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保險杠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的后保險杠導流板和后保險杠本體作為汽車重要的外裝飾件,在行車過程中,對空氣起到導流作用,降低行車阻力,降低油耗;在低速碰撞中,對車身零部件起到保護作用。現有的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主要安裝,多在車身上增設鈑金支架,采用螺釘與車身緊固,這種方式安裝緊固牢靠,但增加整車重量和成本較高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以達到質量輕、成本低的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包括后保險杠本體和后保險杠導流板,所述的后保險杠本體與后保險杠導流板之間通過卡接結構相連接。所述的卡接結構包括后保險杠導流板上設置的卡子以及與卡子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本體上的卡口。所述的卡接結構還包括后保險杠本體上設置的凹槽結構以及與凹槽結構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導流板上的 伸出結構。所述的后保險杠本體和后保險杠導流板配合對接的兩端部通過緊固件與車身相連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之間直接卡接固定,省去了鈑金支架,固定結構重量輕,成本低,并且裝配工序簡單。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后保險杠的導流板與本體配合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卡接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流板與本體對接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導流板與本體兩端部配合示意圖。圖中:1.后保險杠本體、2.后保險杠導流板、3.卡子、4.凸起、5.緊固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包括后保險杠本體I和后保險杠導流板2,其中,后保險杠本體下部與后保險杠導流板上部相對接,后保險杠本體I與后保險杠導流板2之間通過卡接結構相連接固定。優選的,卡接結構包括后保險杠導流板2上設置的一組卡子3,以及與卡子3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本體I上的卡口。卡接結構還包括后保險杠本體I上設置的凹槽結構,以及與凹槽結構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導流板2上的伸出結構,凹槽結構與伸出結構配合處在相鄰卡子之間,并在后保險杠導流板上部靠近外側設有凸起4。進一步的,后保險杠本體I和后保險杠導流板2配合對接的兩端部通過緊固件5與車身相連接。優選的,緊固件為相適配的螺紋套筒和螺栓,或為塑料卡扣,塑料卡扣與車身上的安裝孔相配合,緊固件自下向上安裝固定,不影響離去角,防止汽車在行車過程中擦碰導致后保險杠導流板脫落,從而實現分件安裝,實現分色外觀的效果,即可以采用分件開模,避免分色噴涂帶來的產品報廢率高的問題,節省成本。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
權利要求1.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包括后保險杠本體(I)和后保險杠導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保險杠本體(I)與后保險杠導流板(2)之間通過卡接結構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結構包括后保險杠導流板(2)上設置的卡子以及與卡子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本體Cl)上的卡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結構還包括后保險杠本體(I)上設置的凹槽結構以及與凹槽結構相適配設在后保險杠導流板(2 )上的伸出結構。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保險杠本體(I)和后保險杠導流板(2)配合對接的兩端部通過緊固件(5)與車身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的固定結構,包括后保險杠本體和后保險杠導流板,所述的后保險杠本體與后保險杠導流板之間通過卡接結構相連接。后保險杠導流板與后保險杠本體之間直接卡接固定,省去了鈑金支架,固定結構重量輕,成本低,并且裝配工序簡單。
文檔編號B60R19/48GK203111088SQ20132007605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18日
發明者王文君, 秦啟文, 孔令春, 吳鵬 申請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