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翻轉式折疊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自行車,尤其涉及一種翻轉式折疊自行車。
背景技術:
近幾年隨著能源短缺及環保意識的抬頭,目前騎乘自行車儼然已成為現代人最熱 門的休閑活動的一,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車種類及形式相當多,其中折疊式自行車由于可折 疊而縮短車架的長度,因此,在收納及攜帶上相當方便且節省空間;現有折疊式自行車主要是在主管體及座管間設有一旋轉收折裝置,使車架可進行 旋轉折疊收納,然而,由于現有自行車的車架所承受的力量為一垂直向下的重力,所以,使 用時容易在該旋轉收折裝置處產生應力集中的現象,進而對于使用人造成安全上的疑慮, 因此,本實用新型針于現有折疊自行車的旋轉收折裝置結構強度不足的缺點,進一步著手 設計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折疊自行車旋轉收折裝置結 構強度不足的缺點,而提供一種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借由精簡的結構配置方式,構成一可 提高結構強度且可使前、后輪于折疊后平行設置而方便搬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包含有一前車架、一翻轉裝置及一 后車架,其中所述的前車架設有一主管體、一前輪及一手把,該主管體于底部成形有一具兩自 由端的前叉,該主管體于靠近前叉處設有一貫穿主管體前、后側的主管體快拆裝置,該前輪 設有一與該主管體前叉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而該手把與該主管體頂部相套合且于兩端 各設有一剎車握把;所述的翻轉裝置滑動地與該前車架相結合且設有一套筒、一翻轉座及一結合架, 該套筒滑動地套設于該前車架的主管體上,該套筒于頂部設有一結合板,于該結合板的一 側邊橫向設有一翻轉快拆裝置,該翻轉座可轉動地與該套筒相結合,且于頂部的一側邊可 樞轉地與該套筒結合板異于該翻轉快拆裝置的一側邊相結合,而頂部的另一側邊設有兩分 別與該翻轉快拆裝置相卡合的扣合孔,該翻轉座于底部設有兩分別與該主管體快拆裝置相 卡合的卡孔,而該結合架與該翻轉座的后側面相固設結合且設有兩朝后延伸的結合臂;所述的后車架與該翻轉裝置相結合且設有一下管、一后輪、一座管及一五通管,該 下管可轉動地與該翻轉裝置相結合且設有一轉筒、一套管及一后叉,該轉筒設于下管的前 端且與該結合架的兩結合臂相樞設結合,而該套管朝上成形于該下管的中段處且于頂端套 設有一座管快拆裝置,而該后叉與該套管相結合且設有兩朝后延伸的自由端,該后輪設有 一與該下管后叉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而該后輪輪軸的另一端設有一后齒盤,該座管與 該下管的套管相套設結合,該五通管橫向成形于該下管的套管底端處,于該五通管的一側設有一與該后輪后齒盤相對應的前齒盤及一鏈條,并于該五通管的兩端各設有一腳踏板。本實用新型可以進一步采用以下的技術措施來實現所述的前輪于該輪軸的一端設有一伸出該前叉自由端的結合筒,該結合筒于靠近 外端的內表面形成有一環形的卡設環,而該后輪在輪軸異于前輪輪軸設有結合筒的一端凸 設有一可套設于該結合筒內且與該卡設環相扣合的結合柱。其中一所述的剎車握把呈可分離地與該手把相套設結合,該剎車握把于手把內軸 向固設有一軌條,該軌條貫穿設有一長孔,而該剎車握把的一端橫向設有一穿設于軌條長 孔中的滑桿,使該剎車握把可相對該手把滑動及折疊,該手把在與該剎車握把相結合處套 設有一握把快拆裝置。所述的翻轉座于靠近該扣合孔及該卡孔的周緣處各設有一弧形導面,且該主管體 快拆裝置及該翻轉快拆裝置分別設有與該卡孔弧形導面及該扣合孔弧形導面相配合的弧 形面。所述的座管設有一內管、一外管及一坐墊,該內管可滑動地套設于該套管內,該內 管于靠近內端處的外表面設有一長槽,且于該長槽內設有一與該套管相固設的結合栓,而 該外管呈可折疊地與該內管的外端相樞設結合,該坐墊設于該外管的頂端處。所述的手把為一與該主管體頂部相套設結合的T形管體,而該套筒的結合板為一 略呈方形的板體,該翻轉座為一可轉動地與該套筒相結合的U形座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包括一、本實用新型于該主管體的前端配合重力向下的方式設置結構強度高的該翻轉 裝置,可有效避免現有折疊自行車容易在旋轉收折裝置處產生應力集中的現象,進而提供 一可提高結構強度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二、本實用新型翻轉式折疊自行車于折疊時,通過該翻轉座可相對該下管轉動及 該主管體相對該翻轉座轉動的方式,即可方便地將該前輪與該后輪平行并排,讓使用人可 輕松地對于折疊自行車進行攜帶及搬運,進而提供一可使前、后輪于折疊后平行設置而方 便搬運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三、本實用新型翻轉式折疊自行車,通過各弧形導面與對應弧形面相配合的方式, 可提供一快速定向及定位的功效,讓使用人在展開自行車時,可迅速地將該翻轉座與該主 管體相固設結合,有效地節省組裝所需的時間。