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道路救援機器人領域,是能夠在較小空間內進行車輛清障的道路救援清障機器人。
背景技術:
伴隨經濟發展,中國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道路及非道路救援問題伴隨而來。普通清障車由于體積較大,高度較高,只適用于較大作業空間,即使拖拽形式最小的清障車針對具有四輪停車抱死功能的車輛也有適用局限,進行拖拽對車輛及道路本身都有損害,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并且針對違章停車多發路段,無法及時有效通知車主將車輛移走,進而無法及時使交通得到疏導,同時普通清障車在狹小空間作業效率也不高。還有地下車庫的故障車輛救援,受空間高度影響,很多車輛無法進行救援。
本技術:
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較小空間方便的完成對故障車輛的清理救援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較小空間內進行車輛清障的道路救援清障機器人。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履帶車底盤上設置有前輪托架和伸縮平臺,所述伸縮平臺通過液壓系統與履帶車底盤連接,伸縮平臺的承載面上設置有前輪托架。
所述履帶車底盤的一端設置有載人控制臺,載人控制臺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固定在一起。
所述伸縮平臺由承載臺和伸縮架組成,承載臺與伸縮架之間通過液壓系統連接。
所述前輪托架設置在承載臺的一端。
所述液壓系統由液壓升降桿、液壓推拉桿組成,液壓升降桿設置在承載臺底部,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固定在一起;液壓推拉桿設置在伸縮架底部,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鉸接在一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清障車的車體長度是普通清障車的一半,因此在場地較為狹小的空間內易于轉向與拖曳故障車輛。本發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可靠性強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2,履帶車底盤1上設置有前輪托架2和伸縮平臺3,所述伸縮平臺通過液壓系統與履帶車底盤連接,伸縮平臺的承載面上設置有前輪托架。
所述履帶車底盤的一端設置有載人控制臺4,載人控制臺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固定在一起。
所述伸縮平臺由承載臺和伸縮架組成,承載臺與伸縮架之間通過液壓系統連接。
所述前輪托架設置在承載臺的一端。
所述液壓系統由液壓升降桿、液壓推拉桿組成,液壓升降桿設置在承載臺底部,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固定在一起;液壓推拉桿設置在伸縮架底部,與履帶車底盤的車架鉸接在一起。
使用時,通過載人控制臺將伸縮平臺的一端升起,將低端插入汽車前輪底部,將前輪托架與前輪固定在一起;在伸縮平臺的伸縮架伸出的同時伸縮平臺的承載臺緩慢下降,待伸縮架的端部插入至故障車輛后輪處時,伸縮架的端部隨著承載臺的下降角度緩慢上升,直至將故障車輛抬起至清障車上。本道路救援清障機器人主要解決狹小、低矮空間的小型乗用車救援,違章車輛快速移位交通疏導,對具有四輪停車抱死功能的小型乘用車進行清障或救援。
本道路救援清障機器人采用伸縮平臺,通過平臺的變幅、伸縮,前輪托架牽引調整,以及設備本事向前行走的復合動作,將設備整體送至小型乘用車底部,無需車輛水平移動即可實現車輛的原地背負,本道路救援清障機器人清障操作過程是將是將設備送至被移動設備的底部,實現實現乘用車的托舉。乘用車無需硬性移動,有助于對車輛的保護。作業空間與被移動車輛長度不超過9m。裝托完畢設備總尺寸(包括乘用車輛)不超過6m。規格較大的乘用車高度一般不超過2.4m,小型乘用車尺寸更低。寬度基本以被移動車輛為準,最小為1.8m。總體尺寸較小,決定作業空閑需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