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00086閱讀:14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卡鉤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安裝在嬰兒車上,并使嬰兒車的兩支骨架桿以可拆解方式連結的卡鉤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嬰兒車在設計上,通常會利用一些扣合裝置來連結骨架桿,其中圖11、12所示的英國證書號碼第GB 2 380 166 B號發明案提供的嬰兒車1具有左右對應的骨架,以下只以其中一側作說明。也就是該嬰兒車1包含一支前輪桿11、一支位在前輪桿11上方的扶手桿12、一個固定地安裝在前輪桿11鄰近上方位置的固定座13、一個固定地安裝在扶手桿12鄰近下方位置的軌座14、一支將軌座14以可樞擺方式和固定座13連結的樞軸15,以及一個安裝在軌座14上的控制單元16。
該固定座13具有一個鄰近上方的定位突塊131,此定位突塊131具有一個位在前方的定位面132,以及一自定位面132頂緣往后弧彎的導斜面133,而該控制單元16包括一個鄰近定位突塊131的卡滑塊161、一個將卡滑塊161下壓的彈簧162、一支可沿著扶手桿12長度方向移動地插設在扶手桿12上的控制銷163,以及一條引接在卡滑塊161及控制銷163間的引動繩164,在卡滑塊161鄰近下方位置具有一個直立的卡掣面165,以及一個弧形的導斜面166。
當前述發明專利位在圖12實線的一個卡掣位置時,該卡滑塊161的卡掣面165和固定座13的定位面132靠合,此時扶手桿12無法相對于前輪桿11折彎,而當控制銷163被上提使得卡滑塊161克服彈簧162的彈力上移,且卡掣面165會和定位面132上下錯開時,扶手桿12及軌座14就可以樞軸15為支點往后并往下樞擺,也就是如圖12假想線所示的一個非卡掣位置。相同道理,當嬰兒車1要由非卡掣位置轉換到卡掣位置時,只要施力將扶手桿12往上并往前推,該扶手桿11及軌座14就可以樞軸15為支點一起擺動,而當卡滑塊161的卡掣面165對應該定位面132時,受到彈簧162的頂推,該卡滑塊161才會下移再度和固定座13卡合。
前述發明專利案雖然可以達到設計當時的目的,但是在扣合的設計上,其是以卡滑塊161和固定座13間的前后靠抵,來達到卡掣的目的,此種前后向靠抵的方式由于左右兩側缺乏定位效果,因此,在鉤合后容易左右偏擺其穩定性較差。此外,在移退行程的設計上,整個卡滑塊161需要往上移位元,并且越過固定座13的定位面132頂緣時,該卡滑塊161及固定座13才可以卡掣或者脫離卡掣,這種設計在移退行程上也較大,故其整體的體積也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鉤合時穩定度佳,并具有較小移動行程及較小鉤合間隙的用來結合嬰兒車的骨架桿的卡鉤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卡鉤裝置是安裝在一臺嬰兒車上,所述嬰兒車具有一第一骨架桿,以及一第二骨架桿,該卡鉤裝置是安裝在所述骨架桿上,并使所述骨架桿以可分離方式結合,上述卡鉤裝置包含一個安裝在第一骨架桿上的主卡鉤單元、一個安裝在第二骨架桿上的扣合座,以及一個安裝在第二骨架桿上并可帶動該扣合座由一個卡合位置轉換到一個非卡合位置的引控單元。上述主卡鉤單元包括一固定地安裝在第一骨架桿上并具有一安裝槽的基座,以及兩個左右間隔并可彈性復位地安裝在基座上的卡鉤,上述卡鉤都具有一個卡鉤部,以及一個由卡鉤部往基座延伸的連接部,在卡鉤的卡鉤部間界定出一個朝向第二骨架桿的鉤口,而在連接部間另外界定出一個脫出通口,而該扣合座包括一個朝向該主卡鉤單元的主卡掣壁,上述主卡掣壁具有一往該主卡鉤單元的卡鉤突出的卡掣突部,此卡掣突部可以由鉤口通過而和卡鉤鉤合,也可以由脫出通口移出而和卡鉤脫離卡合。
當安裝在第二骨架桿上的扣合座往主卡鉤單元靠合時,前述主卡鉤單元的卡鉤將扣合在主卡掣壁的卡掣突部左右兩側,以達到卡合穩定性佳的目的,由于前述雙卡鉤的設計也可以縮小卡鉤移動的行程,故本實用新型該項設計也具有移退行程短以及體積小等功效。


