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車輛用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8743104閱讀:741來源:國知局
車輛用熱交換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交換器,具體涉及將發動機冷卻用散熱器和輔助散熱器(例如,逆變器冷卻用散熱器、增壓器冷卻用散熱器)形成一體的車輛用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在車輛上,為了對發動機、電氣系統等部分進行冷卻而采用車輛用熱交換器。圖3是現有技術的車輛用熱交換器中散熱器的整體示意圖。圖4是表示圖3所示散熱器的局部剖視圖。
[0003]如圖3所示,在車輛用熱交換器中,散熱器100具備對發動機進行冷卻用的第一散熱器A(發動機冷卻用散熱器)和對逆變器、增壓器等電氣系統進行冷卻用的第二散熱器B (輔助散熱器),第一散熱器A的第一通水管111中流通有在發動機內進行循環而冷卻發動機的發動機冷卻水,第二散熱器B的第二通水管121中流通有在電氣系統回路內進行循環而冷卻電氣系統的電氣系統冷卻水。以下,有時方便起見而將第一通水管和第二通水管合稱為“通水管”。
[0004]另外,在上述第一通水管111之間和第二通水管121之間分別配置有形成為波浪形狀而促進熱交換的第一散熱片112和第二散熱片122。而且,在上述第一通水管111、第二通水管121的上下方向兩端分別配置有聯管水箱130。
[0005]另外,113是發動機冷卻水的流入口,114是發動機冷卻水的流出口,123是電氣系統冷卻水的流入口,124是電氣系統冷卻水的流出口。
[0006]如圖4所示,聯管水箱130上具有用于焊接第一通水管111、第二通水管121 (未圖示)的上下端部的芯板130a和與該芯板一起形成聯管水箱130內部空間的水箱主體130b。芯板130a和水箱主體130b之間的密封部夾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墊130c,形成第一散熱器的封閉空間和第二散熱器的封閉空間。而且,芯板130a的外側的一部分彎折(塑性變形)形成鉚接爪而鉚接固定在水箱主體130b上。
[0007]另外,在水箱主體130b—側的密封面上形成有朝向密封墊130c突出的(壓縮)突起130d,在組裝后,突起130d擠壓密封墊130c,使密封墊130c被壓縮而彈性變形,從而提尚密封性能。
[0008]如圖3所示,第一散熱器A和第二散熱器B之間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分割的分隔結構。在分隔結構中,隔板134與水箱主體130b —體形成,隔板134與芯板130a之間通過密封墊進行密封,據此,在第一散熱器側水箱131和第二散熱器側水箱132之間形成由上述隔板134區隔開的空間133。另外,在芯板130a上與上述隔板134區隔的空間133對應的部位也具有與上述第一通水管111之間和第二通水管121大致相同尺寸的虛擬管140,其上也形成有散熱片141。
[0009]在形成上述將二種溫度體系分割開的分隔結構的情況下,為了使溫度體系不同的二個熱交換器(散熱器)形成為一體,已知有在管路之間搭設有梯形密封墊而進行分割密封的結構。
[0010]但是,在上述情況下,利用這樣形狀的密封墊形成二個封閉空間,對形成二個封閉空間的密封墊之間進行連結的密封墊連結部成為被壓縮的結構,由于無需壓縮的該密封墊連結部被壓縮,故存在對于鉚接部分過度施加反作用力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11]本實用新型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只針對連結部不在水箱主體一側設置密封墊的壓縮突起,而可以在連結部抑制密封墊對芯板的鉚接爪施加的反作用力,能夠確保良好的密封性、耐壓性的車輛用熱交換器。
[001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用熱交換器,其一體形成有對二種不同溫度體系進行冷卻的第一散熱器和第二散熱器,在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之間形成有用于分割的分隔結構,所述第一散熱器和所述第二散熱器中具有流通冷卻水的通水管,其中,在所述車輛用熱交換器中所述通水管的兩端側配置有聯管水箱,所述聯管水箱上具有用于接合所述通水管的端部的芯板和與該芯板一起形成所述聯管水箱內部空間的水箱主體,所述芯板和所述水箱主體之間夾有密封墊而形成所述第一散熱器的封閉空間和所述第二散熱器的封閉空間,在所述芯板和所述水箱主體之間,除了對形成所述第一散熱器的封閉空間和所述第二散熱器的封閉空間的所述密封墊之間進行連結的連結部之外設置朝向所述密封墊突出而對該密封墊進行擠壓的壓縮突起。
[0013]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壓縮突起設置在所述水箱主體上。
[0014]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在所述芯板上的接合面的外周形成有對所述芯板與所述水箱主體的端部之間進行密封的外周密封部,所述接合面上的與所述分隔結構對應的部分形成有分隔密封部,所述連結部位于所述外周密封部和所述分隔密封部之間,在所述水箱主體上與所述外周密封部和所述分隔密封部對應的部分設置有所述壓縮突起,在所述水箱主體上與所述連結部對應的部分不設置所述壓縮突起。
[0015]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水箱主體上與所述連結部對應的部分形成為平面部。
[0016]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外周密封部的所述密封墊和所述分隔密封部的所述密封墊形成為一體。
[0017]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芯板的外側的一部分彎折而鉚接固定在所述水箱主體上。
[0018]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在所述分隔密封部設置梯形密封墊進行密封。
[0019]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密封墊包括配置在所述外周密封部的外周密封墊和配置在所述分隔密封部的分隔密封墊。
[0020]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優選:所述第一散熱器是對所述發動機進行冷卻的發動機冷卻用散熱器,所述第二散熱器是對包括逆變器和增壓器在內的電氣系統進行冷卻的輔助散熱器。
[0021]實用新型效果
[002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溫度體系不同的熱交換器之間的水箱主體的密封面一側的連結部成為對密封性能不起作用的部分,為此,僅僅在位于連結部的水箱主體上不具備對密封墊進行壓縮的突起,從而,連結部的密封墊不被壓縮,而能夠抑制密封墊對芯板的鉚接爪施加的反作用力。
【附圖說明】
[0023]圖1(a)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連結部的側視圖、圖1(b)是表示連結部的水箱主體的俯視圖。
[0024]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用熱交換器(去除了水箱主體)的俯視圖。
[0025]圖3是表示現有技術的車輛用熱交換器的散熱器的整體示意圖。
[0026]圖4是表示圖3所示散熱器(鉚接部)的局部剖視圖。
[0027]符號說明
[0028]I 聯管水箱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