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安全控制系統,涉及一種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交通安全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問題。現今的社會中,交通事故頻發,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治理。在我國,由于我國經濟的逐步發展和汽車科學技術的進步,汽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車進入到家庭生活,成為人們不可替代的消費品。而我國的交通環境建設速度卻落后于車輛的增加速度,再加上我國公民的駕車習慣不佳,守法意識不強,都令我國的交通事故量不斷增加。為了在交通事故中盡可能保護車內乘客的安全,很多車輛都設置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其中,通過被動方式調整座椅頭枕從而調節乘客的姿態,在碰撞時盡量保護乘客的安全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另外,通過燈光閃爍提醒后方車輛,避免后方車輛追尾碰撞。上述的兩種方式均為被動方式,均是在危險發生時,或者即將發生時采取的動作,而不能避免危險的發生。現有技術中也有采取主動方式避免車輛發生追尾碰撞的裝置:在車輛后保險杠上安裝毫米雷達傳感器,但是此種方式存在以下的缺點:(I)雷達信號發射接收需要時間,系統可能出現判斷和反應時間不夠的情況;(2)當發生誤判的情況時,會干擾駕駛員的操作,令情況更加惡劣;(3)命令的發出和執行之間的協調性可能出現不準確或者不及時;(4)應用不是很廣泛,且成本較高,顧客不易接受。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主動判斷本車與后車的距離,并作出相應動作,主動避免后車與本車發生追尾碰撞的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包括車輛E⑶,還包括用于探測后來車輛車速的雷達探測單元以及當后來車輛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進行報警提示的報警單元,所述雷達探測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CU的信號輸入端,車輛ECU的報警信號輸出端連接報警單元的信號輸入端。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還包括前碰撞檢測單元,所述的前碰撞檢測單元對車輛前方的障礙物進行檢測后,將檢測到的前方障礙物信息傳遞給與其信號輸出端相連的車輛 ECU。[0014]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限定:還包括對車輛盲區的車輛的進行檢測的盲區車輛檢測單元,其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CU的信號輸入端。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限定:所述雷達檢測單元安裝在車輛的后保險杠上。作為對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雷達檢測單元為毫米波雷達傳感器。所述報警單元為聲光報警器。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I)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雷達探測單元和報警單元,當雷達探測單元檢測到后來車輛的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車輛ECU會控制報警單元發出警報,提醒駕駛員作出相應的動作,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2)設有前碰撞檢測單元,當報警單元報警后,駕駛員無動作時,前碰撞檢測單元會檢測車輛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車輛ECU控制車輛發動機管理單元令車輛加速,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3)設有盲區車輛檢測單元,當前碰撞檢測單元檢測到車輛前方有障礙物時,盲區車輛檢測單元檢測車輛盲區是否有障礙物,在車輛盲區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車輛ECU控制變道控制單元控制車輛變道,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綜上可見,本實用新型可以主動避免后來車輛與本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及時在碰撞不可避免發生時,也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任意車輛。
下面集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系統的原理框圖;圖中:1、車輛E⑶;2、雷達檢測單元;3、報警單元;4、前碰撞檢測單元;5、盲區車輛檢測單元;6、發動機管理單元;7、變道控制單元;8、座椅調節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為本實施例系統的原理框圖,包括車輛ECU 1,作為車輛中總的控制中心。雷達檢測單元2,采用毫米波雷達傳感器,設置在車輛的后保險杠上,其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CU I的信號輸入端,用于檢測后來車輛的車速,并將檢測到的后來車輛的車速傳遞給車輛E⑶I。報警單元3,采用聲光報警器,其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E⑶I的報警信號輸出端,當后來車輛的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接收車輛ECU I發出的報警信號,進行聲光報警提醒駕駛員,駕駛員根據情況對車輛作出動作(例如駕駛員對車輛進行加速、變道等措施),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前碰撞檢測單元4,采用雷達傳感器,可以檢測車輛前方障礙物距本車的距離,其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CU