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及
>J-U ρ α裝直。
背景技術:
汽車作為最常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能源供給的日益緊缺,開發節能汽車產品是很多汽車廠家的必經之路,且需要高效的利用能源,使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優化,此時需要合適的評價體系來評價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通過該評價結果對汽車動力總成的各部件及其參數進行調整,以提高現有的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基于汽車運行工況的多樣化,不同種類或同種類不同型號的汽車在不同使用場合需要對動力總成參數進行調整,以適應某些特定工況,但是,如何調整和其效果是否最好,往往缺乏手段來評價。因此,需要更為準確地評價某特定用途的某種型號的汽車的動力總成效能匹配優化程度,且能為進一步優化動力總成匹配度提供指導,并根據該指導結果對動力總成的各部件參數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從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現有技術通常使用的測試方法是試驗對比法,主要是記錄汽車在特定條件下行駛一定路程的燃油消耗量,并和其它同類汽車進行比較,以判斷其優劣程度。該方法需要對不同的汽車進行分別測試,但是,由于車輛和駕駛員的個體存在差異,使得測試結果存在偏差;測試方法和實際使用情況也存在很大差異,測試出的結果并不能和實際情況吻合,因此容易造成錯誤的判斷,以至于不能準確評價其能量利用是否最優,從而根據該不準確的評價方法調整汽車相關參數,不能有效的提高汽車的能源利用率。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及裝置,以實現提高汽車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包括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并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并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并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優選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包括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如果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則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如果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不相交且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優選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包括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如果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如果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優選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包括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優選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調整發動機參數包括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優選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包括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劃分模塊,用于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提取模塊,用于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第三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計算模塊,用于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調整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優選地,在上述裝置中,所述劃分模塊包括
第一標注單元,用于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第二標注單元,用于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是否相交;第一劃分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時,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第二劃分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不相交時,如果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優選地,在上述裝置中,所述調整模塊包括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參數保持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時,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參數調整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優選地,在上述裝置中,所述參數調整單元包括第一調整子單元,用于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第二調整子單元,用于調整發動機參數;第三調整子單元,用于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所述第一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所述第二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所述第三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同時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及裝置,由于汽車載荷圖譜是大量的使用數據進行統計歸納的結果,具有代表性,發動機萬有特性是在精密的發動機試驗臺架上測量得到的,具有重復性,且該方法不涉及駕駛員及汽車個體的差異,因此,將交集區域占發動機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來評價傳動系統匹配優化程度,將交集區域占汽車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來評價發動機的優化程度,用上述兩個比例的乘積來評價汽車的動力總成效能匹配優化程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從而根據該評價結果進行參數的適應性調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區域劃分流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萬有特性圖區域劃分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汽車載荷圖譜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交集區域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中劃分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中調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汽車動力總成主要包括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其中,傳動系統一般由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主減速器、差速器和半軸等組成,其基本功用是將發動機發出的動力傳給汽車的驅動車輪,產生驅動力,使汽車能在一定速度上行駛。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汽車動力總成效能的匹配優化,主要是將所述汽車動力總成的各部件參數進行調整,進而提高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參見圖1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實現該方法的步驟如下SlOl :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并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本實施例將汽車的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進行區域劃分,是將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分解為三個區域,即經濟工作區、非經濟工作區和非工作區,其中,所述經濟工作區就是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較高的區域,所述非經濟工作區就是相對于經濟工作區的能源利用效率較低的區域,所述非工作區域指的是發動機不在該區域內運行。參見圖2所示的區域劃分流程示意圖,可按下述方法實現步驟SlOl中的“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步驟,具體包括以下步驟S201 :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S202 :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S203:判斷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是否相交,如果是,則執行步驟S204,如果否,則執行步驟S205。S204: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S205:如果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舉例說明,參見圖3所示的萬有特性圖區域劃分示意圖,將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分解為經濟工作區、非經濟工作區和非工作區,并計算出各區域的比例。圖中淺灰色區域(即區域I)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所占比例為Am ;深灰色區域(即區域2)為發動機非經濟工作區,所占比例為Ane;白色區域(即區域3)為非工作區,所占比例為Aen。上述萬有特性圖中的三個區域是按發動機外特性曲線和某特定的等油耗線劃分的,圖3中的白色區域(非工作區)與灰色區域(經濟工作區和非經濟工作區)的分界線為發動機外特性曲線,外特性曲線之上的區域即為非工作區;某特定的等油耗線(例如圖3中等油耗值為198的曲線)內或其與外特性曲線圍成的部分為經濟工作區;其余為非經濟工作區。圖3只是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本實施例的內容,而不代表萬有特性圖譜的所有劃分方法。例如,當所述外特性曲線與某等油耗線不相交,且所述某等油耗線也不是封閉曲線時,可將所述某等油耗線的兩個曲線端點分別向外特性曲線方向延長直至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從而將所述相交后的等油耗線與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作為經濟工作區。其中,將兩個端點延長直至與外特性曲線相交的方法包括很多方式,例如垂直延長或是以某個角度延長等等。當然,本實施例還包括其它區域劃分方式,例如除了將萬有特性圖譜進行上述三區域劃分外,還可以增加一個次經濟區,即取第一等油耗線和第二等油耗線,將第一等油耗線和第二等油耗線間的特定區域定義為次經濟區。此外,由于發動機的高速和低速都是高油耗區,低負荷和高負荷也是高油耗區,只有中速中負荷才是低油耗區,所以除了以等油耗線進行區域劃分外,還可將某兩個特定轉速之間且在外特性曲線以下和某特定扭矩之上的區域定義為經濟工作區。S102: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并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本實施例可將汽車在某使用工況的載荷圖譜分為兩個區,即常用工作區和非常用工作區。參見圖4所示的汽車載荷圖譜示意圖,該圖中的橫坐標同樣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同樣為發動機負荷,其中,灰色區域為汽車的常用工作區,所占比例為Aw,白色區域為汽車的非常用工作區,所占比例為Awn。當然,除了將載荷圖譜劃分為常用工作區和非常用工作區外,還可以增加一個次常用工作區等等。S103 :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并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可將上述發動機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和汽車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在同一張圖紙上繪出,計算出二者的交集區域及其分別占經濟工作區和常用工作區的比例。參見圖5所示的交集區域示意圖,圖5是圖3與圖4重疊后得到的示意圖,圖中灰色區域為二者的交集區域,所占比例為Ai。
