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動車輛設備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緩沖裝置及具有其的車輛。
背景技術:
汽車保險杠是吸收和減緩外界沖擊力、防護車身前后部的安全裝置。但是目前機動車保險杠僅僅是依靠緩沖材料來減緩沖擊力,一旦發生車禍撞擊時這種保險杠所起到的緩沖效果并不好,機動車輛緩沖裝置安裝在機動車保險杠上,是一種增強保險杠的緩沖能力的裝置。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種能夠增強保險杠緩沖能力的裝置,這樣會大大降低機動車輛的安全,尤其是在車禍發生時會嚴重威脅駕駛員的人身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出一種車輛緩沖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能夠有效吸收沖擊能力。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出具有上述車輛緩沖裝置的車輛。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車輛緩沖裝置,包括:第一緩沖單元;第二緩沖單元,所述第二緩沖單元可伸縮地設于第一緩沖單元內,且所述第二緩沖單元內設有隔板;彈簧,所述彈簧位于所述第二緩沖單元與所述保險杠之間,且彈簧的一端抵壓在第二緩沖單元的隔板上,另一端抵壓在所述保險杠上;液壓缸,所述液壓缸包括缸體和可相對所述缸體伸縮運動的活塞桿,所述液壓缸位于所述第一緩沖單元與第二緩沖單元之間。
在該技術方案中,車輛發生撞擊時,保險杠在沖擊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使彈簧作收縮運動,第二緩沖單元在彈簧的作用下向右運動,此時擠壓第二緩沖單元與第一緩沖單元之間的液壓缸,當壓力值達到液壓缸的預設值時,液壓缸會進行泄壓,使液壓缸作收縮運動,在此過程中,通過液壓缸與彈簧作收縮運動,能有效地吸收車輛碰撞時產生的沖擊力,且該裝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車輛緩沖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緩沖單元包括相對的左端緣和相對的右端緣,所述第一緩沖單元內設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貫穿所述第一緩沖單元的左端緣而不貫穿其右端緣,所述右端緣處設有底座。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缸與所述底座之間設有緩沖塊。
進一步地,還包括擋塊,所述擋塊一體的形成在所述左端緣處,且向所述第二緩沖單元延伸。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緩沖單元外側設有凸塊,所述凸塊與所述擋塊相對。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彈簧與所述保險杠之間設有沖頭,所述沖頭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彈簧上,所述沖頭的另一端抵壓在所述保險杠上。
優選地,所述活塞桿的伸出端為圓盤狀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緩沖裝置為多個。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具有上述車輛緩沖裝置。由于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緩沖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能夠有效吸收沖擊能力等優點。因此,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車輛具有行駛安全可靠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車輛緩沖裝置安裝在保險杠7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所示的車輛緩沖裝置剖視示意圖;
附圖標記:
第一緩沖單元1;底座11;擋塊12;第一腔室13;
第二緩沖單元2;第二腔室21;第三腔室22;凸塊23;隔板24;
彈簧3;
緩沖塊4;
液壓缸5;缸體51;活塞桿52;
沖頭6;
保險杠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車輛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安裝在保險杠7上,包括第一緩沖單元1、第二緩沖單元2和彈簧3和液壓缸6。
第一緩沖單元1;第一緩沖單元1的一端固定在車架的前后端的橫梁上,第二緩沖單元2,第二緩沖單元2可伸縮地設于第一緩沖單元1內,且第二緩沖單元2內設有隔板,將第一緩沖單元2分成兩個腔室,即第二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這樣便于在第二緩沖單元2與第一緩沖單元1之間安裝其他部件;也就是說,第二緩沖單元2可在第一緩沖單元1內作相對運動。
彈簧3,彈簧3,彈簧3位于第二緩沖單元2與保險杠7之間,且彈簧3的一端抵壓在第二緩沖單元2的隔板上,這樣可以使彈簧發生變形收縮時,第二緩沖單元2能夠隨著彈簧一起運動,另一端抵壓在保險杠7上,這是為了接收由保險杠變形產生的沖擊力。
液壓缸6,所述液壓缸6包括缸體61和可相對缸體61伸縮運動的活塞桿62,液壓缸位于第一緩沖單元1與第二緩沖單元2之間。也就是說,液壓缸6的缸體61與第一緩沖單元1固定相連,其活塞桿62與隔板24相抵壓,將液壓缸6設置在第一緩沖單元1與第二緩沖單元2之間可以有效地減緩由第二緩沖單元2的沖擊力。
車輛發生撞擊時,保險杠7在沖擊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使彈簧3作收縮運動,第二緩沖單元2在彈簧3的作用下向右運動,此時擠壓第二緩沖單元2與第一緩沖單元1之間的液壓缸6,當壓力值達到液壓缸6的預設值時,液壓缸6會進行泄壓,使液壓缸6作收縮運動,在此過程中,通過液壓缸6與彈簧2作收縮運動,能有效地吸收車輛碰撞時產生的沖擊力,且該裝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緩沖單元1包括相對的左端緣和相對的右端緣,第一緩沖單元1內設有第一腔室13,所述第一腔室13貫穿第一緩沖單元1的左端緣而不貫穿其右端緣,右端緣處設有底座11。也就是說,第一緩沖單元1內部設有在左端緣處設有開口的第一腔室13,第二緩沖單元2可在第一腔室13內作伸縮運動,右端緣處的底座11固定在車架上,例如在底座11上可以設置外螺紋,在車架上設置內螺紋孔,第一緩沖單元1通過外螺紋與內螺紋孔相互配合而將自身固定在車架上。當然本發明并不限制于此,底座11也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車架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彈簧31與底座11之間設有緩沖塊4。通過設置緩沖塊4可以進一步對彈簧3起到吸收彈簧3對第一緩沖單元1的沖擊力。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還包括擋塊12,擋塊12一體的形成在左端緣處,且向第二緩沖單元2延伸。具體地,擋塊12適配于第二緩沖單元2,可以對第二緩沖單元2在第一緩沖單元1內的左右運動方向上起到導向的作用。
進一步地,如圖1和圖2所示,第二緩沖單元2外側設有凸塊23,凸塊23與擋塊12相對。具體地,凸塊23一體的形成在第二緩沖單元2的外側,與擋塊12相對應設置,對第二緩沖單元2的運動起到限定的作用。即第二緩沖單元2限定在第一緩沖單元1內,避免第二緩沖單元2由第一緩沖單元1的第一腔室13內拖出。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二彈簧32與保險杠7之間設有沖頭6,沖頭6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彈簧32上,沖頭6的另一端抵壓在保險杠7上。具體地,沖頭6為板狀結構,通過在第二彈簧32與保險杠7之間設置沖頭6可以有效地保護第二彈簧32,而且可以使彈簧3給予保險杠7的力更佳的均勻。優選地,沖頭6的為圓盤狀結構。圓盤結構加工簡單,節省緩沖裝置的空間和原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活塞桿52的伸出端為圓盤狀結構。也就是說,抵壓在隔板24上的活塞桿52為圓盤狀結構,這樣可以增大活塞桿52對隔板24的受力面積而減小其壓強。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緩沖裝置為多個。通過在車架與保險杠7之間設置多個緩沖裝置,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沖擊力,使車禍發生時駕駛員的能夠更加安全。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機動車輛具有上述用于機動車輛緩沖裝置。由于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緩沖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能夠有效吸收沖擊能力等優點。因此,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機動車輛具有行駛安全可靠等優點。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上端”、“下”、“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示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者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多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與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者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作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者一體成型;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者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明的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者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者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者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