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主要是針對普通自行車座墊為固定且剛性設置,造成騎乘者大腿與座墊摩擦產生擦傷或不舒適感所進行的發明,本發明主要是由一座墊本體、一座墊架、一鎖桿、及一快拆單元所組成,藉由該座墊本體具有兩相互分離的撐部,且各該撐部得以隨著騎乘者的踩踏而移動變形,藉以防止在騎乘過程中,騎乘者的大腿內側與座墊過度摩擦所造成的傷害,同時降低在騎乘過程中因摩擦造成的不舒適感受。
【專利說明】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自行車座墊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現有自行車的各型座墊皆是固定且剛性的設置,因此,對于男性騎乘者而言,在騎乘上會造成男性鼠蹊部的器官(生殖器)產生壓力、摩擦、或大腿內側產生摩擦等不舒適的感受,甚至傷及大腿內側的皮膚,對于女性而言,同樣會造成大腿內側與座墊產生摩擦不舒適的感受及造成大腿內側皮膚的擦傷。為此,該座墊在設計上有直接順大腿及臀部的形狀,而設計出有兩片的結構體,配合座墊架的分離設計,而使該座墊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動作而位移,如此結構過于復雜造成制作及組裝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藉以降低在騎乘過程中所造成的不舒適感受。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防止在騎乘過程中,騎乘者的大腿內側與座墊過度摩擦所造成的傷害。
[0005]本發明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主要快速換裝座墊因應不同需求,降低該座墊的制作及組裝成本。
[0006]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包含:
[0007]—座墊本體,具有一座部、兩設于該座部下方的結合部、兩由該座部同向延伸且相距一距離的撐部、一連接該兩撐部內側緣的凹部,該凹部具有一設于該凹部底部的剖槽,該凹部的前端設有一立片;
[0008]—座墊架,設于該座墊本體下方,并具有兩桿部、兩分別設于該桿部一端且結合于該結合部的后架部、及一連接該兩桿部另一端且跨置于該剖槽的前架部;
[0009]一鎖桿,一端具有一勾設于該座墊架前架部的勾部、另一端具有一鎖部;
[0010]一快拆單元,包含一樞塊及一偏心柄,該樞塊具有一可供該鎖部螺合的螺孔,該偏心柄具有一軸部及一柄部,該軸部是靠抵于該座墊本體立片的外側,并具有一偏離軸部的軸心且供該樞塊樞設的偏心孔,該柄部是連接該軸部,扳動該柄部使該鎖桿的勾部勾設或脫離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
[0011]較佳地,所述座墊本體的各結合部具有一槽口朝向該剖槽的插槽,且各該插槽是供該座墊架的后架部插置定位。
[0012]較佳地,所述凹部具有一連接其中一該撐部內側緣的第一側片、一連接另一該撐部內側緣的第二側片、一連接該第一、二側片之間并界定出一凹槽的底片、一連接該底片及該第一、二側片之間的該立片、及一設于該第一、二側片及該底面并與該凹槽相通的該剖槽,且該座墊架的前架部是跨置于該剖槽內,并部份位于該凹槽內。
[0013]較佳地,所述座墊本體的立片凹設有一供該鎖桿跨置的缺口。
[0014]較佳地,所述鎖桿的鎖部具有外螺紋,以螺合于該樞塊的螺孔。
[0015]較佳地,當所述偏心柄的柄部朝該座墊本體的立片方向扳動時,該樞塊遠離該立片,俾使該鎖桿的勾部勾設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當該偏心柄的柄部朝該座墊本體的立片反方向扳動時,該樞塊靠近該立片,俾使該鎖桿的勾部脫離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
[0016]較佳地,所述凹槽設有一通孔,且該通孔較該剖槽更靠近該座部。
[0017]本發明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藉由座墊本體具有兩相互分離的撐部,且各該撐部得以隨著騎乘者的踩踏而移動變形,藉以防止在騎乘過程中,騎乘者的大腿內側與座墊過度摩擦所造成的傷害,同時降低在騎乘過程中因摩擦造成的不舒適感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分解圖。
[0019]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組合圖。
[0020]圖3是圖2線段3-3的剖面圖。
[0021]圖4是圖2線段4-4的剖面圖。
[0022]圖5是本發明的側視圖,顯示未組裝快拆單元的結合狀態。
[0023]圖6是本發明的作動示意圖,顯示右腳向下踩踏的狀態。
[0024]圖7是本發明的作動示意圖,顯示左腳向下踩踏的狀態。
[0025]圖8是本發明的剖面圖,顯示快拆單元拆離的狀態。
[0026]圖9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狀態,顯示座墊架的各桿部繞設有一彈簧段的狀態。