結合下列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卡鉤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顯示該卡鉤裝置安裝在一嬰兒車上的狀態;圖2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側面剖視圖,圖中該卡鉤裝置的一個扣合座位在一個卡掣位置;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組合正面剖視圖,主要顯示該卡鉤裝置的扣合座和一引控單元;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后視立體分解圖,單獨顯示該卡鉤裝置的一個主卡鉤單元;圖5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未完整立體圖,顯示該主卡鉤單元與扣合座分離時的狀態;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未完整前視立體分解圖,顯示該主卡鉤單元和扣合座的對應關系;圖7是一沿圖1中7-7線所取的一組合剖視示意圖;圖8是一類似圖5的未完整立體圖,圖中該主卡鉤單元和扣合座扣合在一起;圖9是一類似圖3的局部組合正面剖視圖,圖中該扣合座位在一非卡掣位置;圖10是一類似圖7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中該扣合座將要和一副卡鉤單元卡合;圖11是英國證書號碼第GB 2 380 166 B號發明案的一局部立體分解圖;及圖12是該英國專利的一未完整組合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對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卡鉤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1、2、3,本實用新型的卡鉤裝置20是左右對稱地安裝在一臺嬰兒車2上,該嬰兒車2包括兩支由后上方往前下方斜伸的第一骨架桿21、一個位在第一骨架桿21上方并具有兩支位在側邊的第二骨架桿221的扶手單元22、兩支由前上方往后下方斜伸的第三骨架桿23、兩個左右對應的樞座24、兩支各別穿過同側樞座24、第一、三骨架桿21、23的第一支軸25,以及兩支將第二骨架桿221鄰近下方位置樞設在同側軸座24上的第二支軸26,該第二骨架桿221具有兩個左右間隔的桿壁222,在每個桿壁222上各別具有一下長槽孔223、一與下長槽孔223間隔的上長槽孔224,以及一個介于兩者間的固定孔225。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骨架桿21、221、23分別是嬰兒車2的前輪桿、扶手桿及后輪桿。
本實施例的卡鉤裝置20包含一個安裝在第一骨架桿21鄰近上方位置的主卡鉤單元3、一個安裝在第三骨架桿23鄰近上方位置的副卡鉤單元3’、一個可沿著第二骨架桿221長度方向滑移地套設在該第二骨架桿221上的扣合座4,以及一個安裝在第二骨架桿221上并可帶動扣合座4在一卡掣位置轉換到一非卡掣位置的引控單元5。
參閱圖4、5、6,本實施例的主、副卡鉤單元3、3’的構造相同,只是安裝位置不同,以下只以主卡鉤單元3作說明。本實施例的主卡鉤單元3包括一個固定地安裝在第一骨架桿21上方的基座31,上述基座31具有一個管狀并插入第一骨架桿21的插固部311,以及一個突出于第一骨架桿21的卡鉤容置部312,上述卡鉤容置部312具有兩個左右間隔的側壁313、一個銜接在該等側壁313底緣間的底壁314,以及一個銜接在側壁313上方間的頂壁315,在側壁313、底壁314及頂壁315間構成一條垂直于第一骨架桿21的長度方向并具有一朝前開口317的安裝槽316,所述側壁313在鄰近開口317的位置各別具有一個往該開口317突入的前擋緣,在頂壁315鄰近后方的位置具有一個往下突出的上擋緣319。
本實施例的主卡鉤單元3還包括一個由安裝槽316后方往前安裝并被前擋緣及上擋緣319阻擋的卡鉤安裝座32、一支穿過基座31的側壁313以及卡鉤安裝座32的固定銷33、兩個卡鉤34、兩支將卡鉤34以可樞擺方式安裝在卡鉤安裝座32上的卡鉤安裝銷35,以及一個提供該等卡鉤34復位彈力的彈性扣片36。該卡鉤安裝座32具有一水平的基壁321、一個自該基壁321鄰近后方位置往上突起并供該固定銷33穿過的組裝突塊322、一個自基壁321突起并位在組裝突塊322前方的卡鉤組裝塊323,以及一片自組裝突塊322突出并受到于上擋緣319后方的擋壁324,在該組裝突塊322上具有一個位在前方并受擋在基座31的前擋緣后方的前擋面325,以及兩個左右對應并往中央凹設的限位槽326,而所述卡鉤34都具有一個伸入其中一個限位槽326內的樞轉部341、一個和樞轉部341間隔并往前擋面325突出的卡鉤部342,以及一個連接在卡鉤部342及樞轉部341間的連接部343,其中連接部343上具有一個扣片定位槽344,又所述卡鉤34的卡鉤部342間具有一個朝向第二骨架桿221的鉤口37,在卡鉤34的連接部343間具有一個沿著第一、二骨架桿21、221結合狀態下的第二骨架桿221長度方向設置的脫出通口38。而該彈性扣片36具有兩個左右間隔并扣壓在卡鉤34的扣片定位槽344上的彈壓部361,利用該等彈壓部361的扣壓,可以使卡鉤34的連接部343及卡鉤部342經常保持往開口317中央樞擺。而該副卡鉤單元3’的構造和主卡鉤單元3相同,只是副卡鉤單元3’的卡鉤34是往后突出(見圖2),而主卡鉤單元3的卡鉤34是往前突出。
