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86342閱讀:219來源:國知局
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導流板長度無法調節的問題。本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包括底座和本體,底座上側面上滑動連接有兩側板,兩側板均垂直固連有支板,本體的兩端均開設有導向孔,兩支板分別滑動插接在本體兩端的導向孔內,兩側板與底座之間均設有固定機構,本體與支板之間設有定位機構。本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能夠根據需要來調節導流板的長度,操作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汽車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 具,在汽車廣泛普及時,人們對汽車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現代轎車的經常時速已 達100公里左右,最高時速更達200公里以上,因此轎車的車身設計既要服從空氣動力學, 要有盡量低的空阻系數,又要采取措施,在車身的前后端安裝導流板和擾流板,以保證轎車 的行駛安全。在空氣動力學上,有實驗證明空氣流速的速度與壓力成反比,也就是說空氣流 速越快,壓力越小,反之空氣流速越慢,壓力越大。如果轎車外型與機翼橫截面形狀相似,在 高速行駛中由于車身上下兩面的氣流壓力不同,下面大上面小,這種壓力差必然會產生一 種上升力,車速越快壓力差越大,上升力也就越大。這種上升力也是空氣阻力的一種,汽車 工程界稱為誘導阻力,約占整車空氣阻力的7%,雖然比例較小,但危害很大。為了減少轎 車在高速行駛時所產生的升力,汽車設計師除了在轎車外型方面做了改進,將車身整體向 前下方傾斜而在前輪上產生向下的壓力,將車尾改為短平,減少從車頂向后部作用的負氣 壓而防止后輪飄浮外,還在轎車前端的保險杠下方裝上向下傾斜的連接板,連接板與車身 前裙板聯成一體,中間開有合適的進風口加大氣流度,減低車底氣壓,這種連接板稱為導流 板。
[0003] 如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200610099646. 5)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特別是 轎車的導流裝置,安裝在汽車尾部,包括一個導流元件,該導流元件可以從靜止位置移動 到一個伸出的運行位置。在靜止位置上導流元件集成在尾部的形狀走向中。為了進一步改 善開頭所述導流裝置的氣體動力學特性,尤其是后軸上的輸出,設計了導流元件在伸出的 運行位置(D)中有一個比在縮回的靜止位置(A)中更大的橫向延伸。該導流裝置具有導流 作用,但是導流板是直接固定在車體上的,使用者無法根據需要來調節導流板的長度,其適 用性較差。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 該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能夠根據需要來調節導流板的長度,操作方便。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包 括一條形板狀的底座,所述底座沿車體寬度方向固連在汽車后備箱蓋上側面上,其特征在 于,還包括一條形板狀的本體,所述底座上側面上沿長度方向滑動連接有兩側板,所述兩側 板板面均垂直于底座上側面,所述兩側板的相對側面上均垂直固連有條形支板,所述本體 的兩端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孔,所述兩支板分別滑動插接在本體兩端的導向孔內,所 述兩側板與底座之間均設有能夠將側板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機構,所述本體與支板之間設 有能夠將本體固定住的定位機構。
[0006] 底座直接固定在汽車后備箱蓋的上側面上,兩側板能夠沿著底座的長度方向,即 車體的寬度方向移動,本體通過兩端的導向孔滑動連接在兩支板上,即本體與兩支板形成 整個導流板,通過移動兩側板能夠調節兩之間的距離,即調節導流板的長度,調節到合適位 置后,通過固定機構將側板固定在底座上,與此同時,定位機構能夠將本體固定在支板上, 避免支板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沿軸向竄動。
[0007]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中,所述底座上側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 槽,所述導向槽的兩相對槽壁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連接槽,所述側板下邊沿均固連有滑 塊,所述滑塊的兩側壁上均具有連接凸塊,所述滑塊滑動連接在導向槽內,連接凸塊連接在 連接槽內。導向槽為滑塊移動提供導向以及對滑塊進行前后方向定位,連接凸塊與連接槽 連接,避免側板拔出脫離底座。
[0008]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中,所述固定機構包括滑塊下側面上堅直開設有 盲孔,所述盲孔內設有固定彈簧和定位柱,所述導向槽底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固定 孔,所述固定彈簧的一端抵壓在盲孔底面上,另一端抵壓在定位柱端面上,在固定彈簧的作 用下,定位柱伸出盲孔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內,所述滑塊外側面上堅直開設有條形的貫穿 槽,該貫穿槽與盲孔相貫通,所述定位柱側壁上垂直固連有提拉桿,所述提拉桿自由端伸出 貫穿槽。定位柱在固定彈簧的作用下插接在固定孔內,此時滑塊被固定住,即側板被固定 住,連接可靠性高,需要調節導流板長度時,向上提升提拉桿,定位柱能夠壓縮固定彈簧沿 著盲孔向上移動并脫離固定孔,此時定位作用解除,操作方便。