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 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外觀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外觀立體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翻轉裝置相對前車架滑動的操作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翻轉裝置相對前車架滑動的局部放大側視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翻轉裝置相對后車架轉動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前車架主管體相對翻轉裝置轉動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前車架主管體相對翻轉裝置轉動的局部放大側視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前輪與后輪經折疊后相平行的立體外觀操作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坐管相對下管折疊的操作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剎車握把相對手把折疊的操作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1是本實用新型前輪與后輪相結合的操作立體外觀示意圖。圖12是本實用新型前輪與后輪相結合的局部后視示意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前輪與后輪相結合的剖面側視示意圖。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主管體快拆裝置與翻轉座結合的局部剖面側視圖。10 前車架11 主管體111 前叉112:主管體快拆裝置113:弧形面12:前輪121 輪軸122 結合筒123 卡設環13 手把131 剎車握把132 軌條133 長孔134 滑桿135 握把快拆裝置20:翻轉裝置21 套筒211 結合板212 翻轉快拆裝置22 翻轉座221 扣合孔222 卡孔223 弧形導面224 弧形導面23 結合架231 結合臂30 后車架31 下管311 轉筒312 套管[0066]313后叉[0067]314座管快拆裝置[0068]32 后輪[0069]321輪軸[0070]322結合柱[0071]323后齒盤[0072]33 座管[0073]331內管[0074]332外管[0075]333坐墊[0076]334長槽[0077]335結合栓[0078]34 五通管[0079]341前齒盤[0080]342鏈條[0081]343腳踏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一種翻轉式折疊自行車,請配合參看圖1及圖2所示,由圖中可 看出本實用新型翻轉式折疊自行車設有一前車架10、一翻轉裝置20及一后車架30,其中所述的前車架10設有一主管體11、一前輪12及一手把13,其中該主管體11于底 部成形有一具兩自由端的前叉11,該主管體11于靠近該前叉11處設有一貫穿主管體11 前、后側的主管體快拆裝置112;前述的前輪12設有一可轉動地與該主管體11前叉11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 121,較佳地,如圖1及圖11所示,該前輪12于該輪軸121的一端設有一伸出該前叉11自 由端的結合筒122,其中該結合筒122于靠近外端的內表面形成有一環形的卡設環123 ;前述的手把13為一與該主管體11頂部相套設結合的T形管體,該手把13于兩端 各設有一剎車握把131,較佳地,如圖10所示,其中一剎車握把131呈可分離地與該手把13 相套設結合,該剎車握把131于該手把13內軸向固設有一軌條132,該軌條132貫穿設有一 長孔133,而該剎車握把131的一端橫向設有一穿設于該軌條132長孔133中的滑桿134, 使該剎車握把131可相對該手把13滑動及折疊,較佳地,該手把13在與該剎車握把131相 結合處套設有一握把快拆裝置135 ;所述的翻轉裝置20可滑動地與該前車架10相結合且設有一套筒21、一翻轉座22 及一結合架23,請配合參看如圖7所示,該套筒21可滑動地套設于該前車架10的主管體 11上,該套筒21的頂部設有一略呈方形的結合板211,該結合板211于一側邊橫向設有一 翻轉快拆裝置212 ;所述的翻轉座22為一可轉動地與該套筒21相結合的U形座體,該翻轉座22頂部 的一側邊可樞轉地與該套筒21結合板211異于該翻轉快拆裝置212的一側邊相結合,而該 