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座,尤指一種能更穩定地車載自行車的固定座。
背景技術:
當利用小客車載運自行車時,大多是于小客車后方行李箱及后保險桿上設置有一 吊掛式的攜車架,并于攜車架上設置有若干固定座,藉以將自行車固定其上,以利載運。已有固定座,例如申請人日前申請的中國臺灣TWM364022號專利所示,是具有多 種幅寬規格的承置面,以適用于不同規格的車架。但是,已有固定座僅以其中一承置面與車 架緊貼定位,于載運時仍可能會造成自行車車架晃動、不穩等問題發生,仍有待業界人士進 一步克服這類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實用、穩定性 更高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它包括一本體,具有一貫穿本體的穿制孔,環繞該穿制孔設有至少二承置面,且各該承置 面的延伸方向與穿制孔的延伸方向呈垂直。其更包括至少一束縛結構,設置于該本體上。其中,該束縛結構包括二設于本體上的凸柱及一具有可撓性的帶體,該二凸柱對 應設于承置面的兩側,且各該凸柱的自由端形成一較大徑的頭部,該帶體沿其長度方向設 置有多個供凸柱穿設固定的穿孔,且該些穿孔的孔徑小于該頭部的最大徑。其中,相鄰承置面之間具有一交接角,而該二凸柱是設置于該交接角處。其中,該帶體可相對凸柱擺動有傾斜角度。其中,該固定座由具有彈性的材質所制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不僅結構新穎實用,且其因具有多個承置面而且可與 自行車架緊密貼合而達成較佳固定功效,進一步增進其穩定及安全性能。下面通過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固定座12:承置面2:攜車架121:凸緣3 支撐桿122 緩沖槽[0025]4 車架13 交接角5 上管20 束縛結構6:立管21 凸柱7 豎管22 帶體8 下管23 頭部10:本體24:穿孔11 穿制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藉由一較佳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預期達成的功效,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所欲保護的范疇,事先述明。請參考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1,是用以將一自行車的車架4固定于一攜車架2的支撐桿3上,該車架至少包括一上管5、一立管6、一豎管 7及一下管8,該固定座1則包括一本體10及至少一束縛結構20。該本體10具有一貫穿該主體10的穿制孔11,環繞該穿制孔11設有至少二承置面 12,且各該承置面12的延伸方向與穿制孔11的延伸方向概呈垂直。在本實施例中,該本體 10設置有三承置面12,該些環繞穿制孔11設置的承置面12為兩兩相鄰而概呈一三角形結 構,亦即相鄰承置面12之間具有一交接角13,且交接角13的數量對應于該承置面12的數 量。該些承置面12供一自行車的車架置放,更明確地說,該些承置面12的其中一面是供與 車架上管5緊貼,該些承置面12的另一面則是供與車架的立管6或豎管7緊貼,且上述該 二承置面12之間所夾設的角度,實質等于上管5與立管6或上管5與豎管7之間的夾角。 又,于該承置面12上設置有多個沿其長度方向平行排列的凸緣121及多個位于凸緣121之 間的緩沖槽122,是以該些凸緣121具有適當形變裕度空間而可與車架緊密服貼。此外,為 了避免刮傷自行車車架,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座較佳者是采用具有彈性的材質所制成,例如 使用橡膠、硅膠或軟質塑料材料制成,且相較于使用金屬材質制造,使用彈性材質的另一優 點在于可減輕固定座的整體重量及材料成本。該束縛結構20設置于本體10上,供束縛車架使用,避免自行車于載運時晃動致脫 離該固定座1。在本實施例中,該束縛結構20包括二設于本體10上的凸柱21及一具有可 撓性的帶體22,該二凸柱21對應設于承置面12的兩側,較佳者,該二凸柱21設置于承置面 12的中段處或該交接角13處,且各該凸柱21的自由端形成一較大徑的頭部23,而該帶體 22則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供凸柱21穿設固定的穿孔24,且該些穿孔24的孔徑小于該 頭部23的最大徑,藉此令頭部23穿過該穿孔24后,即形成一緊密的卡扣機制而具有束縛 功效,并令上述車架固定于帶體22與承置面12之間。其中,由于帶體22上設置有多個穿 孔24,使用者能依車架的不同形狀、徑度而扣合于不同穿孔24,藉此調整帶體22與承置面 12所圍構空間的大小。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該帶體22與本體10并非一體設置,然亦可將 帶體22的一端與本體10 —體成型;并且,該束縛結構20亦不限于本實施例的實施態樣,亦 可改設為一供與承置面相對蓋合的蓋體或其它可提供束縛車架效果的類似結構,只要該束 縛結構20與承置面12之間應可形成一供車架容置固定的束縛空間即可。請參考圖3及圖4,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座1是供設置于一車用自行車攜車架2使用,該穿制孔是供穿設于該攜車架2的一支撐桿3,而自行車車架4的上管5及立管6緊貼于固定架1的承置面上,且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座1可設有多個束縛結構20,其帶體22 因可相對凸柱呈萬向轉動狀而樞擺至適當的傾斜角度,是以可依需求束縛于上管5、立管 6、豎管7或下管8,而具有較佳固定效果。需注意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該固定座1的其中兩承置面是緊貼于上管5與立管 6,但亦可以令另一固定座(圖中未示)的兩承置面緊貼于上管5與豎管7,此時該緊貼上管 5與豎管7的兩承置面之間的夾角將實質等同于上管5與豎管7的夾角。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座不僅結構新穎實用,且其因具有多個承置面而可 車架的上管及立管或豎管緊貼,達成較佳固定功效,避免車輛高速行駛時造成自行車劇烈 晃動,進一步增進其穩定及安全性能,顯見本實用新型具有進步性,符合專利法相關規定, 鑒請當局早日核予專利,實感德便。
權利要求一種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本體,具有一貫穿本體的穿制孔,環繞該穿制孔設有至少二承置面,且各該承置面的延伸方向與穿制孔的延伸方向呈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至少一束縛結 構,設置于該本體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束縛結構包括二 設于本體上的凸柱及一具有可撓性的帶體,該二凸柱對應設于承置面的兩側,且各該凸柱 的自由端形成一較大徑的頭部,該帶體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供凸柱穿設固定的穿孔, 且該些穿孔的孔徑小于該頭部的最大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鄰承置面之間具 有一交接角,而該二凸柱是設置于該交接角處。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帶體可相對凸柱 擺動有傾斜角度。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固 定座由具有彈性的材質所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自行車攜車架的固定座,它包括一本體及至少一束縛結構,該主體具有一貫穿其的穿制孔,環繞該穿制孔設有至少二承置面,且各該承置面的延伸方向與穿制孔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該束縛結構設置于本體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不僅結構新穎實用,且其因具有多個承置面而且可與自行車架緊密貼合而達成較佳固定功效,進一步增進其穩定及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B60R9/10GK201553101SQ200920223090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3日
發明者沈清作 申請人:沈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