[0009]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中,所述定位機構包括支板上堅直開設有貫穿 孔,所述貫穿孔內設有定位彈簧和兩定位球,所述本體的導向孔上下側壁上均沿長度方向 開設有若干定位槽,所述定位彈簧位于兩定位球之間,且定位彈簧的一端抵壓在一個定位 球上,另一端抵壓在另一個定位球上,在定位彈簧的作用下,兩定位球分別抵壓在上下側壁 上定位槽內。定位球在定位彈簧的作用下抵壓在定位槽內,此時本體被定位在兩支板上,在 調節兩側板位置時,施力推動側板,定位球在作用力下自動脫離定位槽,結構簡單,操作方 便。
[0010]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中,所述固定孔和定位槽均沿底座長度方向均勻 分布。均勻分布,方便記憶操作。
[0011] 在上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中,所述支板的兩長邊沿均沿長度方向固連有橡 膠條,所述橡膠條與導向孔內壁相抵靠。橡膠條與導向孔內壁相作用,避免支板邊沿直接與 導向孔內壁硬性接觸,避免出現碰撞噪音。
[0012]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具有以下優點:
[0013] 1、由于兩側板能夠沿著底座移動,并通過固定機構固定住,因此能夠調節導流板 的長度,適用性更強。
[0014] 2、由于支板與本體之間設有定位機構,因此能夠將本體固定在支板上,避免支板 出現軸向竄動。
[0015] 3、由于支板的兩長邊沿均沿長度方向固連有橡膠條,因此能夠避免支板邊沿直接 與導向孔內壁硬性接觸,避免出現碰撞噪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圖1是本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 圖2是圖1中A處的結構放大圖。
[0018] 圖3是固定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0019] 圖4是定位機構的結構剖視圖。
[0020] 圖中,1、底座;11、導向槽;12、連接槽;2、本體;21、導向孔;3、側板;31、支板; 311、橡膠條;32、滑塊;33、連接凸塊;4、固定機構;41、盲孔;42、固定彈簧;43、定位柱;44、 固定孔;45、貫穿槽;46、提拉桿;5、定位機構;51、貫穿孔;52、定位彈簧;53、定位球;54、定 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2]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包括一條形板狀的底座1,底座1 沿車體寬度方向固連在汽車后備箱蓋上側面上,還包括一條形板狀的本體2,底座1上側面 上沿長度方向滑動連接有兩側板3,兩側板3板面均垂直于底座1上側面,兩側板3的相對 側面上均垂直固連有條形支板31,本體2的兩端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孔21,兩支板31 分別滑動插接在本體2兩端的導向孔21內,兩側板3與底座1之間均設有能夠將側板3固 定在底座1上的固定機構4,本體2與支板31之間設有能夠將本體2固定住的定位機構5, 底座1直接固定在汽車后備箱蓋的上側面上,兩側板3能夠沿著底座1的長度方向,即車體 的寬度方向移動,本體2通過兩端的導向孔21滑動連接在兩支板31上,即本體2與兩支板 31形成整個導流板,通過移動兩側板3能夠調節兩之間的距離,即調節導流板的長度,調節 到合適位置后,通過固定機構4將側板3固定在底座1上,與此同時,定位機構5能夠將本 體2固定在支板31上,避免支板31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沿軸向竄動。
[0023] 具體來說,底座1上側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槽11,導向槽11的兩相對槽壁 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連接槽12,側板3下邊沿均固連有滑塊32,滑塊32的兩側壁上均具 有連接凸塊33,滑塊32滑動連接在導向槽11內,連接凸塊33連接在連接槽12內,導向槽 11為滑塊32移動提供導向以及對滑塊32進行前后方向定位,連接凸塊33與連接槽12連 接,避免側板3拔出脫離底座1。支板31的兩長邊沿均沿長度方向固連有橡膠條311,橡膠 條311與導向孔21內壁相抵靠,橡膠條311與導向孔21內壁相作用,避免支板31邊沿直 接與導向孔21內壁硬性接觸,避免出現碰撞噪音。
[0024] 結合圖3所示,固定機構4包括滑塊32下側面上堅直開設有盲孔41,盲孔41內 設有固定彈簧42和定位柱43,導向槽11底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固定孔44,固定彈 簧42的一端抵壓在盲孔41底面上,另一端抵壓在定位柱43端面上,在固定彈簧42的作用 下,定位柱43伸出盲孔41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44內,滑塊32外側面上堅直開設有條形的 貫穿槽45,該貫穿槽45與盲孔41相貫通,定位柱43側壁上垂直固連有提拉桿46,提拉桿 46自由端伸出貫穿槽45,定位柱43在固定彈簧42的作用下插接在固定孔44內,此時滑塊 32被固定住,即側板3被固定住,連接可靠性高,需要調節導流板長度時,向上提升提拉桿 46,定位柱43能夠壓縮固定彈簧42沿著盲孔41向上移動并脫離固定孔44,此時定位作用 解除,操作方便。