I信號輸入端,當聲光報警器報警提示后,而駕駛員沒有采取任何動作時,前碰撞檢測單元4檢測車輛前方是否有障礙物,或者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是否在安全距離內,在檢測到車輛前方沒有障礙物,或者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在安全距離內,車輛E⑶I控制發動機管理單元6動作,令車輛加速,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采用雷達傳感器,其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⑶I的信號輸入端,當前碰撞檢測單元4檢測到前方有障礙物,且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不在安全距離內時,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檢測車輛盲區(在車輛的側方,既駕駛員無法觀察到區域)是否有障礙物,且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是否在安全距離內,如果車輛盲區沒有障礙物,或者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在安全距離內時,車輛ECU I發出信號給變道控制單元7,控制車輛變道,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座椅調節單元8,其信號輸入端連接車輛E⑶I的控制信號輸出端,當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檢測到車輛盲區有障礙物,且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未在安全距離內時,車輛ECU I發出控制信號給座椅調節單元8,調節車輛內座椅的角度,令駕駛員調節姿態,將碰撞發生時對乘客的傷害降到最低。本實施例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雷達探測單元2檢測后來車輛的車速,并將后來車輛的車速信號傳遞給車輛ECU1,車輛ECU I將后來車輛的車速與本車車速進行比對,如果后來車輛的車速小于或等于本車車速時,車輛ECU I無控制動作;如果后來車輛的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車輛ECU I發出控制信號給聲光報警器,聲光報警器發出聲光報警提醒駕駛員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駕駛員采取的動作會反饋給車輛ECU I。如果車輛ECU I未接收到駕駛員的相關無動作時,車輛ECU I控制前碰撞檢測單元4檢測車輛前方是否有障礙物,如果前碰撞檢測單元4檢測到車輛前方沒有障礙物,或者有障礙物,但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在安全距離內時,車輛ECU I發出控制信號給發動機管理單元6,控制車輛主動加速;如果前碰撞檢測單元4檢測到車輛前方有障礙物,且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未在安全距離內時,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會檢測車輛盲區是否存在障礙物,如果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檢測到車輛盲區不存在障礙物,或者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在安全距離內時,車輛ECU I發出控制信號給變道控制單元7,控制車輛主動變道;如果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檢測到車輛盲區存儲在障礙物,且障礙物與本車的距離未在安全距離內時,車輛ECU I發出控制信號給座椅調節單元8,主動調整座椅上乘客的姿態及頭枕的高度等,在碰撞前將駕駛員有效固定在座椅上。本實施例結構簡單,通過設置雷達檢測單元2與聲光報警器,可以及時提醒駕駛員采取動作,主動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即使駕駛員沒有動作,由于設置的前碰撞檢測單元4、發動機管理單元6、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變道調節單元8,可以根據情況自動做出調整,避免與后來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在碰撞避免不了的情況下,座椅調節單元8還可以提前主動調整座椅的姿態,將對乘客的危害降到最低。
權利要求1.一種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包括車輛E⑶(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探測后來車輛車速的雷達探測單元(2)以及當后來車輛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進行報警提示的報警單元(3),所述雷達探測單元(I)的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⑶(I)的信號輸入端,車輛E⑶(I)的報警信號輸出端連接報警單元(3)的信號輸入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碰撞檢測單元(4),所述的前碰撞檢測單元(4)對車輛前方的障礙物進行檢測后,將檢測到的前方障礙物信息傳遞給與其信號輸出端相連的車輛ECU (I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及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車輛盲區的車輛的進行檢測的盲區車輛檢測單元(5),其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OJ (I)的信號輸入端。
4.根據權利要求1 3任意一項所述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雷達檢測單元(2)安裝在車輛的后保險杠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雷達檢測單元(2)為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報警單元(3)為聲光報警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主動避免車輛追尾碰撞的安全控制系統,包括車輛ECU,還包括用于探測后來車輛車速的雷達探測單元以及當后來車輛車速大于本車車速時進行報警提示的報警單元,所述雷達探測單元的信號輸出端連接車輛ECU的信號輸入端,車輛ECU的報警信號輸出端連接報警單元的信號輸入端。本實用新型可以主動避免后來車輛與本車輛發生追尾碰撞,及時在碰撞不可避免發生時,也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護乘客的人身安全。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任意車輛。
文檔編號B60Q5/00GK202987040SQ20122064760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明者黃勇, 甄龍豹, 張凱, 陳現嶺, 岳國輝 申請人:天津博信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