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在摩托車的前部安裝有一只用于照明的大燈和兩只用于轉彎提示的前轉向 燈,大燈安裝在大燈殼中。如圖7、圖8所示,在大燈殼兩側安裝有下擋風板, 在大燈殼上端的后部安裝有上擋風板,兩只前轉向燈通過前轉向燈的底座用螺釘 與上、下擋風板連接,使前轉向燈位于大燈的左右上角處,并位于大燈殼、上擋 風板及下擋風板之間。
由于前轉向燈僅通過其底座用螺釘與上、下擋風板連接,而前轉向燈燈罩與 大燈殼及上、下擋風板之間并無連接機構,故前轉向燈燈罩邊緣與大燈殼、上擋 風板、下擋風板結合處所形成的合縫質量全靠各塑料部件的成型精度來保證。由 于塑料部件在成型時存在模具的制造誤差和塑料的收縮變形,從而使前轉向燈燈 罩邊緣與大燈殼、上擋風板、下擋風板結合處所形成的合縫質量得不到可靠的保 證。特別是上擋風板與燈罩邊緣結合處正好位于上擋風板的末端邊緣,上擋風板 在此處的強度低,成型時此處變形較大,故使前轉向燈燈罩邊緣與上擋風板結合 處所形成的合縫質量較差,嚴重影響了摩托車的外觀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使摩托車前轉向 燈燈罩邊緣與上擋風板結合處所形成的合縫質量能夠得以可靠保證。
本實用新型所述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包括前轉向燈、大燈殼和上、 下擋風板,前轉向燈的底座通過螺釘與上、下擋風板連接,使前轉向燈位于大燈 殼、上擋風板及下擋風板之間,前轉向燈的燈罩的內表面設置有限位筋,其位于 與上擋風板形成合縫的燈罩邊緣處,并與該燈罩邊^^形成限位槽;在與燈罩邊緣 形成合縫的上擋風板的邊緣設置有翻邊,該翻邊位于所述限位槽中。本實用新型由于在與上擋風板形成合縫的燈罩邊緣處設置有限位槽,而在上 擋風板相對應的邊緣處設置有翻邊,安裝時是將該翻邊插卡在所述限位槽中,這 樣,前轉向燈燈罩邊緣與上擋風板之間的結合將非常緊密牢靠,使前轉向燈燈罩 邊緣與上擋風板結合處所形成的合縫既小又均勾,從而使該合縫的質量能夠得以 可靠的保證。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的主^f見圖2為圖1的右3見圖3為圖1的后i見圖4為圖1中A-A線的剖視放大圖5為前轉向燈燈罩的主視放大圖,該圖顯示了燈罩的內表面; 圖6為上擋風板的主視放大圖,該圖顯示了上擋風板的內表面; 圖7為現有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的主視圖; 圖8為圖7中B-B線的剖禍L;改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6所示,該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包括前轉向燈2、大燈殼 1和上、下擋風板4、 3,前轉向燈2的底座5通過螺4丁與上、下擋風板4、 3連 接,使前轉向燈2位于大燈殼1、上擋風板4及下擋風板3之間。在前轉向燈2 的燈罩9的內表面設置有一條與燈罩9聯為一體的限位筋6,其位于與上擋風板 4形成合縫的燈罩9邊緣處,并與該燈罩9邊緣平行,從而使該限位筋6與該燈 罩9邊緣形成一條寬度相等的限位槽8。在與燈罩9邊緣形成合縫的上擋風板4 的邊緣設置有翻邊7,該翻邊7位于所述限位槽8中,使燈罩9邊緣與上擋風板 4的邊緣進行緊密而牢靠的結合。
權利要求1、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包括前轉向燈(2)、大燈殼(1)和上、下擋風板(4、3),前轉向燈的底座(5)通過螺釘與上、下擋風板連接,使前轉向燈位于大燈殼、上擋風板及下擋風板之間,其特征在于前轉向燈的燈罩(9)的內表面設置有限位筋(6),其位于與上擋風板形成合縫的燈罩邊緣處,并與該燈罩邊緣形成限位槽(8);在與燈罩邊緣形成合縫的上擋風板的邊緣設置有翻邊(7),該翻邊位于所述限位槽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前轉向燈的安裝結構,包括前轉向燈、大燈殼和上、下擋風板,在前轉向燈的燈罩的內表面設置有限位筋,其位于與上擋風板形成合縫的燈罩邊緣處,并與該燈罩邊緣形成限位槽,在與燈罩邊緣形成合縫的上擋風板的邊緣設置有翻邊,該翻邊位于所述限位槽中。該安裝結構使前轉向燈燈罩邊緣與上擋風板之間的結合非常緊密牢靠,使前轉向燈燈罩邊緣與上擋風板結合處所形成的合縫既小又均勻,從而使該合縫的質量能夠得以可靠的保證。
文檔編號B62J6/02GK201283937SQ200820100289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1日
發明者廖治強 申請人:重慶宗申技術開發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