翻轉座22頂部的另一側邊設有兩分別與該翻轉快拆裝置212相卡合的扣合孔221,另該翻轉座22于底部設有兩分別與該主管體快拆裝置112相卡合的卡孔222,較佳地,如圖14所 示,該翻轉座22于靠近該扣合孔221及該卡孔222的周緣處各設有一弧形導面223,224,且 該主管體快拆裝置112及該翻轉快拆裝置212分別設有與該卡孔222弧形導面224及該扣 合孔221弧形導面223相配合的弧形面113,而該結合架23與該翻轉座22的后側面相固設 結合且設有兩朝后延伸的結合臂231 ;所述的后車架30與該翻轉裝置20相結合且設有一下管31、一后輪32、一座管33 及一五通管34,其中該下管31可轉動地與該翻轉裝置20相結合且設有一轉筒311、一套管 312及一后叉313,該轉筒311設于該下管31的前端且與該結合架23的兩結合臂231相樞 設結合,使該下管31可相對該翻轉裝置20樞轉,而該套管312朝上成形于該下管31的中 段處且于頂端套設有一座管快拆裝置314,而該后叉313與該套管312相結合且設有兩朝后 延伸的自由端;所述的后輪32設有一可轉動地與該下管31后叉313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321, 較佳地,如圖12及圖13所示,該后輪32在該輪軸321異于該前輪12輪軸121設有結合筒 122的一端凸設有一可套設于該結合筒122內且與該卡設環123相扣合的結合柱322,而該 后輪32輪軸321的另一端設有一后齒盤323 ;所述的座管33與該下管31的套管312相套設結合,較佳地,如圖9所示,該座管 33設有一內管331、一外管332及一坐墊333,其中該內管331可滑動地套設于該套管312 內,該內管331于靠近內端處的外表面設有一長槽334,且于該長槽334內設有一與該套管 312相固設的結合栓335,而該外管332呈可折疊地與該內管331的外端相樞設結合,該坐 墊333設于該外管332的頂端處;所述的五通管34橫向成形于該下管31的套管312底端處,于該五通管34的一側 設有一與該后輪32后齒盤323相對應的前齒盤341及一鏈條342,并于該五通管34的兩端 各設有一腳踏板343。本實用新型于折拆疊收納時,請配合參看如圖3至圖10所示,先松開該主管體快 拆裝置112,使該翻轉座22與該主管體11相分離,并借由抬起該下管31的方式,使該套筒 21及該翻轉座22沿著該主管體11朝該手把13的方向滑動,當該套筒21及該翻轉座22如 圖4所示移動至該手把13下方處時,如圖5所示,將該結合架23相對該下管31轉筒311 轉動,讓該翻轉座22、該套筒21及該主管體11移動至該轉筒311的一側,進而使該翻轉座 22及該轉筒311呈一水平設置的結構形態,此時,松開該翻轉快拆裝置212使該主管體11 及該套筒21如圖6及圖7所示可相對該翻轉座22朝后轉動,進而讓該前輪12如圖8所示 移動至該后輪32的一側;請配合參看如圖11至圖13所示,當該前輪12移動至該后輪32的一側時,使該后 輪32的結合柱322可卡設于該結合筒122的卡設環123中,使兩輪體12,32可呈一平行并 列的設置方式,而不會任意的偏擺,當兩輪體12,32通過該結合筒122與該結合柱322而相 平行固設后,如圖9所示松開該座管快拆裝置314,使該座管33的內管331可通過該長槽 334相對該結合栓335移動的方式伸設出該套管312外,進而讓該外管332可相對該內管 331朝上彎折,使該坐墊333朝該下管31及該主管體11的方向移動,再如圖10所示,松開 該握把快拆裝置135,使該剎車握把131的滑桿134可沿著該軌條132的長孔133滑動,讓 該剎車握把131可相對該手把13往外移動并朝下彎折,即完成本實用新型翻轉式折疊自行車的折疊操作,不僅在折疊操作上相當方便,且可使兩輪體12,32于折疊后呈一平形并列 的設置形態,讓使用人可方便地進行攜帶及搬運;再則,于該翻轉座22扣合孔221及該卡孔222周緣設置弧形導面223,224,及于該 主管體快拆裝置112及該翻轉快拆裝置212分別設有與各弧形導面223,224相配合弧形面 113的結構配置方式,可提供一快速定向及定位的功效,讓使用人在展開自行車時,可迅速 地將該翻轉座22與該主管體11相固設結合,有效地節省組裝所需的時間,且于該主管體11 前端配合重力向下的方式設置結構強度高的該翻轉裝置20,可有效避免現有折疊自行車容 易在旋轉收折裝置處產生應力集中的現象,進而提供一可安全使用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人員,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方案的范圍 