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體化車橋轉向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體化車橋轉向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車橋轉向及支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車橋轉向節。
背景技術:
:市場上現有轉向節一般采用本體與主銷、橫拉桿臂裝配后使用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以下不足之處:裝配工序繁瑣,不如一體化結果簡單;受結構限制,轉向角較小;主銷偏距大,轉向回正性較差等。實用新型內容: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車橋轉向節,采用錐孔結構,將橫拉桿臂與轉向節主體做成一體化,省去裝配步驟,通過加工時的定位保證與橫拉桿安裝配合的精度,將原主銷安裝孔改為錐孔,與懸架的上下球頭配合,以固定懸架總成,優化結構,節省安裝工序,改善整車性能。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一體化車橋轉向節,包括主體,其中,在所述主體上設置有與橫拉桿件或懸架拉桿件裝配的第一錐孔,在所述主體上還設有分別與懸架上、下支撐臂球頭裝配的第二錐孔和第三錐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是在一般轉向節的基礎上與橫拉桿臂集成一體化,并將主銷孔由圓孔變為錐孔,省去主銷,改為球頭結構配合以固定懸架總成,整套結構集成度高,省略繁瑣的安裝工序,在轉向節的制作過程中就已將所需結構一并做出,節省了對后期的裝配工藝的要求。2、本實用新型省略主銷的使用,增大了可利用空間,有效的增大了整車的轉角要求;主銷偏距減小,轉向回正性改善;配合球銷固定懸架,對整車舒適性有所提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體化車橋轉向節的主體I上分別設置有與橫拉桿件或懸架拉桿件裝配的第一錐孔3,與懸架上、下支撐臂球頭裝配的第二錐孔2和第三錐孔4。第一錐孔3、第二錐孔2和第三錐孔4均為錐孔,第二錐孔2和第三錐孔4與球頭做裝配配合。在裝配過程中,第一錐孔3直接與橫拉桿總成或懸架拉桿件裝配,由螺母緊固;第二錐孔2、第三錐孔4處分別與懸架上、下支撐臂的球頭裝配,由螺母緊固;與傳統結構相t匕,節省了橫拉桿臂與轉向節的緊固過程、主銷裝入轉向節的過程、上下堵蓋的安裝過程、黃油嘴的安裝過程等,大大節省的裝配時間。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說明而非限制,所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等同替換或者根據現有技術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沒超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思路和范圍, 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的權利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一體化車橋轉向節,包括主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體上設置有與橫拉桿件或懸架拉桿件裝配的第一錐孔,在所述主體上還設有分別與懸架上、下支撐臂球頭裝配的第二錐孔和第三 錐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一體化車橋轉向節,包括主體,其中,在所述主體上設置有與橫拉桿件或懸架拉桿件裝配的第一錐孔,在所述主體上還設有分別與懸架上、下支撐臂球頭裝配的第二錐孔和第三錐孔。本實用新型采用錐孔結構,將橫拉桿臂與轉向節主體做成一體化,省去裝配步驟,通過加工時的定位保證與橫拉桿安裝配合的精度,將原主銷安裝孔改為錐孔,與懸架的上下球頭配合,以固定懸架總成,優化結構,節省安裝工序,改善整車性能。
文檔編號B62D7/18GK203126953SQ20122073247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郭登海, 劉本巖 申請人:鄭州精益達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