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有軌梯車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高度及輪距均可調整的防溜防傾斜直角梯車。
背景技術:
在電氣化接觸網施工和維修中,經常使用有軌梯車進行高處作業,但是現有技術中梯車的高度是固定的,而待施工或檢修的支持結構高度以及其與梯車軌道的距離并不統一,甚至梯車軌道的兩條鋼軌之間的距離都回存在差異,造成梯車在某些工段不能發揮作用,需要搭設扶梯進行施工,增加了勞動強度且有可能耽誤工期。
現有技術中梯車高度通常在3米以上,為便于人工搬運,梯車一般使用輕質材料構成,受鋼軌軌距的限制,梯車底座沿鋼軌垂直的方向窄而車身高,在使用中容易造成梯車側翻,給作業人員造成傷害。因此,梯車作業時,傳統的方法需要4個人在梯車下面扶梯防止側翻,并使用物體墊在輪子下面防止梯車沿鋼軌移動,浪費人力物力,使用起來極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高度及輪距均可調整的防溜防傾斜直角梯車,梯車的輪距可隨軌道寬度調整,梯車的高度可隨待施工位置而調整,梯車與鋼軌之間設有固定裝置,且梯車可隨待施工位置與軌道距離的不同調整多種與軌道配合的實施方式。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度及輪距均可調整的防溜防傾斜直角梯車,包括底座、車體以及作業平臺,所述底座包括兩根相互平行設置且長度均可調整的車軸、設置于兩根車軸端部的四個車輪以及垂直設置于兩根車軸之間的兩根連接桿,在兩根連接桿上均設置有用于將梯車固定在鋼軌上的固定機構;所述車體包括位于梯車行進方向一側的兩根垂直于底座設置的垂直桿以及位于梯車行進方向另一側的兩根傾斜于底座設置的傾斜桿,垂直桿和傾斜桿的底端均通過抱箍與所述車軸連接,其中兩根垂直桿之間以及兩根傾斜桿之間分別設置有多根爬梯桿,設置于同一根車軸上的垂直桿與傾斜桿之間設置有斜拉桿,所述兩根垂直桿及兩根傾斜桿的頂端分別通過一段長度可調整的支撐桿與所述作業平臺連接。
優選的,所述兩根車軸均包括一段中間桿以及兩段側桿,中間桿的兩端分別通過套筒及螺栓與兩根側桿上未設置車輪的一端連接。
優選的,位于所述車軸的上方設置有平行于車軸的兩段橫桿,兩段橫桿上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及螺栓相連,兩段橫桿的另兩端分別垂直固定有縱桿,兩段縱桿的底端分別通過抱箍與車軸的兩段側桿相連。
優選的,所述位于垂直桿一側的縱桿包括縱上桿及縱下桿,縱上桿及縱下桿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及螺栓相連;所述垂直桿包括垂直上桿及垂直下桿,垂直上桿及垂直下桿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及螺栓相連,且垂直上桿及垂直下桿的分界點位于所述斜拉桿下方。
優選的,所述支撐桿均包括一段支撐上桿及一段支撐下桿,支撐上桿的底端與支撐下桿的底端通過套筒及螺栓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固定桿以及通過該固定桿連接的梯車底座夾持機構和鋼軌夾持機構,梯車底座夾持機構包括通過調節螺栓固定連接的上夾板和下夾板,在上夾板與下夾板之間開設有用于夾持梯車底座上的連接桿的夾持槽;鋼軌夾持機構包括一個容納鋼軌頭部的倒置的U形槽,U形槽一側側壁的端部向鋼軌的腰部方向彎曲,另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設置有用于夾緊鋼軌腰部的螺桿。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度及輪距均可調整的防溜防傾斜直角梯車的車軸采用可伸縮設計,使車軸可隨軌道寬度調整自身長度,從而適應多種寬度的軌道;梯車的作業平臺與車體之間的連接桿采用可伸縮設計,使作業平臺可隨待施工位置的高度調整自身高度,從而可以在多種高度的待施工位置中使用;梯車行進方向兩側的車輪的相對高度也可進行調整,適用于待施工位置與鋼軌距離較遠的情況;梯車底座與鋼軌之間設置有固定機構,結構簡單且易于實現,有效的防止特車傾斜翻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側視圖;
圖3為圖1的下部局部放大圖;
