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載貨汽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講,特別涉及一種載貨汽車雙排地板
。
背景技術:
目前,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由以下六大部分組成前地板焊接總成、發動機倉焊接總成、中地板總成、后地板焊接總成、地板梁焊接總成和地板封板焊接總成。現有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中的地板梁焊接總成是縱梁直通的結構,由于直通的縱梁在高度上形變量大,會極大地影響地板梁的強度,進而降低了整個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結構強度。同時,為了搭接直通的縱梁,必須在發動機倉焊接總成上設置工具箱底板和工具箱側板,由此使得整體結構更復雜,生產成本增加。另外,位于后地板前平段中間部分的后排座椅安裝點位置較高、較靠前,中地板凸臺對后排乘員腿部的擱置干擾較強,后排乘員的乘坐舒適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強度更高的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之間固定連接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的后端固接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的前端,發動機倉焊接總成⑵的后端固接中地板總成⑶的前端,中地板總成⑶的后端固接后地板焊接總成(4)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⑷的底面貼靠固定有地板梁焊接總成(5),該地板梁焊接總成(5)為“井”字形。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地板梁焊接總成由縱梁直通結構改為“井”字形結構,使縱梁在高度方向幾乎沒有形變量,提高了地板梁焊接總成的強度,進而增加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結構強度。并且“井”字形結構地板梁焊接總成的中間段貼靠在發動機倉焊接總成的倉側板上,從而減少了工具箱底板和工具箱側板的設置,使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結構更加簡單。所述地板梁焊接總成(5)由后地板后下橫梁(5a)、車身安裝后托架(5b)、后縱梁后段(5c)、后地板下加強梁(5d)、后縱梁中段(5e)、后縱梁前段(5f)、前地板側邊梁(5g)、前地板縱梁后段(5h)、前地板縱梁前段(5i)、前地板后橫梁(5j)和前地板前橫梁(5k)構成;其中,兩條后縱梁后段(5c)左右對稱設置,該后縱梁后段(5c)的后端通過車身安裝后托架(5b)與后地板后下橫梁(5a)相連接,在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固定有前后兩根后地板下加強梁(5d);在后縱梁后段(5c)的前方設有兩條左右對稱的后縱梁前段(5f),兩條后縱梁前段(5f)之間的距離大于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的距離,且后縱梁前段(5f)與后縱梁后段(5c)相平行,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后端通過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固定連接,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相垂直;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前端與前地板側邊梁(5g)的一端連接,前地板側邊梁(5g)與后縱梁前段(5f)相垂直,前地板側邊梁(5g)的另一端與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后端連接,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前端與前地板縱梁前段(5i)相連接,所述前地板縱梁后段(5h)與同側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以及后縱梁后段(5c)在一條直線上,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后段(5h)之間固定連接有前地板后橫梁(5j),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之間設置有前地板前橫梁(5k)。“井”字形的雙排地板梁焊接總成由各個小段構成,使雙排地板梁焊接總成的強度更高、生產工藝難度更低、成本低。所述后地板焊接總成(4)由前平段(4a)、前傾斜段(4b)、中平段(4c)、下圓弧段(4d)、后傾斜段(4e)、上圓弧段(4f)和后平段(4g)構成,其中前平段(4a)水平布置,前平段(4a)的后端與前傾斜段(4b)的前端相連,所述前傾斜段(4b)前低后高傾斜布置,該前傾斜段(4b)的后端與中平段(4c)的前端相連,所述中平段(4c)水平布置,中平段(4c)的后端與下圓弧段(4d)的前端平滑相連,下圓弧段(4d)圓心在上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下圓弧段(4d)的后端與后傾斜段(4e)的前端平滑相連,后傾斜段(4e)前低后高傾斜布置,所述后傾斜段(4e)的后端與上圓弧段(4f)的前端平滑相連,上圓弧段(4f)圓心在下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上圓弧段(4f)的后端與后平段(4g)的前端平滑相連;所述前平段(4a)的左右兩邊向下變形彎折,形成左右下沉面(4h),該下沉面(4h)為前寬后窄的梯形;在所述下沉面(4h)的前端設置有后地板前補角(4i),所述后地板前補角(4i)呈矩形,并靠近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以上結構將后地板焊接總成設置為三層,使原有的前平段中間部分下降直至前平段中間部分的后端與原有下沉面的后段相平,形成中平段,原有前平段中間部分的前端繼續下降直至略高于原有下沉面的前段,從而使位于原有前平段中間部分上的后排座椅安裝凸臺相應下降,進而增加了后排座椅到車頂的空間,使后排乘員乘坐時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舒適性提高。并且采用這樣的后地板結構,可將后排座椅安裝點設置在中平段的后端和前平段上,使后排座椅的安裝位置向后移動,增加后排乘員腿部的前后空間,進一步提高乘坐舒適性。