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兒童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折疊式的兒童推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大部分的兒童推車,其位于前輪和后輪之間的底撐架的前后方 向長度是固定的,即使在折疊后也不會改變,而只能在高度方向或寬度方向上 進行折疊,折疊后的體積依然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折疊式兒童推車,在折疊后其前輪后輪之間的距 離會縮短。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折疊式兒童推車,包含車架、設置在該車架底部的前輪與后輪、能將 所述車架鎖定在展開狀態下的鎖定機構。所述的車架包含底撐架;左右一對 手推桿;上端部與所述手推桿相繞第五轉動軸轉動連接的左右一對側支架;上 端部與所述手推桿相繞第七轉動軸轉動連接的側連桿。當所述車架處于展開狀 態時,所述側支架與所述手推桿之間的連接點位于所述側連桿與所述手推桿之 間的連接點的上方。所述底撐架包含 一組四連桿機構,該四連桿機構的四根 桿件分別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在第一連接點、第二連接點、第三連接點、第四連 接點上繞第一轉動軸、第二轉動軸、第三轉動軸、第四轉動軸相轉動連接;底 桿,該底桿的前端部與所述側支架的下端部相繞第六轉動軸轉動連接,后端部 與所述四連桿機構中的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點和所述第四連接點的桿件相固定 連接。所述側連桿的下端部與所述四連桿機構相繞第二轉動軸轉動連接。
所述底撐架還包含左右一對后腳桿,所述后腳桿的前端部與所述四連桿機 構相固定連接,連接點位于所述第二連接點和所述第三連接點之間,所述后輪 安裝在所述后腳桿的后端部。
所述四連桿機構中,連接所述第三連接點和所述第四連接點的桿件為彈簧。
所述底撐架還包含左右一對前腳桿,所述前腳桿的內端部與所述底桿的前端部相固定連接,所述前輪安裝在所述前腳桿的外端部。
所述的鎖定機構設置在所述的手推桿與所述的側支架之間。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在折疊后,不僅髙度和寬度縮小,而且
前后距離也會縮短,比普通的折疊式兒童推車更為節省存放空間。
附圖1為本發明在展開狀態下的立體圖; 附圖2為本發明在展開狀態下的結構示意附圖3為本發明在折疊過程中的立體圖; 附圖4為本發明在折疊過程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明在折疊狀態下的立體圖; 附圖6為本發明在折疊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手推桿;2、側支架;3、側連桿;4、底撐架;5、前輪;6、后 輪;7、第一連桿;8、第二連桿;9、第三連桿;10、彈簧;11、前腳桿;12、 后腳桿;13、腳踏;14、蓬撐架;15、圍欄;16、第一連接點、17、第二連接 點;18、第三連接點;19、第四連接點;20、底桿;a、第一轉動軸;b、第二 轉動軸;C、第三轉動軸;d、第四轉動軸;e、第五轉動軸;f、第六轉動軸; g、第七轉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
本實施例中,車架主要桿件之間的連接關系如附圖2、 4、 6所示,包括 左右一對的手推桿1;
上端部與同側手推桿1的下端部相繞第五轉動軸e轉動連接的左右一對的 側支架2,這一對側支架2的底部通過橫向設置的腳踏13相固定連接;
上端部與同側手推桿1的下端部相繞第七轉動軸g轉動連接的左右一對側 連桿3,并且當車架處于展開狀態時,該側連桿3與手推桿1之間的連接點位置 比側支架2與手推桿l之間的連接點位置要低;
由一組四連桿機構、底桿20、前腳桿ll、后腳桿12構成的底撐架4。
上述四連桿機構由第一連桿7、第二連桿8、第三連桿9;彈簧10構成。 第一連桿7與第二連桿8繞第一轉動軸a相轉動連接,且連接點為第一連接點16;第二連桿8與第三連桿9繞第二轉動軸b相轉動連接,且連接點為第二連 接點17;第三連桿9與彈簧IO繞第三轉動軸c相轉動連接,且連接點為第三 連接點18;彈簧IO與第一連桿7繞第四轉動軸d相轉動連接,且連接點為第 四連接點19。
通過附圖1、 3、 5來詳細說明底撐架4的結構如下。
左右一對側連桿3的下端部均連接至第二連接點17上,并均繞第二轉動 軸b與四連桿機構相轉動連接。從外觀上看,這一對側連桿3圍成了 U字形。 底桿20的前端部與側支架2的底端部繞第六轉動軸相轉動連接,后端部與第 一連桿7的前端部相固定連接。第二連桿8為左右成對的設置,其上端部將底 桿20夾在中間并與底桿20和第一連桿7相轉動連接,下端部與側連桿3的下 端部以及第三連桿9在第二連接點17上相轉動連接。連接在第三連接點18 及第四連接點19之間的彈簧IO作為縱向延伸的桿件,能夠起到承重、減震的 作用。從第三連桿9的中部,朝兩側的后方分別延伸出一對后腳桿12,后輪6 安裝在后腳桿12的后端部。從腳踏13上,朝兩側分別延伸出一對前腳桿11, 前輪5安裝在前腳桿11的外端部。
