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段桿狀、管狀、片狀或塊狀物體連接為一體的連接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
背景技術:
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多用于折疊類產品上,用以在展開折疊產品時固定兩構件,以正常使用,例如折疊自行車等。現有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一般包括一側鉸接在一起的上接頭和下接頭、滑軸、外部偏心手柄等。其中,外部偏心手柄和滑軸連接在一起且固定于下接頭上,借助手柄偏心位移使滑軸在下接頭中滑動。合攏上、下接頭后,轉動手柄可使滑軸滑入上接頭設置的凹槽中。由于設置滑軸滑動的中心路線與上接頭凹槽中心線存在垂直距離,通過偏心手柄的轉動,滑軸可扣入或脫離上接頭的凹槽,從而使上、下接頭達到鎖緊或打開的目的。但是,這種折疊鎖緊存在以下問題1、滑軸太長,兩端受力大易變形,需要考慮選材,或者使用大規格或輔助措施來確保滑軸的剛性。
2、由于滑軸扣入在上接頭凹槽中時,外露的偏心手柄容易在車子震動過程中松動,使得滑軸從凹槽中脫離出來,從而不得不增加安全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滑軸受力合理、結構簡單、穩定可靠的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包括通過鉸鏈鉸接在一起的上接頭和下接頭、設置在下接頭中的滑軸和拔動所述滑軸滑動的撥動機構;所述上接頭內部設有收容所述滑軸的上凹槽、夾設有一上缺口的兩個上凸臺,所述上凸臺靠上凹槽側設有與所述滑軸相匹配的上部半缺槽;所述下接頭內部設有收容所述滑軸的下凹槽、與所述上缺口相匹配的下凸臺、與所述兩個上凸臺匹配的兩下缺口,所述下凸臺靠下凹槽側設有與所述滑軸相匹配、且與所述上部半缺槽組合后能夠夾持所述滑軸的下部半缺槽;所述拔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下凸臺的外側、與設置在所述下凹槽中的滑軸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拔動機構包括偏心手柄、連桿和彈簧,所述下接頭下凸臺外側設有與所述偏心手柄前端設置的凸輪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連桿穿過所述下凸臺內部設置的通槽孔、一端與偏心手柄的凸輪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滑軸連接,所述彈簧套設連桿在滑軸和偏心手柄凸輪之間的部分。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滑軸軸心線與下部半缺槽軸心線設置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和下部半缺槽的軸心線設置為在上、下接頭合攏后在垂直上、下凹槽的方向上存在距離。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和下部半缺槽的軸心線設置為水平方向上存在距離。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連桿連接所述滑軸的端部設有調節滑軸和偏心手柄之間距離的調節螺母。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上凸臺分體式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上接頭上。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滑軸截面形狀為圓形或弧形或多邊形,所述上部半缺槽和下部半缺槽的截面形狀與所述滑軸相匹配。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鉸鏈包括所述上、下接頭側面設置的鉸鏈軸孔和穿過鉸鏈軸孔將上、下接頭鉸接在一起的鉸鏈軸,所述上接頭鉸鏈軸孔和下接頭鉸鏈軸孔相配合的端面處設有墊片。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鉸鏈包括所述上、下接頭側面設置的鉸鏈軸孔和穿過鉸鏈軸孔將上、下接頭鉸接在一起的鉸鏈軸,所述鉸接軸孔中設有襯套和墊圈。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中,所述墊圈為開口墊圈。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設置上、下接頭內部均有與滑軸相匹配的上、下部半缺槽,通過拔動機構使得滑軸在上、下接頭在合攏時可以滑動到上、下部半缺槽組合形成的缺槽中,從而將上、下接頭固定在一起。滑軸與整個缺槽接觸,受力合理,不用特別考慮滑軸的選材和規格及其他輔助結構,使得整個結構更簡單。由于上、下接頭上設有相互配合的上、下凸臺和上、下缺口,在外力作用下產生震動時,上、下接頭在合攏后不會產生較大位移,連接更可靠。