所述中地板總成(3)由中地板前平段(3a)、中地板中斜段(3b)和中地板后平段(3c)組成,其中,中地板前平段(3a)水平布置,中地板前平段(3a)的后端與中地板中斜段(3b)的前端相連,中地板中斜段(3b)前高后低傾斜布置,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后端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前端相連;在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中部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中部之間設有一個斜面型的隆起(3d)。這樣不僅簡化了中地板型面的設計,而且斜面型的隆起減少了原有中地板凸臺對乘客腳部的干擾,加寬了乘坐落腳的區域,使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提高,同時仍具有增加中地板承載力強度的作用。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地板梁焊接總成由縱梁直通結構改為“井”字形結構,使地板梁焊接總成的強度更高,進而增加了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結構強度,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地板梁焊接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后地板焊接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中地板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后地板焊接總成4、地板梁焊接總成5和左右兩邊的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其中,左右對稱設置的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之間焊接固定有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 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的后端焊接固定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的前端,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的后端焊接固定中地板總成3的前端,中地板總成3的后端焊接固定后地板焊接總成4的前端。在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的底面焊接貼靠有地板梁焊接總成5,該地板梁焊接總成5為“井”字形。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所述地板梁焊接總成5由后地板后下橫梁5a、車身安裝后托架5b、后縱梁后段5c、后地板下加強梁5d、后縱梁中段5e、后縱梁前段5f、前地板側邊梁5g、前地板縱梁后段5h、前地板縱梁前段5i、前地板后橫梁5j和前地板前橫梁5k構成。其中,兩條后縱梁后段5c左右對稱設置,該后縱梁后段5c的后端通過車身安裝后托架5b與后地板后下橫梁5a相連接,連接方式為焊接固定;在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焊接固定有前后兩根后地板下加強梁5d,所述的兩根后地板下加強梁5d與后縱梁后段5c相垂直布置;在后縱梁后段5c的前方設有兩條左右對稱的后縱梁前段5f,兩條后縱梁前段5f之間的距離大于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的距離,且后縱梁前段5f與后縱梁后段5c相平行,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后端通過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相連接,連接方式為焊接固定,并且,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相垂直;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前端與前地板側邊梁5g的一端焊接相連,前地板側邊梁5g與后縱梁前段5f相垂直,前地板側邊梁5g的另一端與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后端焊接固定,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前端與前地板縱梁前段5i焊接固定,所述前地板縱梁后段5h與同側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以及后縱梁后段5c在一條直線上;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后段5h之間焊接固定有前地板后橫梁5j,該前地板后橫梁5j與后地板下加強梁5d相平行;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之間焊接固定有前地板前橫梁5k,該前地板前橫梁5k與前地板后橫梁5j相平行,所述前地板前橫梁5k的中間部分向后彎折。如圖I和圖4所示,所述后地板焊接總成4由前平段4a、前傾斜段4b、中平段4c、下圓弧段4d、后傾斜段4e、上圓弧段4f和后平段4g構成。其中,前平段4a水平布置,前平段4a的后端與前傾斜段4b的前端相連,所述前傾斜段4b前低后高傾斜布置,該前傾斜段4b的后端與中平段4c的前端相連,所述中平段4c水平布置,中平段4c的后端與下圓弧段4d的前端平滑相連,下圓弧段4d圓心在上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下圓弧段4d的后端與后傾斜段4e的前端平滑相連,后傾斜段4e前低后高傾斜布置,所述后傾斜段4e的后端與上圓弧段4f的前端平滑相連,上圓弧段4f圓心在下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上圓弧段4f的后端與后平段4g的前端平滑相連;所述前平段4a的左右兩邊向下變形彎折,形成左右下沉面4h,該下沉面4h為前寬后窄的梯形;在所述下沉面4h的前端設置有后地板前補角4i,所述后地板前補角4i呈矩形,并靠近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如圖I和圖5所示,所述中地板總成3由中地板前平段3a、中地板中斜段3b和中地板后平段3c組成。其中,中地板前平段3a水平布置,中地板前平段3a的后端與中地板中斜段3b的前端相連,中地板中斜段3b前高后低傾斜布置,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后端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前端相連;在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中部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中部 之間設有一個斜面型的隆起3d。所述隆起3d與中地板中斜段3b及中地板后平段3c為一體結構,并通過拉延成型。該斜面型的隆起3d與中地板后平段3c之間具有25° 35°的夾角,本實施例中,該夾角優選為30°。