參閱圖3、6、7,本實施例的扣合座4是可滑移地穿套在第二骨架桿221上,包括兩片左右間隔的外壁41、一個連接在外壁41后方的主卡掣壁42,以及一個連接在外壁41前緣間的副卡掣壁43,在外壁41及卡掣壁42、43間界定出一個直向并供第二骨架桿221穿出的通道44,每個外壁41都具有一個左右對應的插銷孔411,上述插銷孔411并對應第二骨架桿221的下長槽孔223。
而該主、副卡掣壁42、43的構造都相同,以主卡掣壁43為例,具有一個直立的基壁部421、一個位在主基壁421下方并往內凹設后界定出一個朝下容槽422的槽壁部423,以及一個自槽壁部423往容槽422突出的卡掣突部424,所述卡掣突部424具有一個往容槽422突出的連接突條425,以及一個橫連在連接突條425后方的卡掣突條426,在卡掣突條426上具有兩個朝向卡鉤34 左右間隔的斜面427。
參閱圖3、圖9,本實施例的引控單元5包括一個穿套在第二骨架桿221上的引控座51、一支穿過引控座51及上長槽孔224的上移動銷52、一個安裝在第二骨架桿221內部的彈簧安裝座53、一支穿過第二骨架桿221及彈簧安裝座53的固定插銷54、一支介于引控座51及彈簧安裝座53間的連動片55、一支將連動片55及彈簧安裝座53連結的連動軸56、一支穿過彈簧安裝座53、第二骨架桿221及扣合座4的下移動軸57,以及一個安裝在該彈簧安裝座53上的復位彈簧58。
該彈簧安裝座53具有一個上座壁531,以及一個和上座壁531間隔的下座壁532,前述下移動軸57并穿過第二骨架桿221的下長槽孔223,而該復位彈簧58是安裝在該等座壁531、532間,并可因下移動軸57上移而蓄積復位作用力。
參閱圖2、7、8,本實施例的卡鉤裝置20位在圖2所示的一個卡掣位置時,該第二骨架桿221是平行位在第一骨架桿21的上方,并且鄰近第一骨架桿21,此時設在第二骨架桿221上的扣合座4也鄰近主卡鉤單元3,前述扣合座4的卡掣突部424也扣設在主卡鉤單元3的兩支左右對稱的卡鉤34間,此時該第二骨架桿221和第一骨架桿21借由卡鉤裝置20扣合在一起。
參閱圖2、5、9,當本實用新型卡鉤裝置20的扣合座4要由圖8的一個扣合位置轉換到圖5所示的一個非扣合位置時,操作者首先將引控座51上拉,以便借由連動片55拉動彈簧安裝座53上移,而在彈簧安裝座53上移的過程中,由于復位彈簧58的頂端受到固定銷54的壓制不會上移,復位彈簧58的底端會因為彈簧安裝座53以及下移動軸57上移并蓄積復位作用力,由于前述下移動軸57是同時穿過下長槽孔223及扣合座4,因此,在上拉引控座51的過程中也會帶動扣合座4一起上移,當扣合座4的卡掣突部424因為上移,而由主卡鉤單元3的脫出通口38脫離并且和卡鉤34脫離卡掣時,該第二骨架桿221就可以第二支軸26為支點往前擺動,也就是往設置副卡鉤單元3’的方向移動。
配合圖10,當扣合座4的副卡掣壁43鄰近副卡鉤單元3’的卡鉤34時,借由副卡掣壁43的卡掣突條436上斜面427的頂推,可以讓卡鉤34克服彈性扣片36的彈力外張,直到卡鉤34的卡鉤部342越過卡掣突條436的后端緣時,前述卡鉤34就會借由彈力復位而鉤卡在副卡掣壁43的卡掣突條436上。
以上實施例所揭露的卡鉤裝置20是運用在嬰兒車2之扶手單元22的換向設計上,因此,在本實施例中需要設置兩個前后間隔的卡鉤單元3、3’,但本實用新型在設計上并不以具有兩個卡鉤單元3、3’為必要。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卡鉤單元20也可以運用在嬰兒車2的其它部位,也就是說,只要在嬰兒車2上的兩支骨架桿需要以可分離方式扣合者,都適合用于本實用新型。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在執行扣合的動作時,只要讓扣合座4往其中一個卡鉤單元3、3’靠合,就可以使兩側的卡鉤34在移退很小的行程自動扣合,此設計的鉤合間隙也較小,而在扣合后由于卡鉤34是鉤卡在扣合座4的左右兩側,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鉤合間隙小、體積較小等優點,也可以增進鉤合后的穩定性。
