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腳踏車驅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驅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腳踏驅動裝置。
(二)
背景技術:
傳統腳踏車成周轉動存在不力角,當一側踏動腳蹬半周時,總是有上下兩點不吃 力,也就是弱力角和不力角,它在工作的半周中上下各占30度左右,也就是每工作一周都 要被120度的弱力角和不力角所困,而且成圓周工作的模式和固定長度的踏桿對使用者的 身高有一定要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依靠半圓周工作模式縮短工作周期和增加工作 效率的、腳踏桿可做伸縮調節的腳踏車驅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包括架體1、主動輪2、從動輪 3、傳動鏈4,主動軸5、從動軸6、兩個腳踏板7,還包括兩個棘輪8、兩個返空輪9、返空軸10、 兩條驅動拉鏈11、兩個腳踏桿12、固定件、連接件14和定止鈕15,主動輪2和兩個棘輪8通 過主動軸5連接形成動力傳輸模式,兩個棘輪8分別設置在主動輪2的兩側,兩個返空輪9 通過返空軸10連接形成動力傳輸模式,從動輪3固定設置在從動軸6上,兩個腳踏桿12的 尾端通過連接件14分別連接在從動軸6兩端,腳踏桿12的頭端連接有腳踏板7,主動軸5、 返空軸10和從動軸6從前向后依次設置在架體1上,主動軸5和從動軸6依靠固定件與架 體1連接,返空軸10通過連接件14與架體1連接,傳動鏈4將主動輪2和從動輪3連接起 來形成動力傳輸模式,驅動拉鏈11 一端固定連接在腳踏桿12上,另一端繞過同側棘輪8,繞 過同側返空輪9 一周后固定在同側返空輪9上,在驅動拉鏈與返空輪之間的固定點的返空 輪9里側面上設置有定止鈕15,其對應架體1上同樣設置有定止鈕15,一側驅動拉鏈11繞 過棘輪8自下向上繞在返空輪9上,則另一側驅動拉鏈11繞過棘輪8自上向下繞在返空輪 9上。 本實用新型還有這樣一些技術特征 1、所述的驅動拉鏈11和腳踏桿12之間連接有驅動桿16、拉動桿17、驅拉軸18 ; 2、所述的驅動桿16 —端與腳踏桿12尾端固定連接,并與腳踏桿12成垂直設置, 另一端通過連接件14和驅拉軸18與拉動桿17的一端相連接,拉動桿17的另一端與驅動 拉鏈ll的一端相連; 3、所述的腳踏桿12與腳踏板7之間設置有伸縮桿19 ; 4、所述的伸縮桿19與腳踏桿12之間為滑動連接,腳踏板7連接在伸縮桿19延伸
在腳踏桿12外的一端; 5、所述的腳踏桿12為月牙型; 6、所述的固定件為軸承; 7、所述的連接件14為軸承或軸套。[0013] 腳踏桿的月牙型結構能夠使其抗壓強度增加,并比相同強度的腳踏桿用料省。當 向下踩動腳踏桿時,腳踏桿帶動驅動桿向后拉動,撬動拉力桿和驅動拉鏈向后運行,從而使 棘輪和主動輪轉動,主動輪帶動從動輪使車向前行駛。當一側的拉鏈拉動返空輪轉動時,另 一側的返空輪將拉纏驅動拉鏈通過棘輪產生向前的拉力,通過拉力桿和驅動桿的拉動,使 腳踏桿向上運行,這樣往復運行便是這種車的原理。 本實用新型消除了傳統腳踏車成周轉動的不力角,將整個工作運行過程都變成強 力角,可提高工效三分之一左右。傳統腳踏車,每踩動一周大約100cm,而本實用新型在上下 運動大約80cm就可強過傳統的做工,從而縮短了工作周期,減輕了體力消耗。本實用新型 彌補了以往腳踏車不可半周工作用力的不足和不能縮短周長工作的不足,改進后可半行程 工作不必空返,而且腳踏桿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伸縮,從而更便于適應不同身高的人體。
圖1為實施方式的左側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方式的右側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方式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結合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包括架體1、主動輪2、從動輪3、傳動鏈4,主動軸 5、從動軸6、兩個腳踏板7,兩個棘輪8、兩個返空輪9、返空軸10、兩條驅動拉鏈11、兩個月 牙型腳踏桿12、三個軸承、六個軸套14、四個定止鈕15、兩個驅動桿16、兩個拉動桿17、兩 個拉驅軸18和兩個伸縮桿19。