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特別是指一種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只需操作一個剎車桿,即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以及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
背景技術:
由于騎乘自行車具有節省能源、交通便利等特點,騎乘自行車已成為現今民眾普及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再加上近年來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以及媒體提倡運動有益身心發展,因此騎乘自行車于戶外踏青成為假日選擇的休閑活動之一。由于騎乘自行車的人口越來越多,因此也使得人們對于騎乘自行車時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行駛的安全性要求,對于此部分剎車往往關系到騎乘者的生命安全。而目前油壓剎車設計主要是在車把手兩側分別裝有剎車握柄,并各以油管連接而操控前后輪剎車卡鉗,而剎止前后輪的轉動。上述油壓剎車是目前市面上共同通用的剎車系統。由于世界各國對于自行車剎車系統的規范并不相同,有兩種型態:1.其中一種是左剎車握柄是控制后輪剎車,右剎車握柄則控制前輪剎車。2.而另外一種其是以左剎車握柄控制前輪,右剎車握柄控制后輪。當自行車在行進間如果驟然剎止前輪的危險性極高,恐致車輪死鎖而翻車造成危險。然而騎乘者在遭遇緊急或突發狀況時,當下念頭只想到立即扳壓剎車握柄剎車,然卻往往因一時緊張疏忽而誤剎前輪,發生自摔的交通意外。此外,目前車把手上會額外加裝安全或輔助配件,例如安裝照明燈、車鈴以維護行車安全,安裝秒表、衛星導航讓騎車者得知時間、行駛速度、行駛距離和所在位置等信息,因此額外安裝其它得配件會顯得車把手上十分擁擠,在操作使用各配件顯的空間不堪使用。有鑒于此,本案發明人為了改善上述問題與缺陷,以個人于該項領域多年的產業經驗,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設計,而終于發明出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以及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可供騎乘者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包括有一分流本體及一閥桿所組成,其中:該分流本體,其一端設有一第一容室以及一與第一容室相通的第二容室(該第一容室其橫向截面大于第二容室橫向截面),該分流本體另一端設有二分接孔,該分接孔以出油管路組接油壓剎車裝置,該第一容室設有二分別與該二分接孔相導通的分流孔;該閥桿,其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二容室的小徑段,而另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一容室的大徑段,該閥桿由大徑段朝向小徑段軸向設置有一流道,該流道以入油管路組接剎車握柄,該流道設有一貫穿小徑段的側孔;據此,剎車油經由入油管路進入流道,且由側孔流向第一容室,經該二分流孔、該二分接孔以該二分接孔,再由各分接孔所組接的分流管路傳遞至油壓剎車裝置。本發明「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進一步包括有下列技術特征,1.進一步于該閥桿大徑段套設一襯套,且該襯套外表面與第一容室壁面相互接觸。2.進一步于分流本體設有連通第二容室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且該第一穿孔近于第一容室旁,而第二穿孔近于第二容室底端處,該閥桿小徑段對應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分別設有一上限位凹及一下限位凹,該上限位凹一側沿小徑段軸向設置有一滑槽,而下限位凹一側設有一向外開通的脫口,并于該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分別組設有一第一限位件與一第二限位件,該第一限位件定位于上限位凹,而該第二限位件定位于下限位凹;據此,以操作調動鈕轉動轉動閥桿,令第一限位件由上限位凹位移至滑槽,而第二限位件由下限位凹位移至脫口,并抽拉該閥桿遠離分流本體位移,讓第一限位件沿滑槽滑移至滑槽端部受到限制,而第二限位件脫離該脫口,使得閥桿遠離第二容室過程中,于第一容室與第二容室形成真空狀態區域,進一步抽取油壓剎車裝置的剎車油至第一容室與第二容室內。`3.進一步于該閥桿小徑段套設一彈簧,且該彈簧兩端分別彈抵于大徑段與第一容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可供騎乘者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明組合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分解狀態立體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AA線段剖視狀態示意4是圖1所示BB線段剖視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連接碟式剎車裝置示意圖。圖6、圖7、圖8是本發明調動閥桿相對分流本體動作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應用于輪圈式剎車裝置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I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 2分流本體21第一容室22第二容室221第一穿孔222第二穿孔23分接孔24分流孔
25第一限位件26第二限位件3閥桿31小徑段311上限位凹312下限位凹313 滑槽314 脫口32大徑段321調動鈕33流道331側孔34襯套35彈簧4出油管路5油壓剎車裝置6入油管路7剎車握柄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而本發明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可供騎乘者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本發明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與功效,于下列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1至圖5所示,圖中顯示本發明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I包括有一分流本體2及一閥桿3所組成,其中:
該分流本體2,其一端設有一第一容室21以及一與第一容室21相通的第二容室22 (該第一容室21其橫向截面大于第二容室22橫向截面),該分流本體2另一端設有二分接孔23,該分接孔23以出油管路4組接油壓剎車裝置5,該第一容室21設有二分別與該二分接孔23相導通的分流孔24 ;該閥桿3,其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二容室22的小徑段31,而另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一容室21的大徑段32,該閥桿3由大徑段32朝向小徑段31軸向設置有一流道33,該流道33入口以入油管路6組接剎車握柄7,該流道33設有一徑向貫穿小徑段31的測孔331 ;進一步于該閥桿3的大徑段32套設一襯套34,且該襯套34外表面與第一容室21壁面相互接觸;該閥桿3于大徑段32周側環設有一調動鈕321,且該調動鈕321位于分流本體2的第一容室21之外;而于該閥桿3于小徑段31套設一彈簧35,且該彈簧35兩端分別彈抵于大徑段32與第一容室21。本發明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I的使用方式,請配合參閱圖3至圖5所示;主要是安裝于剎車握柄7與油壓剎車裝置5之間的管路中,因此使用者欲進行減速或停止前進等需求時,使用者按壓剎車握柄7,推擠剎車握柄7油腔內的剎車油至入油管路6,并流動至閥桿3的流道33經側孔331流向第一容室21,再依序由該二分流孔24、該二分接孔23及該二出油管路4至二油壓剎車裝置5,完成自行車前、后油壓剎車裝置。如此本發明得以由單一剎車握柄7經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I控制二油壓剎車裝置5,達到減速或停止前進的控制自行車的需求,而得以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此外更提供騎乘者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據此,達到本發明的目的與功效。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具有抽取油壓剎車裝置5的剎車油至分流本體2內,以利于進行油壓剎車裝置5的維修保養或替換零組件的作業,并請參閱圖2至圖8所示;主要是于分流本體2設有連通第二容室22的第一穿孔221及第二穿孔222,且該第一穿孔221近于第一容室21旁,而第二穿孔222近于第二容室22底端處,該閥桿3小徑段31對應第一穿孔221及第二穿孔222分別設有一上限位凹311及一下限位凹312,該上限位凹311 —側沿小徑段31軸向設置有一滑槽313,而下限位凹312 —側設有一向外開通的脫口 334,并于該第一穿孔221及第二穿孔分別組設有一第一限位件25與第二限位件26,該第一限位件25定位于上限位凹,而第二限位件26定位于下限位凹312 ;據此,以操作調動鈕321轉動閥桿3,令第一限位件25由上限位凹311位移至滑槽313,而第二限位件26由下限位凹312位移至脫口 334,并抽拉該閥桿3遠離分流本體2位移,同時該彈簧35因受壓解除得以借由彈力推抵閥桿3遠離分流本體2,讓第一限位件25沿滑槽313滑移至滑槽313端部受到限制,而第二限位件26脫離該脫口 334,使得閥桿3遠離第二容室22過程中,于第一容室21與第二容室22形成真空狀態區域,進一步抽取油壓剎車裝置5的剎車油至第一容室21與第二容室22內。本發明亦可運用在輪圈式剎車型態上,如圖9所示,以單邊剎車握柄7驅動一組油壓煞車裝置5,而附圖是揭露本發明以雙邊剎車握柄7經兩組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I控制兩組油壓剎車裝置5 (即控制自行車前、后輪的減速及剎車效果)。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綜上所述,本發明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發明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提起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分流本體及一閥桿,其中: 該分流本體,其一端設有一第一容室以及一與第一容室相通的第二容窒,該分流本體另一端設有二分接孔,該分接孔以出油管路組接油壓剎車裝置,該第一容室設有二分別與該二分接孔相導通的分流孔; 該閥桿,其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二容室的小徑段,而另一端設有一組設于該第一容室的大徑段,該閥桿由大徑段朝向小徑段軸向設置有一流道,該流道以入油管路組接剎車握柄,該流道設有一貫穿小徑段的側孔; 據此,剎車油經由入油管路進入流道,且由側孔流向第一容室,經該二分流孔、該二分接孔,再由各分接孔所組接的分流管路傳遞至油壓剎車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于該閥桿大徑段套設一襯套,且該襯套外表面與所述第一容室壁面相互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于分流本體設有連通第二容室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且該第一穿孔位近第一容室旁,而第二穿孔近于第二容室底端處,該閥桿小徑段對應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分別設有一上限位凹及一下限位凹,該上限位凹一側沿小徑段軸向設置有一滑槽,而下限位凹一側設有一向外開通的脫口,并于該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分別組設有一第一限位件與一第二限位件,該第一限位件定位于上限位凹,而該第二限位件定位于下限位凹; 據此,以操作調動鈕轉動轉動閥桿,令第一限位件由上限位凹位移至滑槽,而第二限位件由下限位凹位移至脫口,并抽拉該閥桿遠離分流本體位移,讓第一限位件沿滑槽滑移至滑槽端部受到限制,而第二限位件脫離該脫口,使得閥桿遠離第二容室過程中,于第一容室與第二容室形成真空狀態區域,進一步抽取油壓剎車裝置的剎車油至第一容室與第二容室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于該閥桿小徑段套設一彈簧,且該彈簧兩端分別彈抵于大徑段與第一容室。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于大徑段周側環設有一調動鈕,且該調動鈕位于分流本體的第一容室之外。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分流裝置,包括有一分流本體及一閥桿,其中分流本體,其一端設有一第一容室以及一與第一容室相通的第二容室,分流本體另一端設有二分接孔,分接孔以出油管路組接油壓剎車裝置,第一容室設有二分別與二分接孔相導通的分流孔;閥桿,其一端設有一組設于第二容室的小徑段,而另一端設有一組設于第一容室的大徑段,閥桿由大徑段朝向小徑段軸向設置有一流道,流道以入油管路組接剎車握柄,流道設有一貫穿小徑段的側孔。本發明具有節省車把手上空間供其它自行車配件組裝,可輸出兩個剎車油管至煞車機構,可供騎乘者單手即可操控自行車的減速或減速至停止的動作,避免以往急剎車狀態所帶來的自摔交通意外。
文檔編號B60T11/10GK103101598SQ20111036098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莫韋恩 申請人:永克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