[0027]圖10是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狀態,顯示于該座墊本體的凹槽設有一通孔的狀態。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20是座墊本體 21是座部
[0030]22是結合部221是插槽
[0031]23是距離24是撐部
[0032]25是凹部251是第一側片
[0033]252是第二側片 253是底片
[0034]254是凹槽255是立片
[0035]255a是缺口256是剖槽
[0036]257是通孔
[0037]30是座墊架31是桿部
[0038]311是彈簧段 32是后架部
[0039]33是前架部
[0040]40是鎖桿41是勾部
[0041]42是鎖部
[0042]50是快拆單元 51是樞塊
[0043]511是螺孔52是偏心柄[0044]521是軸部521a是偏心孔
[0045]522是柄部
[0046]91是左大腿 92是右大腿【具體實施方式】
[0047]參閱圖1至 5,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主要是由一座墊本體20、一座墊架30、一鎖桿40、及一快拆單元50所組成,其中:
[0048]所述座墊本體20,具有一供騎乘者臀部(圖上未示)乘坐的座部21、兩設于該座部21下方的結合部22、兩由該座部21同向延伸且相距一距離23的撐部24、一連接該兩撐部24內側緣的凹部25,該凹部25具有一連接其中一該撐部24內側緣的第一側片251、一連接另一該撐部24內側緣的第二側片252、一連接該第一、二側片251、252之間并界定出一凹槽254的底片253、一連接該底片253及該第一、二側片251、252之間且凹設有一缺口255a的立片255、及一設于該第一、二側片251、252及該底面253并與該凹槽254相通的剖槽256 ;其中各該撐部24是用以支撐騎乘者的左、右大腿91、92且為各自獨立而僅藉由該凹部25相連的支撐體,各該結合部22具有一槽口朝向該剖槽256的插槽221。
[0049]所述座墊架30,設于該座墊本體20下方,并具有兩桿部31、兩分別設于該桿部31一端且插置定位該結合部22插槽221的后架部32、及一連接該兩桿部31另一端且跨置于該剖槽255而部份位于該凹槽254內的前架部33。
[0050]所述鎖桿40,是設于該座墊本體20的凹槽254,該鎖桿40 —端具有一勾設于該座墊架30前架部33的勾部41、另一端是跨置于該座墊本體立片的缺口,并具有一鎖部42,且該鎖部42具有外螺紋。
[0051]所述快拆單兀50,包含一樞塊51及一偏心柄52,該樞塊51具有一可供該鎖桿40鎖部42螺合的螺孔511,該螺孔511具有一與該鎖部42外螺紋螺合的內螺紋,該偏心柄52具有一軸部521及一柄部522,該軸部521是靠抵于該座墊本體20立片255的外側,并具有一偏離軸部521的軸心且供該樞塊51樞設的偏心孔521a,該柄部522是連接該軸部521,扳動該柄部522使該鎖桿40的勾部41勾設或脫離于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當該偏心柄52的柄部522朝該座墊本體20的立片255方向扳動時,該樞塊51遠離該立片255,進而帶動該鎖桿40的勾部41朝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方向位移,俾使該鎖桿40的勾部41勾設于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其狀態如圖3所示。參閱圖8所示,當該偏心柄52的柄部522朝該座墊本體20的立片255反方向扳動時,該樞塊51靠近該立片255,進而帶動該鎖桿40的勾部41朝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反方向位移,讓該快拆單元50得以脫離該立片255及該鎖桿40脫離該立片255的缺口 255a,最終使該鎖桿40的勾部41脫離于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
[0052]以上所述即為本發明實施例各主要構件的結構及其組態說明。至于本發明實施例的作動方式及其功效作以下說明。
[0053]參閱圖2、4、5、6,當騎乘者乘坐該座墊并右腳向下踩踏時,由于該座墊本體20的兩撐部24相距有一距離23、且分別由該凹部25的第一、二側片251、252向外成形而為各自獨立可彈性作動的支撐體,因此,對應右大腿92的撐部24則被向下帶動,同時帶動該第一側片251向外彎折,同樣的,參閱圖4、7,當騎乘者的左腳向下踩踏時,對應左大腿91的撐部24則被向下帶動以及該第二側片252產生向外彎折的連動,是以,本發明的座墊確實得以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藉以防止在騎乘過程中,騎乘者的大腿內側與座墊過度摩擦所造成的傷害,同時降低在騎乘過程中因摩擦造成的不舒適感受。
