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包括前窗框、后窗框以及連接前窗框與后窗框兩者頂部的上窗框,所述上窗框偏向后窗框位置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呈錐臺狀設置。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在安裝孔兩側通過連接件安裝密封條時,能夠時密封條更加平整,長期使用后,也不易造成松動。
【專利說明】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包括前窗框、后窗框以及連接前窗框與后窗框兩者頂部的上窗框,所述上窗框偏向后窗框位置設置有安裝孔,然而傳統的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其安裝孔通常設置為直孔形,其安裝孔兩側安裝的密封條在長期使用后,容易造成松動,從而影響了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的密封效果。
【發明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更好密封效果的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包括前窗框、后窗框以及連接前窗框與后窗框兩者頂部的上窗框,所述上窗框偏向后窗框位置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呈錐臺狀設置。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孔兩側通過連接件安裝密封條時,能夠時密封條更加平整,長期使用后,也不易造成松動。
[0006]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安裝孔的軸切面的兩斜邊所成夾角為90°。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上窗框對應安裝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凹腔,并且上窗框對應安裝孔處由三層金屬板層疊構成。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腔能夠對安裝的密封條進行定位,并且提高安裝孔處的強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的密封效果。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圖;
[0011]圖2為圖1的C-C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參見附圖1與附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包括前窗框1、后窗框2以及連接前窗框I與后窗框2兩者頂部的上窗框3,所述上窗框3偏向后窗框2位置設置有安裝孔301,所述安裝孔301呈錐臺狀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孔301兩側通過連接件安裝密封條時,能夠時密封條更加平整,長期使用后,也不易造成松動。
[0013]本實施例優選設置為:所述安裝孔301的軸切面的兩斜邊所成夾角為90°。
[0014]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上窗框3對應安裝孔30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凹腔302,并且上窗框3對應安裝孔301處由三層金屬板層疊構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凹腔302能夠對安裝的密封條進行定位,并且提高安裝孔301處的強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的密封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包括前窗框、后窗框以及連接前窗框與后窗框兩者頂部的上窗框,所述上窗框偏向后窗框位置設置有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呈錐臺狀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的軸切面的兩斜邊所成夾角為9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后車門窗框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窗框對應安裝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凹腔,并且上窗框對應安裝孔處由三層金屬板層疊構成。
【文檔編號】B60J10/02GK203381468SQ201320464246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31日
【發明者】黃圣安, 黃勝全, 周建兵, 章繼成 申請人:浙江銘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