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內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前車架、一翻轉裝置及一后車架,其中所述的前車架設有一主管體、一前輪及一手把,該主管體于底部成形有一具兩自由端的前叉,該主管體于靠近前叉處設有一貫穿主管體前、后側的主管體快拆裝置,該前輪設有一與該主管體前叉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而該手把與該主管體頂部相套合且于兩端各設有一剎車握把;所述的翻轉裝置滑動地與該前車架相結合且設有一套筒、一翻轉座及一結合架,該套筒滑動地套設于該前車架的主管體上,該套筒于頂部設有一結合板,于該結合板的一側邊橫向設有一翻轉快拆裝置,該翻轉座可轉動地與該套筒相結合,且于頂部的一側邊可樞轉地與該套筒結合板異于該翻轉快拆裝置的一側邊相結合,而頂部的另一側邊設有兩分別與該翻轉快拆裝置相卡合的扣合孔,該翻轉座于底部設有兩分別與該主管體快拆裝置相卡合的卡孔,而該結合架與該翻轉座的后側面相固設結合且設有兩朝后延伸的結合臂;所述的后車架與該翻轉裝置相結合且設有一下管、一后輪、一座管及一五通管,該下管可轉動地與該翻轉裝置相結合且設有一轉筒、一套管及一后叉,該轉筒設于下管的前端且與該結合架的兩結合臂相樞設結合,而該套管朝上成形于該下管的中段處且于頂端套設有一座管快拆裝置,而該后叉與該套管相結合且設有兩朝后延伸的自由端,該后輪設有一與該下管后叉兩自由端相結合的輪軸,而該后輪輪軸的另一端設有一后齒盤,該座管與該下管的套管相套設結合,該五通管橫向成形于該下管的套管底端處,于該五通管的一側設有一與該后輪后齒盤相對應的前齒盤及一鏈條,并于該五通管的兩端各設有一腳踏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輪于該輪軸的一 端設有一伸出該前叉自由端的結合筒,該結合筒于靠近外端的內表面形成有一環形的卡設 環,而該后輪在輪軸異于前輪輪軸設有結合筒的一端凸設有一可套設于該結合筒內且與該 卡設環相扣合的結合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的剎車握把呈 可分離地與該手把相套設結合,該剎車握把于手把內軸向固設有一軌條,該軌條貫穿設有 一長孔,而該剎車握把的一端橫向設有一穿設于軌條長孔中的滑桿,使該剎車握把可相對 該手把滑動及折疊,該手把在與該剎車握把相結合處套設有一握把快拆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轉座于靠近該扣 合孔及該卡孔的周緣處各設有一弧形導面,且該主管體快拆裝置及該翻轉快拆裝置分別設 有與該卡孔弧形導面及該扣合孔弧形導面相配合的弧形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管設有一內管、一 外管及一坐墊,該內管可滑動地套設于該套管內,該內管于靠近內端處的外表面設有一長 槽,且于該長槽內設有一與該套管相固設的結合栓,而該外管呈可折疊地與該內管的外端 相樞設結合,該坐墊設于該外管的頂端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為一與該主管 體頂部相套設結合的T形管體,而該套筒的結合板為一略呈方形的板體,該翻轉座為一可 轉動地與該套筒相結合的U形座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的剎車握把呈 可分離地與該手把相套設結合,該剎車握把于手把內軸向固設有一軌條,該軌條貫穿設有2一長孔,而該剎車握把的一端橫向設有一穿設于軌條長孔中的滑桿,使該剎車握把可相對 該手把滑動及折疊,該手把在與該剎車握把相結合處套設有一握把快拆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轉座于靠近該扣 合孔及該卡孔的周緣處各設有一弧形導面,且該主管體快拆裝置及該翻轉快拆裝置分別設 有與該卡孔弧形導面及該扣合孔弧形導面相配合的弧形面。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管設有一內管、一 外管及一坐墊,該內管可滑動地套設于該套管內,該內管于靠近內端處的外表面設有一長 槽,且于該長槽內設有一與該套管相固設的結合栓,而該外管呈可折疊地與該內管的外端 相樞設結合,該坐墊設于該外管的頂端處。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把為一與該主管 體頂部相套設結合的T形管體,而該套筒的結合板為一略呈方形的板體,該翻轉座為一可 轉動地與該套筒相結合的U形座體。
專利摘要一種翻轉式折疊自行車,其設有一前車架、一翻轉裝置及一后車架,前車架有一主管體、一前輪及一手把,翻轉裝置滑動地與前車架相結合且設有一套筒、一翻轉座及一結合架,套筒滑動地套設于主管體上,翻轉座轉動地與套筒相結合,而結合架與翻轉座的后側面相固設結合,后車架與翻轉裝置相結合且有一下管、一后輪、一座管及一五通管,下管轉動地與翻轉裝置相結合,座管與下管相套設結合,五通管橫向成形于下管的套管底端,主管體的前端配合重力向下的方式設置結構強度高的翻轉裝置。本實用新型可提高結構強度且可使前、后輪于折疊后平行設置而方便搬運。
文檔編號B62K15/00GK201670316SQ20102012910
公開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2日
發明者黃忠信 申請人:精創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