圖4為圖1的上部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底座部分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機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應用狀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底座,2、車體,3、作業平臺,4、車軸,401、中間桿,402、側桿,5、車輪,6、連接桿,7、固定機構,701、固定桿,702、調節螺栓,703、上夾板,704、下夾板,705、U形槽,706、螺桿,8、垂直桿,801、垂直上桿,802、垂直下桿,9、傾斜桿,10、抱箍,11、爬梯桿,12、斜拉桿,13、支撐桿,1301、支撐上桿,1302、支撐下桿,14、套筒,15螺栓,16、橫桿,17、縱桿,1701、縱上桿,1702、縱下桿,18、鋼軌。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度及輪距均可調整的防溜防傾斜直角梯車,包括底座1、車體2以及作業平臺3,底座1包括兩根相互平行設置且長度均可調整的車軸4、設置于兩根車軸4端部的四個車輪5以及垂直設置于兩根車軸4之間的兩根連接桿6,在兩根連接桿6上均設置有用于將梯車固定在鋼軌18上的固定機構7,使本實用新型的梯車具有防溜放傾斜的功能。本實施例中兩根車軸4均包括一段中間桿401以及兩段側桿402,中間桿401的兩端分別通過套筒14及螺栓15與兩根側桿402上未設置車輪5的一端連接,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套筒14實現車軸4的伸縮,以適應不同寬度的軌道。固定機構7包括固定桿701以及通過該固定桿701連接的梯車底座1夾持機構和鋼軌18夾持機構,梯車底座1夾持機構包括通過調節螺栓702固定連接的上夾板703和下夾板704,在上夾板703與下夾板704之間開設有用于夾持梯車底座1上的連接桿6的夾持槽;鋼軌18夾持機構包括一個容納鋼軌18頭部的倒置的U形槽,U形槽一側側壁的端部向鋼軌18的腰部方向彎曲,另一側的側壁上開設有螺紋孔,螺紋孔內設置有用于夾緊鋼軌18腰部的螺桿706,通過兩根連接桿6分別與兩側的鋼軌18的固定連接,防止梯車傾斜造成人員傷亡。
所述車體2包括位于梯車行進方向一側的兩根垂直于底座1設置的垂直桿8以及位于梯車行進方向另一側的兩根傾斜于底座1設置的傾斜桿9,垂直桿8和傾斜桿9的底端均通過抱箍10與所述車軸4連接,在上述車軸4伸縮過程中可松開傾斜桿9上的抱箍10,待車軸4伸縮到合適的長度后再將該抱箍10上緊,不影響梯車的整體結構。兩根垂直桿8之間以及兩根傾斜桿9之間分別設置有多根爬梯桿11,便于施工人員爬上作業平臺3,尤其兩根傾斜桿9之間的爬梯桿11由于具有一定的角度,更利于攀爬。設置于同一根車軸4上的垂直桿8與傾斜桿9之間設置有斜拉桿12,使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更加穩定。所述兩根垂直桿8及兩根傾斜桿9的頂端分別通過一段長度可調整的支撐桿13與所述作業平臺3連接。支撐桿13均包括一段支撐上桿1301及一段支撐下桿1302,支撐上桿1301的底端與支撐下桿1302的底端通過套筒14及螺栓15連接,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套筒14實現梯車上作業平臺3高度的調整,適應不同高度的施工位置。
本實施例中,位于所述車軸4的上方設置有平行于車軸4的兩段橫桿16,兩段橫桿16上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14及螺栓15相連,兩段橫桿16的另兩端分別垂直固定有縱桿17,兩段縱桿17的底端分別通過抱箍10與車軸4的兩段側桿402相連,橫桿16及縱桿17的設置,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底座1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梯車行進方向兩側的車輪5的相對高度的調整,該調整通過以下結構實現,位于垂直桿8一側的縱桿17包括縱上桿1701及縱下桿1702,縱上桿1701及縱下桿1702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14及螺栓15相連;所述垂直桿8包括垂直上桿801及垂直下桿802,垂直上桿801及垂直下桿802相互靠近的兩端通過套筒14及螺栓15相連,且垂直上桿801及垂直下桿802的分界點位于所述斜拉桿12下方,調整車輪5高度時,通過取下車軸4的中間桿401,并同時更換縱桿17以及垂直桿8上的套筒14即可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如圖7所示,施工點距離軌道距離適中,本實用新型的梯車的車輪5可全部設置于鋼軌18之上,并通過固定機構7將梯車的兩根連接桿6分別與鐵軌固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施工點距離軌道距離較遠,梯車需騎跨在離施工點較近的鋼軌18上,此時可以將車軸4上的中間桿401去掉,通過固定機構7將橫桿16與鋼軌18固定,同樣能使梯車防溜防傾斜;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如圖9所示,施工點里軌道過遠,但其余鋼軌18之間的距離又不足以放置梯車,此時可將車軸4上的中間桿401去掉,將縱桿17及垂直桿8上的套筒14更換為較長的套筒14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