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車廂側欄板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下半部分;側上倉柵、側下倉柵位于車廂側欄板上方,側上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上半部分,側下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中間部分,側上倉柵和側下倉柵為鏤空結構;篷布桿固定連接在側上倉柵上部,懸架總成位于車架總成后下部,后車軸及輪胎總成、中車軸及輪胎總成、前車軸及輪胎總成與懸架總成固定連接;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布置在車架總成下方左右兩側、前車軸及輪胎總成的前方,工具箱位于封閉式右防護與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之間,牽引銷位于車架總成的前方底部,支撐裝置固定連接在汽車總成的底部左右兩側、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的前方,后防護位于汽車總成后端底部。該半掛車符合公路行駛車輛各項法規且風阻小,與牽引車組成汽車列車,可達到節油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屬于汽車半掛車【技術領域】,是一種新型的倉柵式半掛車。
【背景技術】
[0002]傳統倉柵式半掛車自重大,行車風阻大,設計時未考慮與牽引車組合成汽車列車后整體風阻,結果導致汽車列車在運輸過程中,油耗高,運營成本高。本新型開發了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根據空氣動力學,通過優化倉柵式半掛車結構,降低半掛車空氣阻力。與牽引車匹配,縮短駕駛室后圍到半掛車車廂前板的距離L,減小二次風阻。半掛車的設計及制造符合公路行駛車輛各項法規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該半掛車符合公路行駛車輛各項法規且風阻小,與牽引車組成汽車列車,可達到節油效果。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由車架總成、牽引銷、圓弧形前立柱、篷布桿、側上倉柵、側下倉柵、后立柱、后防護、車廂側欄板、后車軸及輪胎總成、懸架總成、中車軸及輪胎總成、前車軸及輪胎總成、左側防護、支撐裝置、車廂前板、右側防護、工具箱、后上倉柵、后下倉柵、車廂后欄板組成,其特征在于:車廂前板為整體式瓦楞板結構,位于車架總成前端;圓弧形前立柱分布在車架總成前端兩側與車廂前板固定連接;車廂側欄板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下半部分;側上倉柵、側下倉柵位于車廂側欄板上方,側上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上半部分,側下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中間部分,側上倉柵和側下倉柵為鏤空結構;車廂后欄板位于車架總成的后端的下半部分,后上倉柵、后下倉柵位于車廂后欄板上方,后上倉柵、后下倉柵為鏤空結構,篷布桿固定連接在側上倉柵上部,懸架總成位于車架總成后下部,后車軸及輪胎總成、中車軸及輪胎總成、前車軸及輪胎總成與懸架總成固定連接;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布置在車架總成下方左右兩偵U、前車軸及輪胎總成的前方,工具箱位于封閉式右防護與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之間,牽引銷位于車架總成的前方底部,支撐裝置固定連接在汽車總成的底部左右兩側、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的前方,后防護位于汽車總成后端底部。
[0005]所述的牽引銷中心到車廂前板距離為1600mm,牽引銷中心到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離為6345mm ;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到中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離為1310mm沖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到后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離為1310mm。
[0006]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通過優化設計,降低半掛車空氣阻力,與牽引車匹配組成汽車列車,車廂前板到牽引車導流罩距離合理,有效的減小二次風阻,達到降低油耗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端結構圖。
