為耐高溫耐磨材料,既對里層絕緣材料起到保護作用又本身具有其優越的絕緣性,起到加強絕緣的效果,但因其薄壁擠出工藝的特殊性,在耐高溫和柔軟耐熱沖擊性方面的矛盾不能有效兼顧,不能滿足繞組線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具有更好的耐高溫性和線體的柔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直焊性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及其制造方法。
[0004]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該尼龍的原料采用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
[0006]尼龍基體67~93.4%;
[0007]尼龍改性劑5~20%;
[0008]穩定劑I~8%;
[0009]耐水解改性劑 0.5~3%;
[0010]成核劑0.1~2%。
[0011]所述的尼龍基體為聚己二酰己二胺。
[0012]所述的尼龍改性劑為馬來酸酐接枝聚環己內酰胺。
[0013]所述的穩定劑為市售的商品號為polyad 03的熱穩定劑。
[0014]所述的耐水解改性劑為共聚物和褐煤酸衍生物的混合物,選自市售的BRUGGOLENP12。
[0015]所述的成核劑為有機成核劑和無機成核劑的固體混合物,選自市售的BRUGGOLENP22。
[0016]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7](I)按照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備料:
[0018]尼龍基體67~93.4%、
[0019]尼龍改性劑 5~20%、
[0020]穩定劑I~8%、
[0021 ]耐水解改性劑 0.5~3 %、
[0022]成核劑0.1~2%;[0023](2)將上述各組分按照配比置于共混器中攪拌均勻;
[0024](3)將上述已攪拌均勻的混合物經過雙螺桿擠出機共混造粒后得到改性耐高溫尼龍粒子。
[002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工藝簡單,制備得到的改性尼龍作為三層絕緣線的其中一層組成,所得線體具有更好的耐高溫性和線體的柔韌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直焊性,有助于三層絕緣繞組線的直焊性。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27]實施例1
[0028]原料配比:
[0029]
[0030]
【權利要求】
1.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該尼龍的原料采用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 尼龍基體67~93.4%; 尼龍改性劑 5~20%; 穩定劑I~8% ; 耐水解改性劑 0.5~3%; 成核劑0.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龍基體為聚己二酰己二胺。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尼龍改性劑為馬來酸酐接枝聚環己內酰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穩定劑為市售的商品號為polyad 03的熱穩定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水解改性劑為共聚物和褐煤酸衍生物的混合物,選自市售的BRUGG0LENP12。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核劑為有機成核劑和無機成核劑的固體混合物,選自市售的BRUGGOLEN P22。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組線用改性耐高溫尼龍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以下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備料: 尼龍基體67~93.4%、 尼龍改性劑 5~20%、 穩定劑I~8%、 耐水解改性劑 0.5~3%、 成核劑0.1~2%; (2)將上述各組分按照配比置于共混器中攪拌均勻; (3)將上述已攪拌均勻的混合物經過雙螺桿擠出機共混造粒后得到改性耐高溫尼龍粒子。
【文檔編號】C08K13/02GK103540126SQ201210236870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9日
【發明者】沈剛, 范雷方 申請人:上海川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