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機機械,特別涉及一種高桿施肥噴藥機。
背景技術:
中國作為世界的農業大國,農業機械化應用廣泛,高桿農作物在不同的時期需要耕地、施肥和噴藥等工作,現有農用機械車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傳動結構復雜,整體機身長,在行進和工作中機動性差,整車轉彎半徑大,靈活性差,耕梨長,耕梨不能升降,在轉彎時,耕梨很容易毀壞農作物,農用機械在高桿農作物地中施肥或噴藥時,傳統農用機械車前橋與后橋直接與車輪連接,農作物高于前橋與后橋時,農用車無法在地間行走,不能對農作物進行噴藥,現有技術是將農用車整體底盤升高,但是升高高度有限,整體成本高,行走時很容易對農作物和土地造成破壞,不能廣泛的推廣和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上述現有農用機械車整體機身長,在行進和工作中機動性差,整車轉彎半徑大,耕梨不能升降,轉彎時,耕梨很容易毀壞農作物,前橋與后橋直接與車輪連接,農作物高于前橋與后橋時,農用車無法在地間行走,不能對農作物進行噴藥,行走時容易對農作物和土地造成破壞,不能廣泛的推廣和使用等問題,而提供一種高桿施肥噴藥機。
本實用新型是由第一行走機構、第二行走機構、車架機構、耕梨機構和液壓機構組成,第一行走機構和第二行走機構分別固定設置在車架機構的前后兩端,耕梨機構和液壓機構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二行走機構上,第一行走機構和第二行走機構結構相同;
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包括前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前橋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下端,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兩端;
所述第二行走機構包括后橋、第三傳動機構和第四傳動機構,后橋固定設置在第二車架下端,第三傳動機構和第四傳動機構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二車架兩端,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第三傳動機構和第四傳動機構結構相同;
所述車架機構包括第一車架、第二車架、發動機、駕駛室、變速箱、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第三車架,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與變速箱之間,駕駛室固定設置在變速箱上端,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和變速箱之間,發動機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上端,第二車架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后端;
所述第二車架兩側具有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后端具有數個施肥箱,上端具有噴藥裝置;
耕梨機構上具有數個耕梨;
液壓機構上具有數個液壓缸,數個液壓缸分別與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和數個耕梨相配合;
所述第一行走機構和第二行走機構上具有數個車輪,車輪分別設置在第一車架和第二車架的支架外臂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工作時,駕駛員控制本車行走,發動機各個機構傳輸動力,第一行走機構和第二行走機構通過發動機傳遞動力后向前行走,轉彎時,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相配合,減少轉彎半徑,提高整車的靈活性,提高破路的通過能力,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通過液壓機構的數個液壓缸升起,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將數個耕梨抬高,防止數個耕梨破壞農作物,第一車架和第二車架保證高桿農作物通過能力,耕地時,降下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即可,數個施肥箱在本車行走時進行施肥,噴藥裝置在農作物上端進行噴藥,前橋和后橋為窄距式車橋,車輪與前橋和后橋之間沒有連接,可在高桿農作物行間行走,不損壞農作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具有可控雙極轉向關節,轉彎半徑小,減少對農作物與田地的破壞,前橋和后橋不直接與輪胎連接,可直接跨過農作物,保護農作物,既可以施肥、耕地,又可以在地間對農作物進行噴藥,節省整體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經濟收入,適合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第一行走機構1、第二行走機構2、車架機構3、耕梨機構4和液壓機構5組成,第一行走機構1和第二行走機構2分別固定設置在車架機構3的前后兩端,耕梨機構4和液壓機構5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二行走機構2上,第一行走機構1和第二行走機構2結構相同;
所述第一行走機構1包括前橋11、第一傳動機構12和第二傳動機構13,前橋11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31下端,第一傳動機構12和第二傳動機構13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31兩端;
所述第二行走機構2包括后橋21、第三傳動機構22和第四傳動機構23,后橋21固定設置在第二車架32下端,第三傳動機構22和第四傳動機構23分別固定設置在第二車架32兩端,第一傳動機構12、第二傳動機構13、第三傳動機構22和第四傳動機構23結構相同;
所述車架機構3包括第一車架31、第二車架32、發動機33、駕駛室34、變速箱35、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6、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7、第三車架38,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7固定設置在第一車架31與變速箱35之間,駕駛室34固定設置在變速箱35上端,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6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38和變速箱35之間,發動機33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38上端,第二車架32固定設置在第三車架38后端;
所述第二車架32兩側具有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1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2,后端具有數個施肥箱42,上端具有噴藥裝置43;
耕梨機構4上具有數個耕梨41;
液壓機構5上具有數個液壓缸51,數個液壓缸51分別與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1、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2和數個耕梨41相配合;
所述第一行走機構1和第二行走機構2上具有數個車輪,車輪分別設置在第一車架31和第二車架32的支架外臂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工作時,駕駛員控制本車行走,發動機33各個機構傳輸動力,第一行走機構1和第二行走機構2通過發動機33傳遞動力后向前行走,轉彎時,第一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6、第二可控雙極轉向關節37相配合,減少轉彎半徑,提高整車的靈活性,提高破路的通過能力,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1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2通過液壓機構5的數個液壓缸51升起,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1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2將數個耕梨41抬高,防止數個耕梨41破壞農作物,第一車架31和第二車架32保證高桿農作物通過能力,耕地時,降下第一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1和第二可升降式耕梨支臂322即可,數個施肥箱42在本車行走時進行施肥,噴藥裝置43在農作物上端進行噴藥,前橋11和后橋21為窄距式車橋,車輪與前橋11和后橋21之間沒有連接,可在高桿農作物行間行走,不損壞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