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合而成,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塑料本體40~50份,增塑劑5~15份,復合鉛鹽穩定劑5~15份,陶瓷基抗菌劑30~40份。本發明可強效抗菌、抑菌、效果持久,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達80%以上,而且抗菌時間長久。本發明的耐高溫和耐壓性能好,管道輸送水溫可達90℃以上,可以直接用于供熱系統中,可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進行施工安裝。本發明的生產工藝簡單,生產設備與普通塑料管相同,管材的生產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化工材料領域,涉及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
【背景技術】
[0002]抗菌塑料是指在塑料中添加一種或者幾種特定的抗菌劑,使塑料具有內在抗菌性,是一類具有抑菌和殺菌性能的新型材料,從而在一定的時間內可將沾污在塑料及其制品表面的細菌殺死或抑制其繁殖。與常規的化學和物理消毒方法相比,使用抗菌塑料殺菌具有高效與長效性、既經濟又方便。
[0003]目前,用于塑料的抗菌劑主要是:有機、無機、天然三大系列。由于無機抗菌劑抗菌時效長,并且耐高溫,能夠適應塑料加工,被廣泛應用于抗菌塑料中。納米抗菌塑料是將無機的納米級抗菌劑利用納米技術充分地分散于塑料制品中,可將附著在塑料上的細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由于納米粉體顆粒尺寸的特殊效應,大大提高了整體抗菌效果,使耐溫、粉體細度、分散性和效應都得到了充分發揮,產生持久的抗菌效果。現在通用的抗菌塑料生產工藝是將納米級抗菌劑做成抗菌母料,再以一定的比例與樹脂滲混后進行抗菌功能塑料及其制品的加工與成型。
[0004]目前,塑料抗菌劑存在的不足是耐高溫性能欠佳,這種抗菌塑料制備的PP-R管也存在諸如因膨脹或收縮過 大而出現扭曲變形、剛性差等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熱耐高溫、穩定好且抗菌效果持久的耐高溫的抗菌塑料。
[0006]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合而成,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07]
塑料本體40~50份
增塑劑 5~15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 5~15份
陶瓷基抗菌劑 30~40份。
[0008]上述的增塑劑為檸檬酸三丁酯。
[0009]為進一步提高抗菌性能和耐熱穩定性,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10]PP-R樹脂45份
增塑劑10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10份
陶瓷基抗菌劑35份。
[0011]上述的陶瓷基抗菌劑是按如下方法制備的:將重量比為3:1:1:1.5:1的硅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羥基磷灰石浸潰于0.5~5wt%的硝酸銀溶液中吸附10~24小時后,再在800~1200°C灼燒制得。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0013]本發明可強效抗菌、抑菌、效果持久,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可達80%以上,而且抗菌時間長久。本發明的耐高溫和耐壓性能好,管道輸送水溫可達90°C以上,可以直接用于供熱系統中,可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進行施工安裝。本發明的生產工藝簡單,生產設備與普通塑料管相同,管材的生產成本低廉。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便于理解本發明,本發明列舉實施例如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了,所述實施例僅僅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具體限制。
[0015]如無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各種原料均可以通過市售得到;或根據本領域的常規方法制備得到。除非另有定義或說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與科學用語與本領域技術熟練入員所熟悉的意義相同。此外任何與所記載內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應用于本發明方法中。
[0016]除非另有定義或說明,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與科學用語與本領域技術熟練人員所熟悉的意義相同。此外任何與所記載內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應用于本發明方法中。
[0017]實施例1
[0018]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合而成,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19]
PP-R樹脂40份
[0020]
檸檬酸三丁酯8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 8份
陶瓷基抗菌劑30份。