在車架上還設置有蓬撐架14和圍欄15。蓬撐架14為倒U字形,其兩端 部分別與一對手推桿1的下端部相轉動連接。圍欄15同樣為倒U字形,其兩 端部分別與一對側支架2的上端部相轉動連接。
折疊時,手推桿1相對側支架2,繞第五轉動軸e朝前方彎折,同時通過 側連桿3帶動底撐架4上的四連桿機構壓縮成扁平狀,整個車架在高度方向上 被壓縮至如附圖5所示的折疊狀態。四連桿機構中的第三連桿9帶動后腳桿 12拉至前方,使得前輪5與后輪6之間的距離縮短,進一步減小了折疊后的 體積。折疊之后,蓬撐架H和圍欄15均被彎折成與手推桿1平行,并被夾在 手推桿1與側支架2之間,不會影響折疊后的車架厚度。
整個車架的折疊、展開鎖定是通過設置在手推桿1與所述的側支架2之間 的鎖定機構來實現的。本實施例中,在手推桿1和側支架2上分別設置有一對 鎖定面,當車架處于展開狀態時,鎖定面相互抵觸起到限位作用。
如上所述,我們完全按照本發明的宗旨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并非局限于 上述實施例和實施方法。相關技術領域的從業者可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許可的 范圍內進行不同的變化及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折疊式兒童推車,包含車架、設置在該車架底部的前輪(5)與后輪(6)、能將所述車架鎖定在展開狀態下的鎖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架包含底撐架(4);左右一對手推桿(1);上端部與所述手推桿(1)相繞第五轉動軸(e)轉動連接的左右一對側支架(2);上端部與所述手推桿(1)相繞第七轉動軸(g)轉動連接的側連桿(3),當所述車架處于展開狀態時,所述側支架(2)與所述手推桿(1)之間的連接點位于所述側連桿(3)與所述手推桿(1)之間的連接點的上方,所述底撐架(4)包含一組四連桿機構,該四連桿機構的四根桿件分別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在第一連接點(16)、第二連接點(17)、第三連接點(18)、第四連接點(19)上繞第一轉動軸(a)、第二轉動軸(b)、第三轉動軸(c)、第四轉動軸(d)相轉動連接;底桿(20),該底桿(20)的前端部與所述側支架(2)的下端部相繞第六轉動軸(f)轉動連接,后端部與所述四連桿機構中的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點(16)和所述第四連接點(19)的桿件相固定連接,所述側連桿(3)的下端部與所述四連桿機構相繞第二轉動軸(b)轉動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兒童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撐架(4) 還包含左右一對后腳桿(12),所述后腳桿(12)的前端部與所述四連桿機構 相固定連接,連接點位于所述第二連接點(17)和所述第三連接點(18)之間, 所述后輪(6)安裝在所述后腳桿(12)的后端部。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兒童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連桿機 構中,連接所述第三連接點U8)和所述第四連接點(19)的桿件為彈簧(IO)。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兒童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撐架(4) 還包含左右一對前腳桿(11),所述前腳桿(11)的內端部與所述底桿的前端 部相固定連接,所述前輪(5)安裝在所述前腳桿(11)的外端部。
5、 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折疊式兒童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鎖定機構設置在所述的手推桿(1)與所述的側支架(2)之間。
全文摘要
一種折疊式兒童推車,包含車架、設置在該車架底部的前輪與后輪。所述車架包含底撐架;左右一對手推桿;上端部與手推桿相繞第五轉動軸轉動連接的左右一對側支架;上端部與手推桿相繞第七轉動軸轉動連接的側連桿。當車架處于展開狀態時,側支架與手推桿之間的連接點位于側連桿與手推桿之間的連接點的上方。所述底撐架包含一組四連桿機構;底桿,該底桿的前端部與側支架的下端部相繞第六轉動軸轉動連接,后端部與四連桿機構中的連接第一連接點和第四連接點的桿件相固定連接。側連桿的下端部與四連桿機構相繞第二轉動軸轉動連接。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在折疊后的前后距離會縮短,因此節省了存放空間。
文檔編號B62B7/06GK101417663SQ200810136399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日
發明者傅月明 申請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