[0054]參閱圖5至7,由于該座墊本體20的兩撐部24是藉由該凹部25相連,因此,當騎乘者乘坐該座墊并向下踩踏,而帶動該兩撐部24向下偏擺時,該兩撐部24仍被該凹部25所牽制住,而限定了該座墊本體20的兩撐部24之間的距離,避免該兩撐部24相互靠近而磨損、以及該兩撐部24相互過度分離,而產生過度變形損壞,除此之外,參閱圖2、4,由于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是跨置于該座墊本體20的剖槽255,并使該凹部25的第一、二側片251、252位于該座墊架30的兩桿部31之間,因此,該座墊本體20的兩撐部24帶動該第一、二側片251、252向外彎折時,該第一、二側片251、252則受限于該座墊架30的兩桿部31之間,同樣得以限定該座墊本體20的兩撐部24之間的距離,避免該兩撐部24相互靠近而磨損、以及該兩撐部24相互過度分離,而產生過度變形損壞。
[0055]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發明是由座墊本體20、座墊架30、鎖桿40、及快拆單元50所組成,構件簡單,可降低制作成本,且在組裝時僅需先將該座墊架30的后架部32插置定位該座墊本體20的結合部22,再將該座墊架30的前架部33跨置于該座墊本體20的剖槽255,隨后將該鎖桿40與該快拆單元50結合,最后扳動該快拆單元50,使該鎖桿40的勾部41勾設于該前架部33,即可組裝完畢,藉以降低該座墊的組裝成本,更可方便因應不同需要快速換裝不同形態的座墊本體20,以符合路況或使用者特殊的需求者。
[0056]參閱圖9所示,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另一種實施狀態,其主要于該座墊架30的各桿部31繞設有一彈簧段311,藉以提升該座墊架30使用的彈性范圍。
[0057]參閱圖10所示,顯示本發明實施例再另一種實施狀態,其主要于該座墊本體20的凹槽254設有一通孔257,而該通孔257與該剖槽分別相對于該凹槽254的兩側,且該通孔257較該剖槽256更靠近該座部21,據此,當氣流進入該座墊本體20的凹槽254內部時,氣流得以通過該通孔257而排出于該凹槽254內部,藉以降低風阻并增加氣流的流通量以提高散熱的效果。
[0058]綜上所述,上述各實施例及圖示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發明權利保護范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墊本體,具有一座部、兩設于該座部下方的結合部、兩由該座部同向延伸且相距一距離的撐部、一連接該兩撐部內側緣的凹部,該凹部具有一設于該凹部底部的剖槽,該凹部的前端設有一立片; 一座墊架,設于該座墊本體下方,并具有兩桿部、兩分別設于該桿部一端且結合于該結合部的后架部、及一連接該兩桿部另一端且跨置于該剖槽的前架部; 一鎖桿,一端具有一勾設于該座墊架前架部的勾部、另一端具有一鎖部; 一,決拆單兀,包含一樞塊及一偏心柄,該樞塊具有一可供該鎖部螺合的螺孔,該偏心柄具有一軸部及一柄部,該軸部是靠抵于該座墊本體立片的外側,并具有一偏離軸部的軸心且供該樞塊樞設的偏心孔,該柄部是連接該軸部,扳動該柄部使該鎖桿的勾部勾設或脫離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墊本體的各結合部具有一槽口朝向該剖槽的插槽,且各該插槽是供該座墊架的后架部插置定位。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一連接其中一該撐部內側緣的第一側片、一連接另一該撐部內側緣的第二側片、一連接該第一、二側片之間并界定出一凹槽的底片、一連接該底片及該第一、二側片之間的該立片、及一設于該第一、二側片及該底面并與該凹槽相通的該剖槽,且該座墊架的前架部是跨置于該剖槽內,并部份位于該凹槽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墊本體的立片凹設有一供該鎖桿跨置的缺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桿的鎖部具有外螺紋,以螺合于該樞塊的螺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偏心柄的柄部朝該座墊本體的立片方向扳動時,該樞塊遠離該立片,使該鎖桿的勾部勾設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當該偏心柄的柄部朝該座墊本體的立片反方向扳動時,該樞塊靠近該立片,俾使該鎖桿的勾部脫離于該座墊架的前架部。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配合騎乘者大腿內側移動變形的自行車座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設有一通孔,且該通孔較該剖槽更靠近該座部。
【文檔編號】B62J1/18GK103693132SQ20121036775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8日
【發明者】許國忠 申請人:瑞振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