[0021]上述的陶瓷基抗菌劑是按如下方法制備的:將重量比為3:1:1:1.5:1的硅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羥基磷灰石浸潰于0.5~5wt%的硝酸銀溶液中吸附10~24小時后,再在800~1200°C灼燒制得。
[0022]制備時,按照本領域常規方法將各組分進行共混即可,取本實施例的制得的抗菌塑料,按本領域常規方法在塑料擠出機中擠出PP-R管,再參照GB15981-1995,Q/02GZS001檢測方法與標準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以菌落數計算,本發明的抗菌型PP-R管對大腸桿菌的抗菌率為8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為80%。
[0023]再按QB1929-93A標準測試本PP-R管的物理機械性能,熱膨脹系數和導熱系數符合標準,縱向回縮率≤3%,在90°C、環應力3Mpa以及30°C、環應力15Mpa的壓力下無滲漏。
[0024]實施例2
[0025]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合而成,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26]
PP-R樹脂50份
檸檬酸三丁酯12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12份
陶瓷基抗菌劑40份。
[0027]上述的陶瓷基抗菌劑是按如下方法制備的:將重量比為3:1:1:1.5:1的硅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羥基磷灰石浸潰于0.5~5wt%的硝酸銀溶液中吸附10~24小時后,再在800~1200°C灼燒制得。
[0028]制備時,按照本 領域常規方法將各組分進行共混即可,取本實施例的制得的抗菌塑料,按本領域常規方法在塑料擠出機中擠出PP-R管,再參照GB15981-1995,Q/02GZS001檢測方法與標準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以菌落數計算,本發明的抗菌型PP-R管對大腸桿菌的抗菌率為80%,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為80%。
[0029]再按QB1929-93A標準測試本PP-R管的物理機械性能,熱膨脹系數和導熱系數符合標準,縱向回縮率≤2%,在95°C、環應力3Mpa以及30°C、環應力15Mpa的壓力下無滲漏。
[0030]實施例3
[0031]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合而成,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32]
PP-R樹脂45份
檸檬酸三丁酯10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10份
陶瓷基抗菌劑35份。
[0033]上述的陶瓷基抗菌劑是按如下方法制備的:將重量比為3:1:1:1.5:1的硅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羥基磷灰石浸潰于0.5~5wt%的硝酸銀溶液中吸附10~24小時后,再在800~1200°C灼燒制得。
[0034]制備時,按照本領域常規方法將各組分進行共混即可,取本實施例的制得的抗菌塑料,按本領域常規方法在塑料擠出機中擠出PP-R管,再參照GB15981-1995,Q/02GZS001檢測方法與標準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以菌落數計算,本發明的抗菌型PP-R管對大腸桿菌的抗菌率為83%,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為85%。
[0035]再按QB1929-93A標準測試本PP-R管的物理機械性能,熱膨脹系數和導熱系數符合標準,縱向回縮率≤2%,在90°C、環應力3Mpa以及30°C、環應力15Mpa的壓力下無滲漏。
[0036] 申請人:聲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將上述實施例某組分的具體含量點值,與
【發明內容】
部分的技術方案相組合,從而產生的新的數值范圍,也是本發明的記載范圍之一,本申請為使說明書簡明,不再羅列這些數值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所述的抗菌塑料是由塑料本體、增塑劑、穩定劑和抗菌劑組成,其特征在于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塑料本體40~50份
增塑劑 5~15份
復合鉛鹽穩定劑 5~15份陶瓷基抗菌劑 30~4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劑為檸檬酸三丁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PP-R樹脂45份增塑劑10份復合鉛鹽穩定劑 10份陶瓷基抗菌劑35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耐高溫的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陶瓷基抗菌劑是按如下方法制備的:將重量比為3:1:1:1.5:1的硅酸鈣、碳酸鈣、磷酸鈣、磷酸氫鈣和羥基磷灰石浸潰于0.5~5 wt%的硝酸銀溶液中吸附10~24小時后,再在800~1200°C灼燒制得。
【文檔編號】C08L23/12GK103589063SQ201310533578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方蕊 申請人: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