權利要求1.一種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所述嬰兒車包含一第一骨架桿及一第二骨架桿,該卡鉤裝置是安裝在所述骨架桿上,并使第二骨架桿以可分離方式和第一骨架桿結合,其特征在于該卡鉤裝置包含一主卡鉤單元,包括一固定地安裝在第一骨架桿上并具有一安裝槽的基座,以及兩個左右間隔并可彈性復位地安裝在基座上的卡鉤,上述卡鉤都具有一個突出于基座的卡鉤部,以及一個由卡鉤部往基座方向延伸的連接部,在卡鉤的卡鉤部間另外具有一個朝向第二骨架桿的鉤口,于卡鉤的連接部間另外具有一個脫出通口;一扣合座,可沿著第二骨架桿的長度方向滑移地套設在該第二骨架桿上,包括一個朝向該主卡鉤單元的主卡掣壁,上述主卡掣壁具有一往該主卡鉤單元的鉤口嵌入且兩側分別與卡鉤的卡鉤部嵌卡的卡掣突部;一引控單元,安裝在第二骨架桿上,操控該扣合座由主卡鉤單元滑出脫出通口,扣合座的主卡掣壁和主卡鉤單元分離,并扣合座由一卡掣位置轉換到一非卡掣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來結合嬰兒車卡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嬰兒車還包括一支和第一骨架桿間隔的第三骨架桿,而第二骨架桿可在第一及第三骨架桿間樞擺移動,并借由卡鉤裝置和第一及第三骨架桿中的其中之一扣合,該卡鉤裝置還包含一個安裝在第三骨架桿上的副卡鉤單元,上述副卡鉤單元包括一個固定地安裝在第三骨架桿上并具有一安裝槽的基座,兩個左右間隔并可彈性復位地安裝在基座上的卡鉤,上述卡鉤都具有一個突出于基座的卡鉤部,以及一個由卡鉤部往基座方向延伸的連接部,在卡鉤的卡鉤部間具有一個朝向第二骨架桿的鉤口,于卡鉤的連接部間具有一個沿著第三骨架桿長度方向設置的脫出通口,而該扣合座還包括一朝向該副卡鉤單元的副卡掣壁,該副卡掣壁具有一個可和副卡鉤單元的卡鉤卡合的卡掣突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主卡鉤單元還包括一個安裝在基座的安裝槽內的卡鉤安裝座,以及兩支卡鉤安裝銷,其中該卡鉤安裝座具有一個卡鉤組裝塊,在卡鉤組裝塊上具有兩個左右間隔的限位槽,所述卡鉤還具有一個安裝在限位槽內并供卡鉤安裝銷穿過而形成樞擺支點的樞轉部,該主卡鉤單元還包括一個使卡鉤具有復位彈力的彈性扣片。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扣片具有兩個分別壓抵在所述卡鉤的連接部上的彈壓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嬰兒車的卡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卡鉤單元都包括一個安裝在基座的安裝槽內的卡鉤安裝座,以及兩支卡鉤安裝銷,該卡鉤安裝座具有一個卡鉤組裝塊,在每個卡鉤組裝塊上都具有兩個左右間隔的限位槽,所述卡鉤還具有一個安裝在限位槽內并供卡鉤安裝銷穿過而形成樞擺支點的樞轉部,所述卡鉤單元還包括一個使卡鉤具有復位彈力的彈性扣片。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脫出通口是沿著第一、二骨架桿結合狀態下的第二骨架桿長度方向設置。
專利摘要一種用來結合嬰兒車骨架桿的卡鉤裝置,使嬰兒車的兩支骨架桿以可分離方式連接,上述卡鉤裝置包含一安裝在其中一支骨架桿上的主卡鉤單元,以及安裝在另一支骨架上的一扣合座、一引控單元,其中該主卡鉤單元包括一個基座,以及兩個安裝在基座上并可彈性地復位的卡鉤,每個卡鉤都具有一個卡鉤部,以及一個由卡鉤部往基座延伸的連接部,在所述卡鉤的卡鉤部間具有一個鉤口,于卡鉤的連接部間具有一個脫出通口,而該扣合座包括一個可由鉤口通過而和卡鉤卡合的主卡掣壁,上述引控單元則可以帶動扣合座的卡掣壁由脫出通口移出。本實用新型利用左右相向的卡鉤來卡合的設計,不但可以縮小鉤合間隙及移退行程,也可以增進卡合時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B62B7/06GK2915624SQ200620121229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6日
發明者藍貫仁 申請人:藍貫仁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