主動輪2和兩個棘輪8通過主動軸5連接形成動力傳輸模 式,兩個棘輪8分別設置在主動輪2的兩側,兩個返空輪9通過返空軸IO連接形成動力傳 輸模式,從動輪3固定設置在從動軸6上,兩個月牙型腳踏桿12的尾端通過兩個軸套14分 別連接在從動軸6的兩端,月牙型腳踏桿12滑動連接有伸縮桿19,伸縮桿19的頭端連接有 腳踏板7,主動軸5、返空軸10和從動軸6從前向后依次通過三個軸承連接在架體1上,傳 動鏈4將主動輪2和從動輪3連接起來形成動力傳輸模式,驅動桿16 —端與腳踏桿12尾 端固定連接,并與月牙型腳踏桿12成垂直設置,驅動桿16的另一端和拉動桿17的一端分 別通過兩個軸套14連接在驅拉軸18上,拉動桿17的另一端與驅動拉鏈11的一端相連,左 側驅動拉鏈11的另一端繞過左側棘輪8,自下向上繞過左側返空輪9 一周后固定在左側返 空輪9上,右側驅動拉鏈11的另一端繞過右側棘輪8,自上向下繞過右側返空輪9一周后 固定在右側返空輪9上,兩個定止鈕15設置在驅動拉鏈11與返空輪9相固定點的返空輪 9內側隨返空輪9轉動,另外兩個定止鈕分別設置在架體1的兩側。
權利要求腳踏車驅動裝置包括架體、主動輪、從動輪、傳動鏈,主動軸、從動軸、兩個腳踏板,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兩個棘輪、兩個返空輪、返空軸、兩條驅動拉鏈、兩個腳踏桿、固定件、連接件和定止鈕,主動輪和兩個棘輪通過主動軸連接形成動力傳輸模式,兩個棘輪分別設置在主動輪的兩側,兩個返空輪通過返空軸連接形成動力傳輸模式,從動輪固定設置在從動軸上,兩個腳踏桿的尾端通過連接件分別連接在從動軸兩端,腳踏桿的頭端連接有腳踏板,主動軸、返空軸和從動軸從前向后依次設置在架體上,主動軸和從動軸依靠固定件與架體連接,返空軸通過連接件與架體連接,傳動鏈將主動輪和從動輪連接起來形成動力傳輸模式,驅動拉鏈一端固定連接在腳踏桿上,另一端繞過同側棘輪,繞過同側返空輪一周后固定在同側返空輪上,在驅動拉鏈與返空輪之間的固定點的返空輪里側面上設置有定止鈕,其對應架體上同樣設置有定止鈕,一側驅動拉鏈繞過棘輪自下向上繞在返空輪上,則另一側驅動拉鏈繞過棘輪自上向下繞在返空輪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拉鏈和腳踏桿之間 連接有驅動桿、拉動桿、驅拉軸。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桿一端與腳踏桿尾 端固定連接,并與腳踏桿成垂直設置,另一端通過連接件和驅拉軸與拉動桿的一端相連接, 拉動桿的另一端與驅動拉鏈的一端相連。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踏桿與腳踏板之間設 置有伸縮桿。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縮桿與腳踏桿之間為 滑動連接,腳踏板連接在伸縮桿延伸在腳踏桿外的一端。
6. 根據權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腳踏桿為月 牙型。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為軸承。
8.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腳踏車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為軸承或軸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依靠半圓周工作模式縮短工作周期和增加工作效率的、腳踏桿可做伸縮調節的腳踏車驅動裝置。腳踏車驅動裝置包括架體、主動輪、從動輪、傳動鏈,主動軸、從動軸、兩個腳踏板,還包括兩個棘輪、兩個返空輪、返空軸、兩條驅動拉鏈、兩個月牙型腳踏桿、固定件、連接件和定止鈕,月牙型腳踏桿通過驅動拉鏈帶動兩側棘輪和返空輪做往復運動,棘輪將動力傳輸給主動輪,使整個裝置運動起來。本實用新型消除了傳統腳踏車成周轉動的不力角,將整個工作運行過程都變成強力角,可提高工效三分之一左右。
文檔編號B62M1/24GK201457662SQ20092010016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7日
發明者顏世國 申請人:顏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