權利要求1.一種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之間固定連接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的后端固接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的前端,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的后端固接中地板總成⑶的前端,中地板總成⑶的后端固接后地板焊接總成⑷的前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I)、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的底面貼靠固定有地板梁焊接總成(5),該地板梁焊接總成(5)為“井”字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梁焊接總成(5)由后地板后下橫梁(5a)、車身安裝后托架(5b)、后縱梁后段(5c)、后地板下加強梁(5d)、后縱梁中段(5e)、后縱梁前段(5f)、前地板側邊梁(5g)、前地板縱梁后段(5h)、前地板縱梁前段(5i)、前地板后橫梁(5j)和前地板前橫梁(5k)構成;其中,兩條后縱梁后段(5c)左右對稱設置,該后縱梁后段(5c)的后端通過車身安裝后托架(5b)與后地板后下橫梁(5a)相連接,在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固定有前后兩根后地板下加強梁(5d);在后縱梁后段(5c)的前方設有兩條左右對稱的后縱梁前段(5f),兩條后縱梁前段(5f)之間的距離大于兩條后縱梁后段(5c)之間的距離,且后縱梁前段(5f)與后縱梁后段(5c)相平行,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后端通過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固定連接,后縱梁中段(5e)與后縱梁后段(5c)相垂直;所述后縱梁前段(5f)的前端與前地板側邊梁(5g)的一端連接,前地板側邊梁(5g)與后縱梁前段(5f)相垂直,前地板側邊梁(5g)的另一端與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后端連接,前地板縱梁后段(5h)的前端與前地板縱梁前段(5i)相連接,所述前地板縱梁后段(5h)與同側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以及后縱梁后段(5c)在一條直線上,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后段(5h)之間固定連接有前地板后橫梁(5j),在左右兩邊的前地板縱梁前段(5i)之間設置有前地板前橫梁(5k)。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地板焊接總成(4)由前平段(4a)、前傾斜段(4b)、中平段(4c)、下圓弧段(4d)、后傾斜段(4e)、上圓弧段(4f)和后平段(4g)構成,其中前平段(4a)水平布置,前平段(4a)的后端與前傾斜段(4b)的前端相連,所述前傾斜段(4b)前低后高傾斜布置,該前傾斜段(4b)的后端與中平段(4c)的前端相連,所述中平段(4c)水平布置,中平段(4c)的后端與下圓弧段(4d)的前端平滑相連,下圓弧段(4d)圓心在上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下圓弧段(4d)的后端與后傾斜段(4e)的前端平滑相連,后傾斜段(4e)前低后高傾斜布置,所述后傾斜段(4e)的后端與上圓弧段(4f)的前端平滑相連,上圓弧段(4f)圓心在下且前低后高布置,所述上圓弧段(4f)的后端與后平段(4g)的前端平滑相連;所述前平段(4a)的左右兩邊向下變形彎折,形成左右下沉面(4h),該下沉面(4h)為前寬后窄的梯形;在所述下沉面(4h)的前端設置有后地板前補角(4i),所述后地板前補角(4i)呈矩形,并靠近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地板總成(3)由中地板前平段(3a)、中地板中斜段(3b)和中地板后平段(3c)組成,其中,中地板前平段(3a)水平布置,中地板前平段(3a)的后端與中地板中斜段(3b)的前端相連,中地板中斜段(3b)前高后低傾斜布置,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后端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前端相連;在所述中地板中斜段(3b)的中部與中地板后平段(3c)的中部之間設有一個斜面型的隆起(3d) 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地板封板焊接總成(6)之間固定連接前地板焊接總成(1)、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在所述前地板焊接總成(1)、發動機倉焊接總成(2)、中地板總成(3)和后地板焊接總成(4)的底面貼靠固定有地板梁焊接總成(5),該地板梁焊接總成(5)為“井”字形。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地板梁焊接總成由縱梁直通結構改為“井”字形結構,使地板梁焊接總成的強度更高,進而增加載貨汽車雙排地板總成的結構強度,具有構思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
文檔編號B62D25/20GK202703710SQ2012204476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明者韓鳴, 賀麗 申請人: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