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包括均為鈑金件且依次間距地安裝于暖風機壓力室板(1)上的雨刮電機托架(2),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雨刮電機托架上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電機的螺母孔(2-1),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上分別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連桿的安裝孔(3-1;5-1);所述暖風機壓力室板具有安裝凹槽(1-1);雨刮電機托架的一部分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的側壁上,形成兩層鈑金層,另一部分與安裝凹槽的底面焊接;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的兩端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的上部,在搭接處形成兩層鈑金層。本實用新型具有剛度、強度較好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車身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汽車分體式雨刮安裝結構圖5所示,包括均為鈑金件的風窗前罩板17、雨刮電機托架2,雨刮連桿右托架5、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前壁板24。雨刮電機托架2,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的一側與風窗前罩板17點焊連接,另一側與前壁板24點焊連接;雨刮連桿中托架3與風窗前罩板17搭接處為雨刮連桿第一安裝面4-1,其上設有2個安裝孔;雨刮連桿右托架5與風窗前罩板17搭接處為雨刮連桿第二安裝面5-1,其上也設有2個安裝孔;雨刮電機安裝面2-11位于上雨刮電機托架2的豎直平面上,是單層鈑金結構,共計有三個雨刮電機安裝螺母孔。這種結構的汽車分體式雨刮安裝結構,雨刮連桿中托架3、雨刮連桿右托架5上設置有雨刮連桿安裝孔的面與風窗前罩板17中部、右端的面搭接,形成兩層薄鈑金的雨刮連桿安裝結構,存在雨刮連桿安裝結構剛度不夠,雨刮連桿高速運動時容易產生晃動及異響的問題;雨刮電機托架2的一側與風窗前罩板17點焊連接,雨刮電機的安裝面為由雨刮電機托架2的豎直平面構成的單層鈑金結構,存在雨刮電機安裝結構剛度及強度不夠,雨刮電機在運行時易發生抖動,影響雨刮電機的使用壽命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剛度、強度較好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包括均為鈑金件且依次間距地安裝于暖風機壓力室板上的雨刮電機托架,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雨刮電機托架上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電機的螺母孔,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上分別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連桿的安裝;所述暖風機壓力室板具有安裝凹槽;所述雨刮電機托架的一部分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的側壁上,形成兩層鈑金層,另一部分與安裝凹槽的底面焊接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的兩端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的上部,在搭接處形成兩層鈑金層;
[0006]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和/或雨刮連桿右托架其中至少一個整體近似W形;
[0007]進一步,還包括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所述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貼合安裝于所述安裝凹槽的底部及側壁上,兩端分別連接安裝于所述安裝凹槽的底部及側壁上,其兩端分別與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搭接焊接、在搭接焊接處形成三層鈑金層;
[0008]所述雨刮電機托架的底部一體設有沿所述安裝凹槽底部彎曲延伸的加強部;
[0009]所述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兩側設有向上的翻邊;[0010]所述翻邊相對于所述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的表面的高度范圍為3至8毫米;
[0011]所述翻邊相對于所述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的表面的高度為6毫米;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由于所述雨刮電機托架固定于該安裝凹槽的側壁上,同時雨刮電機托架的一端與安裝凹槽的底面焊接在一起,雨刮電機托架的豎直面與凹槽的側壁搭接焊接形成兩層鈑金的雨刮電機安裝結構,相比單層鈑金結構具有更好的剛度和強度。
[0014]2、由于雨刮連桿中托架和/或雨刮連桿右托架整體近似W形,因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剛度、強度;
[0015]3、由于所述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還包括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所述中加強件和/或右加強件分別安裝于所述安裝凹槽的底部及側壁上,其兩端分別與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和雨刮連桿右托架拆搭接焊接,在搭接焊接處形成三層鈑金結構,具有更好的抗彎、抗扭強度,因而雨刮連桿高速運動時不會產生晃動及異響。
[001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的示意圖;
[0018]圖2為雨刮連桿中托架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中加強件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右加強件結構示意圖;