通過設置上、下接頭合攏后兩半缺槽中心存在垂直位移,且滑軸軸心線與下部半缺槽軸心線在同一水平線上,在轉動偏心手柄時,與偏心手柄連接的滑軸滑入上接頭上部半缺槽的下半部分,并迫使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向滑軸軸心線靠攏,使得上接頭向下接頭靠攏,從而將上、下接頭固緊配合在一起。
考慮此設計的適用性強,長久耐用,在滑軸上還設有調節螺母,隨時調動緊固力度及位移滑動距離,從而使上、下接頭可有效拆合、使用方便簡捷。實現其鎖緊和解除鎖緊僅由外部撥動機構轉動即可完成,節省了展開時的拆合時間。考慮到本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的滑軸需要滑動靈活、配合可靠,將其設為圓形、弧形及無明顯棱角的多邊形,同時設置所述上、下接頭的半缺槽形狀與滑軸相匹配,確保了鎖緊時咬合強度及配合度。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優選實施例中下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優選實施例中上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優選實施例打開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優選實施例鎖緊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沿手柄中心剖開的剖面圖;圖6是圖3沿下接頭鉸鏈軸孔處剖開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的優選實施例中,包括通過鉸鏈3鉸接在一起的上接頭1和下接頭2。設置在所述下接頭中的滑軸4和拔動所述滑軸4在下接頭2內滑動的撥動機構5。
如圖1、2、3所示,所述鉸鏈3包括所述上接頭1一側的中間設置的鉸鏈軸孔6,所述下接頭2在與上接頭1相同的一側設置的與上述鉸鏈軸孔6相匹配的兩個同軸的鉸鏈軸孔7,下接頭上的鉸鏈軸孔7將上接頭上的鉸鏈軸孔6夾持在中間,還包括穿過所述鉸鏈軸孔6、7的鉸鏈軸8。所述鉸鏈軸孔6、7相互配合的端面9、10處還設有墊片,所述鉸接軸孔內也可設有襯套和墊圈,以增強該鉸鏈轉動的靈活性,所述的墊圈可以鎖開口墊圈。所述鉸鏈軸孔端面的轉角處11、12分別倒圓角,以防止轉動時在此處卡死,避免應力集中。所述上接頭1和下接頭2也可以通過其他鉸鏈結構鉸接在一起,如在所述下接頭上設置一個鉸鏈軸孔,而在上接頭上設置兩個鉸鏈軸孔。
如圖1、3、4所示,所述上接頭1的內部設有收容所述滑軸4的上凹槽13,該上接頭1的內部與鉸鏈軸孔6相對的另一側還設有兩個上凸臺14,這兩個上凸臺中間夾設有上缺口15,且這兩個上凸臺靠近所述上凹槽的一側設有與所述滑軸外形相匹配的上部半缺槽16。
如圖2、3、4所示,所述下接頭2內部同樣設有收容所述滑軸4的下凹槽17,該下接頭2的內部與鉸接軸孔7相對的另一測還設有與所述上缺口15相匹配的下凸臺18,所述下凸臺18的兩側還設有與所述兩個上凸臺14匹配的兩個下缺口19,所述下凸臺18靠下凹槽的一側設有與所述滑軸外形相匹配的下部半缺槽20。
如圖3、5、6所示,所述拔動機構5設置在所述下接頭下凸臺18的外側并與設置在所述下凹槽17中的滑軸4連接。所述拔動機構5包括偏心手柄21、連桿22和彈簧23。其中,所述偏心手柄21的前端設有凸輪24,所述下接頭下凸臺18外側設有與所述凸輪24相匹配的弧形槽25。所述連桿22穿過所述下凸臺18內部設置的通槽孔26、一端與偏心手柄的凸輪24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滑軸4鉚接,所述連桿22的鉸接中心和偏心手柄的凸輪24重合設置。所述彈簧23套設所述連桿22在滑軸4和偏心手柄凸輪24之間的部分,使得所述偏心手柄21始終緊貼在所述弧形槽21中。在所述弧形槽25和偏心手柄凸輪24之間還可以設有華司墊片27,以減少摩擦,使得偏心手柄21的轉動更靈活。
正反轉動所述偏心手柄21,由于凸輪24的鉸接中心偏心設置,使得與之相連的連桿22沿所述通槽孔26往復移動,從而帶動與連桿另一端相連的滑軸4在下凹槽17中往復滑動。
在上、下接頭1、2合攏后,所述下部半缺槽20和上部半缺槽16組合后正好能夠收容所述滑軸4,且滑軸4在上凹槽13和下凹槽17組成的內部空間中可滑動。通過拔動機構使得滑軸4在上、下接頭在合攏時可以滑動到上、下部半缺槽組合形成的缺槽中,從而將上、下接頭固定在一起,并準確的定位所述上、下接頭的配合位置。
如圖4所示,設置所述滑軸4的軸心線與下部半缺槽20軸心線在同一水平線上。通過計算上、下接頭接觸面的位置,設置所述上部半缺槽16的軸心線和下部半缺槽20的軸心線在上、下接頭1、2合攏后存在垂直上、下凹槽的方向上距離。在轉動偏心手柄21時,與偏心手柄連接的滑軸4移動到上接頭的上部半缺槽16中;繼續轉動偏心手柄21,所述滑軸4繼續向偏心手柄21移動,并迫使上部半缺槽16的軸心線向滑軸4軸心線靠攏,使得上接頭1向下接頭2靠攏,從而將上、下接頭固緊配合在一起。整個滑軸4與上、下部半缺槽16、20接觸,受力合理,不用特別考慮滑軸的選材和規格及其他輔助結構,使得整個結構更簡單。所述上、下接觸面的位置可以是上缺口15和下凸臺18之間的接觸面,也可以是下缺口19和上凸臺14之間的接觸面,還可以是上、下接頭的中性面28、29,如圖1、2所示。
