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勻染劑,尤其是涉及一種棉用勻染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強,纖維素纖維織物以其天然環保舒適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纖維素纖維需求量增加;而節能環保要求的提高,染廠更青睞于小浴比染色,這對棉用勻染劑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專利201010511230.6,公開一種環保型棉用勻染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三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磺酸酯、螯合分散劑、木質素磺酸鹽、乙二醇雙琥珀酸正辛醇雙酯磺酸鈉、、氨水、有機硅消泡劑水組成。本發明控制染料均勻地吸附上染;即使在低溫高電解質濃度下,也能防止染料凝聚析出。此勻染劑不能適應各種工況條件,限制其使用性能和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客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棉用勻染劑選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與馬來酸酐反應,生成的酯再與丙烯酸共聚,得到改性馬丙共聚物;復配分散性能優異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同時加入pH調節劑檸檬酸鈉,使得產品具有較好的勻染性,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工況條件,同時易生物降解,節能環保的一種棉用勻染劑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棉用勻染劑的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原料按以下質量配比反應: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150份,馬來酸酐11~15份,對甲苯磺酸0.5~1份,丙烯酸8~12份,過硫酸銨1~2份,水230~280份;
(二)、反應步驟:
(1)、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和冷凝回流管的反應容器中,加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馬來酸酐和對甲苯磺酸,充分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15~125℃,反應3~4h,得到中間體1;
(2)、先將步驟(1)中合成的中間體1、丙烯酸和水混合,混合均勻后將混合液質量的15%~20%加入反應器中;
過硫酸銨溶于水中備用;
反應器上裝有電動攪拌器、冷凝回流管、溫度計和滴液漏斗,開動攪拌器,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0~85℃,然后在滴加中間體1和丙烯酸及水組成的混合液的同時,滴加過硫酸銨溶液,滴加2~3h,保溫0.5~1h結束,得改性的馬丙共聚物,其結構通式為:
其中x、y均為整數,11≤x≤15、13≤y≤18;
R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其結構通式為:
其中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為1500±100。
一種棉用勻染劑,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改性馬丙共聚物:20~4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5~10%;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10~15%;檸檬酸鈉:2~4%;水:余量;
在反應釜中加入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檸檬酸鈉,開動攪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改性馬丙共聚物,攪拌均勻,過濾出料。
本發明特點:
1、本發明中所合成的改性馬丙共聚物,提高了染料的分散溶解性能,具有較好的勻染性,能夠適用不同的工況條件,毒性小,起泡力低,易生物降解,低溫流動性好;
2、本發明中所用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具有防凝聚作用,與染料有親和力,使染料均勻分散的同時起到緩染作用;
3、本發明中所用的檸檬酸鈉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安全無毒,生物降解性好,且具有一定的pH緩沖能力。
4、本發明反應過程易于控制,復配工藝簡單,適合工業化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步驟1的紅外譜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步驟2的紅外譜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步驟1的紅外譜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2中步驟2的紅外譜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步驟1的紅外譜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3中步驟2的紅外譜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1、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和冷凝回流管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50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11g馬來酸酐和0.5g對甲苯磺酸,充分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15℃,反應3h,得中間體1。其紅外光譜如圖1。
2、先將160g步驟1中合成的中間體1、8g丙烯酸和230g水混合均勻,混合均勻后將65g加入反應器中,將1g過硫酸銨溶于9g水中;反應器上裝有電動攪拌器、冷凝回流管、溫度計和滴液漏斗,開動攪拌器,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0℃,然后在滴加中間體1和丙烯酸及水組成的混合液的同時、滴加過硫酸銨溶液,滴加2h,保溫0.5h結束,得改性馬丙共聚物。其紅外光譜如圖2。
3.一種棉用勻染劑,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改性馬丙共聚物:40%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5%
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15%
檸檬酸鈉:4%
水:余量。
在反應釜中加入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檸檬酸鈉,開動攪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改性馬丙共聚物,攪拌均勻,過濾出料。
實施例2:
1、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和冷凝回流管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50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13g馬來酸酐和0.8g對甲苯磺酸,充分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20℃,反應3.5h,得中間體1,其紅外光譜如圖3。
2、先將160g步驟1中合成的中間體1、10g丙烯酸和238g水混合,混合均勻后將68g加入反應器中;將1.5g過硫酸銨溶于8.5g水中;反應器上裝有電動攪拌器、冷凝回流管、溫度計和滴液漏斗,開動攪拌器,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3℃,然后在滴加中間體1和丙烯酸及水組成的混合液的同時,滴加過硫酸銨溶液,滴加2.5h,保溫45min結束,得改性馬丙共聚物,其紅外光譜圖如圖4。
3.一種棉用勻染劑,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改性馬丙共聚物:35%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8%
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13%
檸檬酸鈉:3%
水:余量。
在反應釜中加入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檸檬酸鈉,開動攪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改性馬丙共聚物,攪拌均勻,過濾出料。
實施例3:
1、在裝有溫度計、攪拌器和冷凝回流管的四口燒瓶中,加入150g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15g馬來酸酐和1.0g對甲苯磺酸,充分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125℃,反應4h,得中間體1,其紅外光譜如圖5。
2、先將160g步驟1中合成的中間體1、12g丙烯酸和232g水混合,混合均勻后將67g加入反應器中;將2g過硫酸銨溶于8g水中;反應器上裝有電動攪拌器、冷凝回流管、溫度計和滴液漏斗,開動攪拌器,在氮氣保護下升溫至85℃,然后在滴加中間體1和丙烯酸及水組成的混合液的同時,滴加過硫酸銨溶液,滴加3h,保溫1h結束,得改性馬丙共聚物,其紅外光譜圖如圖6。
3.一種棉用勻染劑,由下列質量百分比的成分組成:
改性馬丙共聚物:30%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10%
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11%
檸檬酸鈉:2%
水:余量。
在反應釜中加入水、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亞甲基雙甲基萘磺酸鈉、檸檬酸鈉,開動攪拌至完全溶解,加入改性馬丙共聚物,攪拌均勻,過濾出料。
活性染料的勻染性測試:
分別將加入勻染劑(1.0g/L)和未加入勻染劑的染液放入染樣機中,升溫60℃,依次各投入第1、第2、第3塊布,均間隔保溫10min,再各投入第4塊布,保溫20min,最后加入磷酸三鈉,保溫40min,取出,水洗,皂洗,水洗,定形,回潮。分別測定第1~4塊布樣的色深值之差△K/S(2)、△K/S(3)、△K/S(4),其中△K/S(i)=K/S1-K/Si,色深差如下表:
加堿前移染性測試:
將織物A置于染浴(染料2%owf、元明粉50g/L,不加堿)染色40min,水洗,晾干;取一塊與染色織物A等重的白織物B置于與以上染色條件相似的染浴(不加染料,空白樣不加勻染劑,試驗樣加勻染劑)中移染處理60min,水洗晾干;測定試樣A、B表觀色深K/S值,移染率按以下公式計算:
加減前移染率測試結果:
該棉用勻染劑較空白樣具有明顯的勻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