將上述交集區域占發動機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來評價傳動系統匹配優化程度,上述交集區域占汽車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來評價發動機的優化程度,用上述兩個比例的乘積來評價汽車的動力總成效能匹配優化程度。例如傳動系統匹配優化程度= AiAra,發動機優化程度(K = AiAw,動力總成匹配優化程度Φμ =φ^φ6, φ0越大越好,越大發動機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S104 :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可采用下述方法實現所述步驟S104 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如果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如果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 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可見,可通過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來增大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與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的交集區域,從而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進而提升汽車的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是根據計算的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初步判斷匹配的相對優劣,再根據圖中交集區域相對于發動機經濟區的方位,調整傳動系速比,使得載荷譜往發動機經濟區移動,增大匹配系數。同樣根據圖中交集區域相對于載荷譜常用工作區的方位,調整發動機經濟區方位,使得發動機經濟區向載荷譜常用區域移動,增大匹配系數。以下為三種具體調整方式一、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首先,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然后,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二、調整發動機參數首先,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然后,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三、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由于汽車載荷圖譜是大量的使用數據進行統計歸納的結果,具有代表性,發動機萬有特性是在精密的發動機試驗臺架上測量得到的,具有重復性,且該方法不涉及駕駛員及汽車個體的差異,因此,將交集區域占發動機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來評價傳動系統匹配優化程度,將交集區域占汽車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來評價發動機的優化程度,用上述兩個比例的乘積來評價汽車的動力總成效能匹配優化程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從而根據該評價結果進行參數的適應性調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參見圖6所示,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裝置包括第一獲取模塊1,用于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劃分模塊2,用于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第二獲取模塊3,用于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提取模塊4,用于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第三獲取模塊5,用于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計算模塊6,用于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調整模塊7,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參見圖7所示,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中劃分模塊的結構示意圖,該劃分模塊2包括第一標注單元21,用于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第二標注單元22,用于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第一判斷單元23,用于判斷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是否相交;第一劃分單元24,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23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時,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第二劃分單元25,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23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不相交時,如果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參見圖8所示,圖8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中調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調整模塊8包括第二判斷單元81,用于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參數保持單元82,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時,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參數調整單元83,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其中,所述參數調整單元83包括第一調整子單元831,用于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第二調整子單元832,用于調整發動機參數;第三調整子單元,用于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所述第一調整子單元831,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所述第二調整子單元832,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所述第三調整子單元833,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同時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本發明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由于汽車載荷圖譜是大量的使用數據進行統計歸納的結果,具有代表性,發動機萬有特性是在精密的發動機試驗臺架上測量得到的,具有重復性,且該方法不涉及駕駛員及汽車個體的差異,因此,將交集區域占發動機萬有特性的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來評價傳動系統匹配優化程度,將交集區域占汽車載荷圖譜的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來評價發動機的優化程度,用上述兩個比例的乘積來評價汽車的動力總成效能匹配優化程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從而根據該評價結果進行參數的適應性調整可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并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 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并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 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并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 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包括 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 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 如果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則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 如果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不相交且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包括 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 如果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如果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包括 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 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發動機參數包括 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 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包括 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 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7.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 劃分模塊,用于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 第二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 提取模塊,用于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 第三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 計算模塊,用于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 調整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劃分模塊包括 第一標注單元,用于在以橫坐標為發動機轉速、縱坐標為發動機負荷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發動機外特性曲線; 第二標注單元,用于在所述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中標注預設油耗值的等油耗線; 第一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是否相交; 第一劃分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相交時,將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所圍成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 第二劃分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等油耗線與所述外特性曲線不相交時,如果所述等油耗線為封閉曲線,則將所述等油耗線內的區域劃分為經濟工作區。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模塊包括 第二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第一比例與第二比例的乘積是否大于設定閾值; 參數保持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時,保持當前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不變; 參數調整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斷單元判斷得到的所述乘積不大于所述設定閾值,則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或調整發動機參數、或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以增大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參數調整單元包括第一調整子單元,用于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第二調整子單元,用于調整發動機參數;第三調整子單元,用于同時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和發動機參數; 所述第一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調整傳動系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載荷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載荷圖譜從所述第一方位往所述經濟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所述第二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所述第三調整子單元,具體用于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方位,并確定所述交集區域位于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方位;并同時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動,調整發動機各部件參數以獲取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使所述調整后的萬有特性二維圖譜從所述第二方位往所述常用工作區中的非交集區域方向移 動,以增大所述交集區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方法,包括獲取汽車發動機萬有特性圖譜,并從所述萬有特性圖譜中劃分出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獲取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載荷圖譜,并從所述載荷圖譜中提取常用工作區;獲取所述萬有特性圖譜與所述載荷圖譜的交集區域,并分別計算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發動機經濟工作區的第一比例,以及所述交集區域占所述常用工作區的第二比例;根據所述第一比例與所述第二比例調整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的參數,以使所述交集區域最大。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汽車動力總成各部件參數的調整裝置。
文檔編號B62D65/00GK103010336SQ2012105800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雷保軍, 喬海周, 張有, 李明安, 崔健 申請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