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通工具,特別涉及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摩托車、電動車及滑板車等機動性較強的雙排輪車輛,通常均包含兩個車輪、以及相應的傳動機構、動力機構等。上述車輛最主要的缺陷是由于其受到兩個車輪的結構約束, 均存在行駛不平穩、通過性較差的缺陷,易在行駛急轉、剎車時發生側翻,另外,在凹凸不平的路況中行駛時困難。申請號為200610136777. 6的中國發明專利《沙漠植被車用動態同步履帶行駛裝置》公開了一種通過性較好的履帶行駛裝置,它主要由履帶推進裝置與懸掛裝置組成,履帶推進裝置包括固聯于車體前、后端部的主動輪,誘導輪和連接于它們之間的上、下履帶鏈和履帶調整器,下履帶鏈的履帶上面設有負重輪,上履帶鏈的履帶下面設有托帶輪,懸掛裝置包括一設置于車體的平衡桿支架,裝置在平衡桿支架的扭力軸及固定其軸端花鍵上的平衡肘,平衡肘支軸上的軸承固定負重輪,解決了現有履帶車輛在松軟土地上或沙漠中行駛時,行駛速度低,振動大,且轉向時極易產生履帶脫鏈的缺陷,但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I、履帶車輛對人員無保護裝置,在駕駛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剎車或者轉彎時,人員腳部容易誤踩入履帶或履帶與車體之間的空隙中,發生腳部被履帶絞傷的嚴重事故。2、功能單一,駕駛人員只能在車上驅動、控制車輛行駛,無法進行無人駕駛、以及遠程操控。3、不可拖掛拖車,而且車輛載物空間有限,難以運載體積較大的物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行駛、操控安全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包括設置于車體上的驅動裝置、傳動機構、履帶推進裝置以及懸掛裝置,所述履帶推進裝置通過懸掛裝置設置于車體的兩側,所述履帶推進裝置包括分別設置于車體兩端的主動輪和誘導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主動輪和誘導輪之間設置有若干個負重輪,所述車體的兩側均設置有履帶防護板。采用這樣的結構,使得履帶式行走車輛不僅具有優良的通過性,并且通過設置于車體兩側的履帶防護板,避免了人員誤踩入至履帶上、或履帶與車體之間的孔隙中,增加了操作的安全系數。優選的,所述車體上設置有對驅動裝置進行控制的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通過導線與驅動裝置連接。通過控制模塊對驅動裝置的啟閉、轉速等參數進行調整,并實現無極調速,便于操控。[0013]優選的,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有無線通訊控制模塊。配合遙控裝置,實現無人駕駛,進一步提高設備的可控性和靈敏性;同時,還可用作遙控、無線視頻和無線音頻信號的實時傳輸,播放,記錄,并可作為履帶機器人的開發平臺。優選的,所述車體上設置有控制桿,所述控制桿與車體活動連接,所述控制桿上端設置有調速轉把,所述調速轉把通過導線與控制模塊連接。采用這樣的結構,控制桿在不使用時可以拆卸,便于收納,同時,調速快捷簡便。優選的,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制動裝置,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剎車盤和剎車桿,所述剎車桿設置于控制桿的上端。采用這樣的結構,更加易于操控。優選的,所述車體上還設置有掛鉤。采用這樣的結構,可用于拖掛拖車用于載人載物,提聞運載能力。優選的,所述車體的后端設置有踏板,所述踏板與車體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采用 這樣的結構,載人時人員可左右腳一前一后站立操作,也可雙腳并排站立操作,還可坐與車輛上,人員不易疲勞,駕駛安全。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電源,所述電機、電源均固定設置在車體上。上述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中,所述履帶防護板自車體的兩側部向上延伸。采用這樣的結構,通過凸起的防護板,避免操作人員踏空或踩滑而踩在履帶上,使操作更加安全。上述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中,所述履帶防護板自車體的兩側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履帶推進裝置的外部。采用向外延展、增加踩踏面積并將履帶完全包覆、遮蔽的結構,避免了操作人員將腳卷入至履帶中,使操作更加安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履帶式行走車輛不僅具有優良的通過性,并且通過設置于車體兩側的履帶防護板,避免了人員誤踩入至履帶上、或履帶與車體之間的孔隙中,增加了操作的安全系數。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車體一I ;履帶推進裝置一2 ;主動輪一2a ;誘導輪一2b ;懸掛裝置一3 ;傳動機構一4 ;驅動裝置一5 ;負重輪一6 ;履帶防護板一7 ;控制桿一8 ;調速轉把一9 ;掛鉤一10 ;踏板一11 ;電源一12 ;控制模塊一13。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種變化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實施例I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包括設置于車體I上的驅動裝置5、傳動機構4、履帶推進裝置2以及懸掛裝置3,驅動裝置5為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電源12,所述電機、電源12均固定設置在車體I上,并且電源12為控制模塊13供電。[0028]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通過懸掛裝置3設置于車體I的兩側,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包括分別設置于車體I兩端的主動輪2a和誘導輪2b,所述主動輪2a通過傳動機構4與驅動裝置5連接,所述主動輪2a和誘導輪2b之間設置有四個負重輪6,四個負重輪6均通過帶減震器的懸掛搖臂連接于車體I上。所述車體I的兩側均設置有履帶防護板7,通過履帶防護板7阻礙、干涉操作人員的肢體向履帶移動,最好將履帶推進裝置2完全隱藏于車體I中,有效防止人員由于站立或坐姿不穩時,誤將腳部插入履帶或履帶與車體I間的間隙發生腳部被絞傷的嚴重事故。