在上述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連桿22連接所述滑軸4的端部還可設有調節螺母30,通過調整所述調整螺母30,可以調節滑軸4和偏心手柄21之間距離,從而可以隨時調動緊固力度及位移滑動距離,使上、下接頭可有效拆合、使用方便簡捷,使得該鎖緊機構適用性強、經久耐用。
在上述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上凸臺14也可以是分體式設置,即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上接頭上。
在上述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滑軸4截面形狀為圓形或弧形或無明顯棱角的多邊形,所述上部半缺槽16和下部半缺槽20的截面形狀與所述滑軸相匹配,確保了鎖緊時咬合強度及配合度,使得本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的滑軸滑動靈活、配合可靠。
權利要求1.一種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包括通過鉸鏈鉸接在一起的上接頭和下接頭、設置在下接頭中的滑軸和拔動所述滑軸滑動的撥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頭內部設有收容所述滑軸的上凹槽、夾設有一上缺口的兩個上凸臺,所述上凸臺靠上凹槽側設有與所述滑軸相匹配的上部半缺槽;所述下接頭內部設有收容所述滑軸的下凹槽、與所述上缺口相匹配的下凸臺、與所述兩個上凸臺匹配的兩下缺口,所述下凸臺靠下凹槽側設有與所述滑軸相匹配、且與所述上部半缺槽組合后能夠夾持所述滑軸的下部半缺槽;所述拔動機構設置在所述下凸臺的外側、與設置在所述下凹槽中的滑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動機構包括偏心手柄、連桿和彈簧,所述下接頭下凸臺外側設有與所述偏心手柄前端設置的凸輪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連桿穿過所述下凸臺內部設置的通槽孔、一端與偏心手柄的凸輪鉸接、另一端與所述滑軸連接,所述彈簧套設連桿在滑軸和偏心手柄凸輪之間的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軸軸心線與下部半缺槽軸心線設置在同一水平線上,所述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和下部半缺槽的軸心線設置為在上、下接頭合攏后在垂直上、下凹槽的方向上存在距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和下部半缺槽的軸心線設置為水平方向上存在距離。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連接所述滑軸的端部設有調節滑軸和偏心手柄之間距離的調節螺母。
6.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臺分體式通過緊固件固定在所述上接頭上。
7.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軸截面形狀為圓形或弧形或多邊形,所述上部半缺槽和下部半缺槽的截面形狀與所述滑軸相匹配。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包括所述上、下接頭側面設置的鉸鏈軸孔和穿過鉸鏈軸孔將上、下接頭鉸接在一起的鉸鏈軸,所述上接頭鉸鏈軸孔和下接頭鉸鏈軸孔相配合的端面處設有墊片。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包括所述上、下接頭側面設置的鉸鏈軸孔和穿過鉸鏈軸孔將上、下接頭鉸接在一起的鉸鏈軸,所述鉸接軸孔中設有襯套和墊圈。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為開口墊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壓式折疊鎖緊機構,包括鉸接在一起的上接頭和下接頭、設置在下接頭中的滑軸和撥動滑軸滑動的撥動機構;通過設置上下接頭內部均有與滑軸相匹配的上下部半缺槽,通過拔動機構使得滑軸可以滑入上下部半缺槽組合形成的缺槽中,從而將上下接頭固定在一起。滑軸與整個缺槽接觸,受力合理,整個結構更簡單。由于上下接頭上設有相互配合的上下凸臺和上下缺口,在外力作用下產生震動時,上下接頭連接更可靠。通過設置上、下接頭合攏后兩半缺槽中心存在垂直位移,與下部半缺槽軸心線在同一水平線上的滑軸迫使上部半缺槽的軸心線向滑軸軸心線靠攏,從而將上下接頭固緊配合在一起,使得上下接頭之間的連接更為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B62K15/00GK2924117SQ200620061149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6日
發明者郭濤 申請人: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