[0021]圖5現有技術中的一種汽車分體式雨刮安裝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3]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包括均為鈑金件且依次間距地安裝于暖風機壓力室板I上的雨刮電機托架2、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 ;雨刮電機托架2上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電機的螺母孔2-2,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上分別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連桿的安裝孔3-1 ;5-1 ;所述暖風機壓力室板I具有安裝凹槽1-1 ;所述雨刮電機托架2的一部分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側壁上,形成兩層鈑金層,另一部分與安裝凹槽1-1的底面焊接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的兩端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上部,在搭接處形成兩層鈑金層;這就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雨刮電機的安裝面為由雨刮電機托架2的豎直平面構成的單層鈑金結構具有較高的剛度和強度;
[0024]參見圖2所示的雨刮連桿中托架3,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或雨刮連桿右托架5 (雨刮連桿右托架5與雨刮連桿中托架3的形狀基本相同,為省約附圖未單獨畫出)整體近似W形,相較于平板結構或者L形結構,雖然型面較復雜,但是這樣的結構具有更好的剛度和強度。
[0025]參見圖1所示,所述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還包括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貼合安裝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底部及側壁上,其兩端分別與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搭接焊接,在搭接焊接形成。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與安裝凹槽1-1形成了兩層鈑金,再與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搭接焊接,共同形成三層鈑金結構,具有更好的抗彎、抗扭強度,能夠提升雨刮連桿安裝的剛度、強度,保證雨刮連桿的穩定工作。
[0026]所述雨刮電機托架2的底部一體設有沿所述安裝凹槽1-1底部彎曲延伸的加強部2-1,加強部2-1與所述安裝凹槽1-1底部連接,相較于平板形的結構具有更好的抗彎、抗扭強度,能夠減小雨刮電機工作過程中的抖動,保證雨刮電機正常、穩定的工作。
[0027]參見圖3、圖4所示,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兩側設有向上的翻邊4_2、
6-2,所設置的向上的翻邊能夠增加鈑金件的抗彎、抗扭強度,能夠更好地減少雨刮連桿工作時的抖動,保證雨刮連桿的穩定工作。
[0028]所述翻邊4-2、6_2相對于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的表面的高度范圍為3至8毫米,翻邊高度過低會起不到加強的作用,翻邊高度過高會增加零件成本且強度增加效果不明顯。
[0029]所述翻邊4-2、6_2相對于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的表面的高度為6毫米,此高度既能很好的起到增加零件強度的作用,也不會造成翻邊過高而增加零件成本和重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包括均為鈑金件且依次間距地安裝于暖風機壓力室板(I)上的雨刮電機托架(2),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雨刮電機托架(2)上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電機的螺母孔(2-1),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上分別開有用于固定雨刮連桿的安裝孔(3-1 ;5-1);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風機壓力室板(I)具有安裝凹槽(1-1);所述雨刮電機托架(2)的一部分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側壁上,形成兩層鈑金層,另一部分與安裝凹槽(1-1)的底面焊接;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的兩端搭接焊接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上部,在搭接處形成兩層鈑金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或雨刮連桿右托架(5)其中至少一個整體近似W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貼合安裝于于所述安裝凹槽(1-1)的底部及側壁上,其兩端分別與所述雨刮連桿中托架(3)和雨刮連桿右托架(5)搭接焊接、在搭接焊接處形成三層鈑金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雨刮電機托架(2)的底部一體設有沿所述安裝凹槽(1-1)底部彎曲延伸的加強部(2-1)。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兩側設有向上的翻邊(4-2 ;6-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4-2;6-2)相對于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的表面的高度范圍為3至8毫米。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體式汽車前雨刮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邊(4-2;6-2)相對于所述中加強件(4)和/或右加強件(6)表面的高度為6毫米。
【文檔編號】B60S1/04GK203580887SQ20132056569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周夏元, 張椿聆, 佃常青, 劉滔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