實施例2 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在車體I上設置有對驅動裝置5進行控制的控制模塊13,所述控制模塊13通過導線與驅動裝置5連接,控制模塊13連接有無線通訊控制模塊,配合遙控裝置,實現無人駕駛。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I。實施例3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車體I上設置有剎車盤在車體I的前端還設置有支起的控制桿8,控制桿8與車體I前端鉸接,可調整其軸向角度、并具備自鎖結構。控制桿8與車體I活動連接,所述控制桿8上端設置有調速轉把9和剎車桿,所述調速轉把9通過導線與控制模塊13連接,操作人員在可把持控制桿8、并通過調速轉把9、剎車桿對移動、停止進行操控。本實施例中,操作人員可以站姿或坐姿進行駕駛,雙手握持控制桿8進行操控,便于保持平衡。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2。實施例4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的車體I上設置有掛鉤10,用于連接拖車,從而提升車輛的運載能力,在車體I的后段設置有踏板11,踏板11與車體I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人員可左右腳一前一后站立操作,人員不易疲勞,駕駛安全。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3。實施例5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中,履帶防護板7自車體I的兩側部向上延伸,形成類似于卡車后箱側擋板的結構,當操作人員站立、或坐在車輛上將腳放置于車體I上時,履帶防護板7可阻擋操作人員的腳向外移動,從而避免操作人員踏空或踩滑而踩在履帶上,使操作更加安全。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I。實施例6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中,所述履帶防護板7自車體I的兩側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的外部,將履帶完全包覆于履帶防護板7的下方,使操作人員的肢體移動至履帶正上方時,亦不會與履帶直接接觸,從而避免了操作人員將腳卷入至履帶中,使操作更加安全。其余結構請參閱實施例I。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口 。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于車體(I)上的驅動裝置(5)、傳動機構(4)、履帶推進裝置(2)以及懸掛裝置(3),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通過懸掛裝置(3 )設置于車體(I)的兩側,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 )包括分別設置于車體(I)兩端的主動輪(2a)和誘導輪(2b),所述主動輪(2a)通過傳動機構(4)與驅動裝置(5)連接,所述主動輪(2a)和誘導輪(2b)之間設置有若干個負重輪(6),所述車體(I)的兩側均設置有履帶防護板(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I)上設置有對驅動裝置(5)進行控制的控制模塊(13),所述控制模塊(13)通過導線與驅動裝置(5)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13)連接有無線通訊控制模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I)上設置有控制桿(8),所述控制桿(8)與車體(I)活動連接,所述控制桿(8)上端設置有調速轉把(9),所述調速轉把(9)通過導線與控制模塊(13)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I)上還設置有制動裝置,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剎車盤和剎車桿,所述剎車桿設置于控制桿(8)的上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I)上還設置有掛鉤(10)。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I)的后端設置有踏板(11),所述踏板(11)與車體(I)之間設置有減震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為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電源(12),所述電機、電源(12)均固定設置在車體(I)上。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中任ー權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防護板(7)自車體(I)的兩側部向上延伸。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8中任ー權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帶防護板(7)自車體(I)的兩側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至所述履帶推進裝置(2)的外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履帶式行走車輛,包括設置于車體上的驅動裝置、傳動機構、履帶推進裝置以及懸掛裝置,所述履帶推進裝置通過懸掛裝置設置于車體的兩側,所述履帶推進裝置包括分別設置于車體兩端的主動輪和誘導輪,所述主動輪通過傳動機構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主動輪和誘導輪之間設置有若干個負重輪,所述車體的兩側均設置有履帶防護板。采用這樣的結構,使得履帶式行走車輛不僅具有優良的通過性,并且通過設置于車體兩側的履帶防護板,避免了人員誤踩入至履帶上、或履帶與車體之間的孔隙中,增加了操作的安全系數。
文檔編號B62D55/08GK202463959SQ2012201063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李彥霖 申請人:李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