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耐用型瀝青的加工方法,屬于再生原料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瀝青具有黏性和彈性,其表現為流動性和抗流動性,高溫下,黏性占主導地位,瀝青易流動;低溫下,彈性占主導地位,瀝青表現出抗流動性。這些特性表現為用瀝青鋪設的路面,在夏天高溫季節,重載荷作用下易出現車轍,在冬天寒冷季節,易出現溫縮裂縫,這主要是由于瀝青在高溫條件下抗拉強度較低,而低溫條件下脆性大、柔韌性差。大跨度鋼箱梁結構橋梁對鋪裝材料的強度、變形穩定性和疲勞耐久性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在使用性能上又提出了重量輕、高黏結性和不透水等特殊要求,作為橋梁行車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橋面鋪裝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橋梁耐久性及投資經濟效益。顯然,如此高的性能要求是普通瀝青所無法勝任的。基于此,做出本申請。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常規瀝青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請提供一種耐用性瀝青的加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耐用型瀝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固化劑、固化促進劑和環氧樹脂混合形成增溶劑;(2)在120-140℃下、保證5500-6300轉/min高速剪切下,向橡膠瀝青中依次添加步驟(1)的增溶劑;(3)步驟(2)形成的產品與環氧樹脂按照2:1的比例在115-135℃混合攪拌15-45分鐘即可固化使用。進一步的,作為優選:所述的固化劑是由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MeTHPA)與桐油酸酐(TOA)按0.5-1.5:1的摩爾比復配而成。所述的固化劑用量為橡膠瀝青重量的30-50%(外摻法)。所述的固化促進劑為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摻量為橡膠瀝青重量的3-8%。所述的增溶劑中,環氧樹脂摻量為橡膠瀝青重量的2-8%。步驟(1)和步驟(3)中,所述的環氧樹脂均為E-51環氧樹脂。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一種耐用型瀝青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在170-180℃的基質瀝青中加入瀝青質量18%的橡膠粉,高速剪切攪拌1小時后。(2)慢慢降低到130℃加入加入基質瀝青量40%的復配固化劑(甲基六氫鄰苯二甲酸酐(MeTHPA):桐油酸酐(TOA)按照=1:1)和5%的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和5%的E-51環氧樹脂作為增容劑,在6000轉左右的轉速下高速剪切20分鐘冷卻至室溫。(3)將步驟(2)中摻入E-51環氧樹脂,E-51環氧樹脂的添加量為步驟(2)中產物的一半,在120℃混合攪拌20分鐘得到耐用型瀝青。(1)環氧樹脂改性橡膠瀝青和橡膠粉改性瀝青質量檢測結果,具體參見表1。表1本申請耐用型瀝青和橡膠粉改性瀝青指標對比檢驗項目本實施例橡膠粉改性瀝青25℃針入度(0.1mm)4050軟化點(℃)65.855.7彈性恢復(25℃%)8070離析,軟化點差,165℃,48h,℃3.57(2)材料試件的拉伸實驗為了檢驗研制材料成型后的力學性能,尤其是抗拉強度和斷裂延伸率兩項指標,將材料固化并制成6個標準試件,在萬能試驗機上平行進行了6組拉伸實驗。實驗溫度為(20±1),實驗機的拉伸速率為500mm/min,斷裂面面積為19.65mm2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所研制材料的平均延伸率為261.61%,抗拉強度為1.74MPa,而國外同類產品測試的延伸率、抗拉強度分別為282%和1.74MPa。表2結合料的拉伸試驗結果以上內容是結合本發明創造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所提供技術方案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創造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上述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創造所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