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地板邊梁交錯式搭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車身結構技術,具體涉及地板邊梁的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交通事故也節節攀升,在消費者的理性消費 以及國家強制性碰撞法規實施的大環境下,汽車行業對于碰撞的安全性能都十 分重視,因此,通過優化車身結構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并適應新 的碰撞法規,提高車身設計的被動安全性顯的尤為重要。
由于在正碰過程中,通過前防撞梁將碰撞力向左右縱梁傳遞,其中地板的 左右邊梁在能量傳遞過程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將沖擊能量分散至后部,若 邊梁強度不能保證,極易發生機艙中的發動機侵入乘員艙,危險到乘員的人生 安全。針對這種狀況,目前汽車生產商普遍在地板上采用型面復雜的地板邊梁 并增加加強件,或是增加材料料厚或采用更高強度的材料來達到提高車身的防 撞能力和抗變形能力,這樣就存在一些諸如零件成型困難,生產工藝復雜,生 產成本高,零件報廢率大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在不通過增加大型加強件或材料厚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更好的提高前 碰安全性,提高車身的抗變形能力,又能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本 實用新型提出在車身中部采用了被動安全結構設計的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汽車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結構,所述邊梁分為兩段焊接組成,兩段 邊梁在焊接端相互形成X型的搭接邊,兩搭接邊相互交錯焊接在一起。采用本結構設計,車輛在正碰過程中,若沖擊能量較強,在剝離了邊梁的 搭接邊焊點后,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繼續發揮傳遞、分散能量的作用,提高抗沖 擊能力,更好的保證乘員艙的安全空間。
同時,通過邊梁的"X型"交錯式搭接,可以提高車身的彎曲剛度和扭轉剛 度,保證了駕駛的舒適性。
該交錯式搭接結構不需要采用特殊工藝技術、增加工序或材料料厚,成型簡
單,容易實現,并且有利于前后地板的裝配,如圖2的裝配過程,可以看出,此結
構可以很好地控制裝配的精度。
圖1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結構及其斷面;
圖1A是圖1的A-A剖視圖;圖1B是圖1的B-B剖視圖2的(a)、 (b)、 (c)、 (d)是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的焊接配合過程圖; 圖3的(e)、 (f)、 (g)是車輛在正碰過程中,邊梁脫離侵入的運動過程圖; 其中1前地板邊梁左,2后地板邊梁左,3交錯式搭接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l、圖1A和圖1B,以左邊梁為例,汽車的地板邊梁是分前地板邊 梁左1和后地板邊梁左2兩段,本交錯式搭接結構是在兩段邊梁的焊接端相互 形成X型的搭接邊,兩搭接邊相互交錯焊接在一起,即形成圖1中3所示的交
錯式搭接區域。
具體焊接配合過程將圖2,把本設計中的前地板邊梁左1通過所在的前地 板總成固定在夾具上,將后地板邊梁左2通過所在的后地板總成一起沿負Z向 往下落,然后依次經過圖2所示的(a)、 (b)、 (c),直到(d)完成的整個配合 過程中,前地板邊梁左1與后地板邊梁左2類似于一個導向機構,便于安放的 準確性。同時,由于采用了交錯式結構,若兩者型面誤差太大,將導致后地板邊梁左2在下放過程中與前地板邊梁左1干涉而無法達到裝配要求,因此要求 兩者配合更精密,控制了前地板總成和后地板總成的配合精度。
若前碰能量十分強大,導致前地板邊梁左1與后地板邊梁左2在搭接區域
3中的焊點剝落而分離。如圖3的(e)、 (f)、 (g)所示,則兩者通過此交錯式結 構繼續發揮作用,將沖擊能量傳遞至車身后部,更好的保證乘員艙的安全空間。 可見,通過上述交錯式結構設計,使得兩個邊梁與對方在正反面都存在配 合關系,并且基本滿足等同接觸面,因此,在整車的運動過程中,保證了該區 域的扭轉剛度平衡且穩定,更好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駕駛舒適性。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結構,所述邊梁分為兩段焊接組成,其特征在于兩段邊梁在焊接端相互形成X型的搭接邊,兩搭接邊相互交錯焊接在一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地板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結構,所述邊梁分為兩段焊接組成,兩段邊梁在焊接端相互形成X型的搭接邊,兩搭接邊相互交錯焊接在一起。采用本結構設計,車輛在正碰過程中,若沖擊能量較強,在剝離了邊梁的搭接邊焊點后,邊梁的交錯式搭接繼續發揮傳遞、分散能量的作用,提高抗沖擊能力,更好的保證乘員艙的安全空間。同時,通過邊梁的“X型”交錯式搭接,可以提高車身的彎曲剛度和扭轉剛度,保證了駕駛的舒適性。該交錯式搭接結構不需要采用特殊工藝技術、增加工序或材料料厚,成型簡單,容易實現,并且有利于前后地板的裝配。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1317407SQ20082009911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9日
發明者唐殿菊, 可 李, 顧建明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