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色母制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塑膠主要由碳、氧、氫和氮及其他有機或無機元素所構成,并可形成各種形狀、顏色的塑膠制品,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現代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例如家用電器、儀器儀表、電線電纜、建筑器材、通訊電子、汽車工業、航空航天、日用五金等。現有技術生產塑膠制品的著色方法有色粉著色、染色拉粒著色和色母粒著色三種,采用色母粒著色時,顏料經過預處理并均勻分散于載體樹脂中,大大提高了顏料的分散性能和著色效率,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對環境無污染等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加入耐寒改性劑、增強改性劑與增韌劑,可使該色母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在極寒的環境下也不會發生韌性的改變,大大的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2-4份、增強改性劑1-3份、聚丙烯樹脂80-100份、增塑劑1-3份、偶聯劑1-3份、抗氧劑1-3份、硬酯酸6-12份、重質碳酸鈣6-10份、分散劑1-2份、促進劑1-2份、色粉5-7份、增韌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2份、增強改性劑1份、聚丙烯樹脂80份、增塑劑1份、偶聯劑1份、抗氧劑1份、硬酯酸6份、重質碳酸鈣6份、分散劑1份、促進劑1份、色粉5份、增韌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3份、增強改性劑2份、聚丙烯樹脂90份、增塑劑2份、偶聯劑2份、抗氧劑2份、硬酯酸8份、重質碳酸鈣8份、分散劑1.5份、促進劑1.5份、色粉6份、增韌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4份、增強改性劑3份、聚丙烯樹脂100份、增塑劑3份、偶聯劑3份、抗氧劑3份、硬酯酸12份、重質碳酸鈣10份、分散劑2份、促進劑2份、色粉7份、增韌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上述原料;
步驟二、加熱處理,加熱溫度140-190攝氏度,入混合機內,充分混合5-10min;
步驟三、將上述混合后的原料放入捏合機內捏合成型,捏合成型的溫度為200℃-250℃,捏合成型的時間為10-15min;
步驟四、將成型后的原料通過雙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制得高耐寒增韌色母,其中造粒溫度為150℃-250℃;
步驟五、將擠出機擠出的高耐寒增韌色母干燥后按照規格要求分類包裝成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加入耐寒改性劑、增強改性劑與增韌劑,可使該色母在使用過程中,能夠在極寒的環境下也不會發生韌性的改變,大大的延長了其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2-4份、增強改性劑1-3份、聚丙烯樹脂80-100份、增塑劑1-3份、偶聯劑1-3份、抗氧劑1-3份、硬酯酸6-12份、重質碳酸鈣6-10份、分散劑1-2份、促進劑1-2份、色粉5-7份、增韌劑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2份、增強改性劑1份、聚丙烯樹脂80份、增塑劑1份、偶聯劑1份、抗氧劑1份、硬酯酸6份、重質碳酸鈣6份、分散劑1份、促進劑1份、色粉5份、增韌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3份、增強改性劑2份、聚丙烯樹脂90份、增塑劑2份、偶聯劑2份、抗氧劑2份、硬酯酸8份、重質碳酸鈣8份、分散劑1.5份、促進劑1.5份、色粉6份、增韌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耐寒改性劑4份、增強改性劑3份、聚丙烯樹脂100份、增塑劑3份、偶聯劑3份、抗氧劑3份、硬酯酸12份、重質碳酸鈣10份、分散劑2份、促進劑2份、色粉7份、增韌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高耐寒增韌色母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上述原料;
步驟二、加熱處理,加熱溫度140-190攝氏度,入混合機內,充分混合5-10min;
步驟三、將上述混合后的原料放入捏合機內捏合成型,捏合成型的溫度為200℃-250℃,捏合成型的時間為10-15min;
步驟四、將成型后的原料通過雙螺桿擠出機擠出造粒,制得高耐寒增韌色母,其中造粒溫度為150℃-250℃;
步驟五、將擠出機擠出的高耐寒增韌色母干燥后按照規格要求分類包裝成型。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