[0025] 結合圖4所示,定位機構5包括支板31上堅直開設有貫穿孔51,貫穿孔51內設有 定位彈簧52和兩定位球53,本體2的導向孔21上下側壁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定位 槽54,定位彈簧52位于兩定位球53之間,且定位彈簧52的一端抵壓在一個定位球53上, 另一端抵壓在另一個定位球53上,在定位彈簧52的作用下,兩定位球53分別抵壓在上下 側壁上定位槽54內,定位球53在定位彈簧52的作用下抵壓在定位槽54內,此時本體2被 定位在兩支板31上,在調節兩側板3位置時,施力推動側板3,定位球53在作用力下自動脫 離定位槽54,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固定孔44和定位槽54均沿底座1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均勻分布,方便記憶操作。
[0026]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27]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底座1、導向槽11、連接槽1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 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 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包括一條形板狀的底座(1),所述底座(1)沿車體寬度 方向固連在汽車后備箱蓋上側面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條形板狀的本體(2),所述底座 ⑴上側面上沿長度方向滑動連接有兩側板(3),所述兩側板(3)板面均垂直于底座⑴上 側面,所述兩側板(3)的相對側面上均垂直固連有條形支板(31),所述本體(2)的兩端均 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孔(21),所述兩支板(31)分別滑動插接在本體(2)兩端的導向孔 (21)內,所述兩側板(3)與底座⑴之間均設有能夠將側板(3)固定在底座⑴上的固定 機構(4),所述本體(2)與支板(31)之間設有能夠將本體(2)固定住的定位機構(5)。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側面 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導向槽(11),所述導向槽(11)的兩相對槽壁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 連接槽(12),所述側板(3)下邊沿均固連有滑塊(32),所述滑塊(32)的兩側壁上均具有連 接凸塊(33),所述滑塊(32)滑動連接在導向槽(11)內,連接凸塊(33)連接在連接槽(12) 內。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4)包 括滑塊(32)下側面上堅直開設有盲孔(41),所述盲孔(41)內設有固定彈簧(42)和定位柱 (43),所述導向槽(11)底面上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固定孔(44),所述固定彈簧(42)的一 端抵壓在盲孔(41)底面上,另一端抵壓在定位柱(43)端面上,在固定彈簧(42)的作用下, 定位柱(43)伸出盲孔(41)并插接固定在固定孔(44)內,所述滑塊(32)外側面上堅直開 設有條形的貫穿槽(45),該貫穿槽(45)與盲孔(41)相貫通,所述定位柱(43)側壁上垂直 固連有提拉桿(46),所述提拉桿(46)自由端伸出貫穿槽(45)。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機構(5)包 括支板(31)上堅直開設有貫穿孔(51),所述貫穿孔(51)內設有定位彈簧(52)和兩定位球 (53),所述本體(2)的導向孔(21)上下側壁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定位槽(54),所述 定位彈簧(52)位于兩定位球(53)之間,且定位彈簧(52)的一端抵壓在一個定位球(53) 上,另一端抵壓在另一個定位球(53)上,在定位彈簧(52)的作用下,兩定位球(53)分別抵 壓在上下側壁上定位槽(54)內。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4) 和定位槽(54)均沿底座(1)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結構的汽車導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31)的兩長 邊沿均沿長度方向固連有橡膠條(311),所述橡膠條(311)與導向孔(21)內壁相抵靠。
【文檔編號】B62D35/00GK203902704SQ201420294804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4日
【發明者】葉季秋, 柴麗, 葉長恒 申請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