[0009]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端結構圖。
[0010]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工具箱位置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3、4所示,一種低風阻三軸倉柵式半掛車,由車架總成1、牽引銷2、圓弧形前立柱3、篷布桿4、側上倉柵5、側下倉柵6、后立柱7、后防護8、車廂側欄板9、后車軸及輪胎總成10、懸架總成11、中車軸及輪胎總成12、前車軸及輪胎總成13、左側防護14、支撐裝置15、車廂前板16、右側防護17、工具箱18、后上倉柵19、后下倉柵20、車廂后欄板21組成。其特征在于,車廂前板16為整體式瓦榜板結構,位于半掛車前端;圓弧形前立柱3分布在半掛車前端兩側,減小汽車列車行駛時前端風阻;車廂側欄板9分布于半掛車兩側;側上倉柵5、側下倉柵6位于車廂側欄板9上部,側上倉柵和側下倉柵鏤空結構減小行駛時側面風阻;車廂后欄板21在半掛車尾部;后上倉柵19、后下倉柵20位于車廂后欄板19上部,后上倉柵和后下倉柵鏤空結構減小行駛時后部風阻;篷布桿4分安裝在側上倉柵5上部;封閉式左防護14、封閉式右防護17分布在半掛車兩側,工具箱18位于封閉式右防護17后部,封閉式側防護及工具箱減小行駛時下部風阻;懸架總成11位于車架總成I后下部;后車軸及輪胎總成10、中車軸及輪胎總成12、前車軸及輪胎總成13與懸架總成11固定連接。
[0012]所述的牽引銷2中心到車廂前板16距離為1600mm,牽引銷2中心到前車軸及輪胎總成13中心距離為6345mm ;前車軸及輪胎總成13中心到中車軸及輪胎總成12中心距離為1310mm ;中車軸及輪胎總成12中心到后車軸及輪胎總成10中心距離為1310mm。
[0013]在與牽引車匹配組成汽車列車時,過程如下:
[0014]牽引車與低風阻三軸倉柵式半掛車組成汽車列車,牽引車導流罩尾端到半掛車車廂前板距離為L5,通過設計優化及試驗數據,增加LI尺寸,當LI為1600_時,牽引車導流罩尾端到半掛車車廂前板距離為風阻臨界最小值,減小高速行車二次風阻;半掛車采用封閉式右防護10及封閉式左防護16,降低半掛車行駛時左右兩側風阻;半掛車圓弧形前立柱5減小半掛車行駛前端面風阻;半掛車尾部欄板為后上倉柵17、后下倉柵18,采用鏤空設計,減小高速行車時列車尾部風阻。低風阻型三軸倉柵式半掛車與牽引車匹配組成汽車列車,可以有效的降低列車油耗5%左右。
【權利要求】
1.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由車架總成、牽引銷、圓弧形前立柱、篷布桿、側上倉柵、側下倉柵、后立柱、后防護、車廂側欄板、后車軸及輪胎總成、懸架總成、中車軸及輪胎總成、前車軸及輪胎總成、左側防護、支撐裝置、車廂前板、右側防護、工具箱、后上倉柵、后下倉柵、車廂后欄板組成,其特征在于:車廂前板為整體式瓦楞板結構,位于車架總成前端;圓弧形前立柱分布在車架總成前端兩側與車廂前板固定連接;車廂側欄板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下半部分;側上倉柵、側下倉柵位于車廂側欄板上方,側上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上半部分,側下倉柵分布于車架總成兩側中間部分,側上倉柵和側下倉柵為鏤空結構;車廂后欄板位于車架總成的后端的下半部分,后上倉柵、后下倉柵位于車廂后欄板上方,后上倉柵、后下倉柵為鏤空結構,篷布桿固定連接在側上倉柵上部,懸架總成位于車架總成后下部,后車軸及輪胎總成、中車軸及輪胎總成、前車軸及輪胎總成與懸架總成固定連接;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布置在車架總成下方左右兩側、前車軸及輪胎總成的前方,工具箱位于封閉式右防護與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之間,牽引銷位于車架總成的前方底部,支撐裝置固定連接在汽車總成的底部左右兩側、封閉式左防護、封閉式右防護的前方,后防護位于汽車總成后端底部。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低風阻型倉柵式半掛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牽引銷中心到車廂前板距離為1600mm,牽引銷中心到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離為6345mm ;前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到中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離為1310mm ;中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到后車軸及輪胎總成中心距尚為1310mm。
【文檔編號】B62D33/02GK203439158SQ20132054454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明者】黃功平, 趙國清, 楊蒙, 王權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