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卸汽車,尤其涉及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
背景技術:
目前自卸汽車縱截面呈U型結構的廂體,一般由前車廂板、后車廂板、兩塊對稱設置的側車廂板以及車廂底板構成,所述各構件之間相互焊接或鉸接,其中側車廂板上半部分為平板結構,后車廂板一般也是平板結構,強度較弱,在實際作業中側車廂板、后車廂板易變形、漲廂而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強度高、不易變形的自卸汽車的廂體。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包括前車廂板、后車廂板、兩塊對稱設置的側車廂板以及車廂底板,在側車廂板的前后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水平加強筋,水平加強筋設置在側車廂板的內側表面上。在后車廂板的豎直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豎向加強筋,豎向加強筋設置在后車廂板的內側表面上。所述水平加強筋為由側車廂板壓制成斷面呈三角形的結構,豎向加強筋為由后車廂板壓制成斷面呈三角形的結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側車廂板內側面設置水平加強筋,充分增加側車廂板的強度;在后車廂板內側面設置水平加強筋,充分增加后車廂板的強度;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在增加側車廂板和后車廂板強度的同時,充分提高了整個廂體的承載量。
圖I是本實用新型縱截面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當中后車廂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包括前車廂板I、后車廂板2、兩塊對稱設置的側車廂板3以及車廂底板4,在側車廂板的前后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水平加強筋5,水平加強筋5設置在側車廂板3的內側表面上。在后車廂板2的豎直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豎向加強筋6,豎向加強筋6設置在后車廂板2的內側表面上。水平加強筋5和豎向加強筋6的斷面形狀呈三角形。水平加強筋5由側車廂板3壓制出來,豎向加強筋6由后車廂板2壓制出來。
權利要求1.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包括前車廂板、后車廂板、兩塊對稱設置的側車廂板以及車廂底板,其特征在于在側車廂板的前后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水平加強筋,水平加強筋設置在側車廂板的內側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其特征在于在后車廂板的豎直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豎向加強筋,豎向加強筋設置在后車廂板的內側表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強筋為由側車廂板壓制成斷面呈三角形的結構,豎向加強筋為由后車廂板壓制成斷面呈三角形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卸汽車的廂體,包括前車廂板、后車廂板、兩塊對稱設置的側車廂板以及車廂底板,在側車廂板的前后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水平加強筋,水平加強筋設置在側車廂板的外側表面上。在后車廂板的豎直方向上設有一道、兩道或三道以上的豎向加強筋,豎向加強筋設置在后車廂板的內側表面上。所述水平加強筋和豎向加強筋的斷面形狀呈三角形。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在增加側車廂板和后車廂板強度的同時,充分提高了整個廂體的承載量。
文檔編號B60P1/28GK202573925SQ2012201700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0日
發明者潘建峰, 王維光, 陳向東 申請人:河南駿通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