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專利說明】異W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0001] 本申請發明是申請號為200980135099. 3、發明名稱為異5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 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申請日為2009年7月9日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0002] 本發明涉及例如國際公開第05/085216號小冊子或國際公報第2009/024541號小 冊子中所述的作為有害生物防除劑有用的異5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3] 作為本發明中的式(1)所示的異巧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已 知經由N-(異^§唑啉取代苯甲酰)甘氨酸的制造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0004] 現有技術
[0005]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05/085216號小冊子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提供作為有害生物防除劑有用的異W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工業 制造方法。
[0007] 本發明者們針對異巧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 從而完成了本發明,提供作為有害生物防除劑有用的式(1)所示的異5惡唑啉取代的苯甲 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0008] gp,本發明涉及下述〔1〕~〔4〕。
[0009] 〔1〕一種式(1)所示的異5惡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于,通過使式(3)所示的異5惡唑啉取代的苯化合物與式(2)所示的2 -氨基乙酰胺化合物 或其鹽反應來進行,
[0010] 【化1】
[0011]
【主權項】
1. 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I形結晶,在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中的衍射角度(2e)為4.4。、8.7。、11.1。、13.1。、14.4。、14.8。、16.3。、16.9。、17.4。、17.7。、18.1。、 18.8。、19.4。、21.2。、21.9。、22.3。、23.0。、23.9。、24.5。、25.0。、26.3。和27.3。 處具有峰,
〇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形結晶,具有與圖1中例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實質上 相同的圖形。
3. 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II形結晶,在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中的衍射角度(2 0 ) 為10.2°、12.3°、14.7°、15.9°、18.4°、20.1°、21.2°、22.0°、22.8°、24.6°和 26. 6°處具有峰,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II形結晶,具有與圖2中例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實質上 相同的圖形。
5. 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III形結晶,在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中的衍射角度(2 0 ) 為4.3。、8.7。、11.1。、14.4。、16.3。、16.9。、17.4。、17.7。、18.7。、19.4。、19.9。、 21.2。、21.8。、22.3。、23.8。、24.4。、24.9。和26.2。處具有峰,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III形結晶,具有與圖3中例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實質 上相同的圖形。
7. 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非晶體,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非晶體,具有與圖4中例示的粉末X射線衍射波譜實質上相 同的圖形,即,不具有衍射峰。
9. 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I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靜置條件下,從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含水有機溶液中析出。
10. 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I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甲醇中由其他結晶形 轉化。
11. 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II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從含有式(1 一 1)所 示的化合物的溶液中,使結晶急速析出。
12. 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非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在乙酸或二甲基亞砜中 溶解有式(1 一 1)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滴加到水中。
13.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權利要求5或6所述 的III形結晶轉化。
14.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權利要求5或6所述 的III形結晶在混懸液中轉化。
15.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權利要求5或6所述 的III形結晶在甲苯混懸液中轉化。
16.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權利要求7或8所述 的非晶體結晶化。
17.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權利要求7或8所述 的非晶體在混懸液中結晶化。
18. 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I形結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權利要求7或8所述 的非晶體在甲苯混懸液中結晶化。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通式(1)所示的異唑啉取代的苯甲酰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結晶形及其制造方法,通過使通式(3)[式中,X表示鹵素原子、C1~C6鹵代烷基等,Y表示鹵素原子、C1~C6烷基等,R1表示C1~C6鹵代烷基等,L表示氯原子、溴原子、-C(O)OH、-C(O)J等,J表示鹵素原子,m表示0~5的整數,n表示0~4的整數]所示的異唑啉取代的苯化合物與通式(2)[式中,R2和R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C1~C6烷基等,R4表示C1~C6烷基、C1~C6鹵代烷基等,R5表示氫原子、C1~C6烷基等]所示的2-氨基乙酰胺化合物或其鹽反應來進行[式中,X、Y、R1、R2、R3、R4、R5、m和n表示與上述相同的含義]。
【IPC分類】C07D261-04
【公開號】CN104844531
【申請號】CN201410826943
【發明人】上坂浩之, 福屋俊輔, 森山祐二, 八尾坂學, 水越隆司
【申請人】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09年7月9日
【公告號】CA2730405A1, CN102149695A, CN102149695B, EP2308857A1, EP2308857A4, US8389738, US8796464, US20110144349, US20130144066, WO201000504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