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道路安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貨車司機疲勞駕駛判斷方法,從貨車的obd車速信息中分析出司機的駕駛時間以及判斷是否處于疲勞駕駛狀態。
背景技術:
現如今,因為司機疲勞駕駛而發生的事故越來越多,由此所導致的財務損失以及人員的傷亡數量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然而貨運管理部門、交管所和物流企業對于疲勞駕駛一直沒有合理的判斷和處理措施。目前對疲勞駕駛的監測方法主要有使用心電圖信號檢測、腦電圖信號檢測等測量駕駛員生理信息的途徑,還有基于駕駛員的行為特征,比如對面部特征檢測、對視線方向檢測等方式,這些方式均使用到了大量的傳感器,比如心電圖信號采集設備、腦電圖信號采集設備、攝像裝置等。2012年劉海明、唐國綱等人公開申請的發明專利《疲勞駕駛檢測方法及防疲勞駕駛輔助裝置》(公開號:102717765a),該發明提供了一種疲勞駕駛檢測方法及防疲勞駕駛輔助裝置,采集車輛行進過程中的道路視頻信息從而算得車輪壓線的頻率信息,并與車輛所在道路類型信息、方向盤操作數據、油門控制數據以及當前駕駛時長和季節信息,從大量信息中分析得到司機疲勞駕駛數據,算法輔助不易實現。2016年,吳澄等人申請專利《疲勞駕駛檢測方法》,該發明采用眼動儀先追蹤駕駛員的眼睛,再對追蹤的結果進行校正后,獲得瞳孔直徑和閉眼比率的數據,并判斷駕駛員的疲勞程度。
以上發明雖然對駕駛員實時狀態有很好的監測作用,但這些設備的成本較高,且計算過程復雜,導致大部分司機以及物流企業不愿意在車上安裝設備,因此在國內的實用性不高、普及率低。因此提出一種計算簡便、成本低廉的疲勞駕駛判斷方法,直接從車輛obd提取的車速信息中對疲勞駕駛進行判斷,對貨運管理部門、交管所以及物流企業都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貨車司機疲勞駕駛判斷方法,利用車輛的車速信息提取出司機的駕駛狀態,進而能夠精確的統計出司機在當天的駕駛時間,根據道路安全標準來識別司機是否處于疲勞駕駛狀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將單次疲勞駕駛次數、累計疲勞駕駛次數、當日累計駕駛時間以及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均清零;然后,判斷某一時刻的車速是否為0,若大于0,則判定車輛處于行駛狀態,將該條車速以及時間存入到行駛時間列表中;若等于0,則判定車輛處于停車狀態,將該條車速以及時間均存入到停車時間列表中;
2)在行駛時間列表中計算相鄰兩條數據的時間差,根據時間差判斷車輛是否處于連續行駛的狀態,如果車輛在行駛期間有停車,則相鄰兩條車速不為零的數據時間差即為停車時間;判斷連續行駛過程中的停車時間是否滿足道路安全標準的時間;
3)判斷累加過的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及當日累計駕駛時間是否已達到疲勞駕駛的標準;如果未達到疲勞駕駛的標準,則返回步驟2)繼續運算;若分析到最后一條車速不為0的數據,則判定已經運算完當天的所有行駛數據。
所述的車速通過車輛的obd系統提取采集。
步驟2)判斷車輛是否處于連續行駛狀態的條件為相鄰兩條數據的時間差是否超過2s。
所述的步驟2)中:
實際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單次連續駕駛時間+時間差;
實際當日累計駕駛時間=當日累計駕駛時間+時間差。
所述步驟2)中如果時間差大于20分鐘,則判定司機停車休息時間滿足要求,將單次連續駕駛時間置為0。所述步驟2)中如果當日累計駕駛時間大于8小時,則判定司機累計疲勞駕駛,累積疲勞駕駛次數置為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根據車速信息是否為0,將車輛狀態劃分為行駛狀態和停車狀態,確定出行駛時間和停車時間,首先將每日的單次疲勞駕駛次數、累計駕駛次數、當日累計駕駛時間和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初始化,在車輛的行駛時間列表中計算相鄰兩條數據的時間差,根據時間差的大小累計連續駕駛時間。最終根據連續駕駛時間判斷車輛是否疲勞駕駛以及疲勞駕駛類型。本發明能夠評價貨車司機在駕駛過程中是否符合道路安全標準,即駕駛人24小時累計駕駛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小時,日間連續駕駛不超過4小時,夜間連續駕駛不超過2小時,約束司機的駕駛行為,有力保障道路的安全運行。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控制算法流程圖;
圖2本發明算法運行后的結果示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指出,應該確保駕駛人24小時累計駕駛時間原則上不超過8小時,日間連續駕駛不超過4小時,夜間連續駕駛不超過2小時。依據此原則,定義司機連續駕駛4小時以上8小時以下而未休息夠20分鐘的疲勞報警為“單次疲勞駕駛報警”,定義司機當天駕駛8小時以上的疲勞報警為“累計疲勞駕駛報警”。
根據從車里obd采集的車速信息中將車輛分為行駛時間和停止時間,行駛時間為車輛的車速不為零的時間,停車時間為車輛的車速為零的時間。如果司機連續行駛4小時,期間沒有停車休息夠20分鐘,則說明司機單次疲勞駕駛,當天的單次疲勞駕駛次數加1;如果司機當天累計的駕駛時間超過8小時,則說明司機累計疲勞駕駛,累積疲勞駕駛次數置為1。
參見圖1-2,本發明疲勞駕駛判斷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算法開始的時候將單次疲勞駕駛次數、累計疲勞駕駛次數、當日累計駕駛時間以及單次連續駕駛時間都設為0。
2)因為一天的車速數據是從當天的零點到第二天的零點一直統計的,所以在這期間既有行駛時間也有停車時間。分析每一條車速信息,判斷其是否大于0,如果大于0,說明車輛處于行駛狀態,將該條車速以及時間存入到行駛時間列表中;如果車速信息等于0,說明車輛處于停車狀態,將該條車速以及時間存入到停車時間列表中。
3)在行駛時間列表中計算相鄰兩條數據的時間差,如果車輛處于連續行駛的狀態則相鄰兩條數據時間差一般為2秒,如果車輛在行駛期間有停車則相鄰兩條車速不為零的數據時間差即為車輛的停車時間。
4)判斷步驟3)中求得的相鄰兩條數據的時間差,如果時間差小于20分鐘,說明司機沒有按照規定停車休息夠20分鐘或者只是臨時停車,則對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和當日累計駕駛時間進行累加。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單次連續駕駛時間+時間差;當日累計駕駛時間=當日累計駕駛時間+時間差。如果時間差大于20分鐘,說明司機已經按照固定停車休息夠20分鐘,則將單次連續駕駛時間置為0。
5)判斷步驟4)中累加過的單次連續駕駛時間以及當日累計駕駛時間是否達到疲勞駕駛的標準。如果單次連續駕駛時間大于4小時,說明司機已經連續駕駛4小時沒有休息,則單次疲勞駕駛次數累加一次,單次連續駕駛時間置為零。如果當日累計駕駛時間大于8小時,說明司機這天已經駕駛了8小時,則將累計疲勞駕駛次數置為1。
(6)如果步驟5)中沒有達到疲勞駕駛的標準,則返回步驟3)開始繼續運算。同時如果分析到最后一條車速不為0的數據,說明已經運算完當天的所有行駛數據,算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