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轉向擺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包括擺臂本體,在擺臂本體的一端設置有軸孔,在軸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孔與第二軸承孔,第一軸承孔、第二軸承孔與軸孔的整體截面呈工字型,在第一軸承孔內固定第一軸承,在第二軸承孔內固定第二軸承。本實用新型在擺臂本體上設置有兩個軸承孔,軸承孔與軸孔呈階梯孔狀,在兩個軸承孔中裝上兩口軸承,這樣底座轉軸與轉臂之間通過軸承做旋轉運動,消除了摩擦間隙,而且運動可靠,使用壽命比襯套提高了十幾倍,避免了長時間使用后出現不規則擺動、吃胎及轉向空回加大等問題,受到了廣大客戶的好評和肯定。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轉向擺臂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轉向擺臂。
【背景技術】
[0002]轉向擺臂的作用是把轉向器輸出的力和運動傳給直拉桿或橫拉桿,進而推動轉向輪偏轉。轉向擺臂的大端與底座轉軸相連,小端與轉向拉桿絞接。現有轉向擺臂通過其上設置的襯套連接底座轉軸,正常使用2-3個月,轉軸和襯套之間就會出現間隙。如果出現50道間隙反映到4個前輪上,就會出現20毫米擺動,而且四個前輪不在一條直線上,互相不規則擺動,造成嚴重吃胎,轉向空回加大,轉向相當不穩定,4個前輪總在不規則的左右抖動。
[0003]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轉向擺臂,旨在解決現有轉向擺臂在長時間使用后出現不規則擺動,造成嚴重吃胎,轉向空回加大等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包括擺臂本體,在擺臂本體的一端設置有軸孔,在軸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孔與第二軸承孔,第一軸承孔、第二軸承孔與軸孔的整體截面呈工字型,在第一軸承孔內固定第一軸承,在第二軸承孔內固定第二軸承。
[0007]優選的,所述軸孔的直徑為35mm,所述第一軸承孔與第二軸承孔的直徑均為55mm0
[0008]優選的,在軸孔中穿過轉軸,轉軸與擺臂本體之間通過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旋轉,轉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基座與連接軸,基座為帶有一缺角的方形塊體,在方形塊體上設置有固定孔,連接軸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孔中,連接軸的另一端與轉軸固定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轉軸的長度為40mm,所述連接軸的長度為80mm,所述基座的長度為200mm,高度為 70mm。
[0010]優選的,在擺臂本體上還設置有三個連接孔,連接孔的直徑為30mm,三個連接孔呈三角形分布。
[0011]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擺臂本體上設置有兩個軸承孔,軸承孔與軸孔呈階梯孔狀,在兩個軸承孔中裝上兩口軸承,這樣底座轉軸與轉臂之間通過軸承做旋轉運動,消除了摩擦間隙,而且運動可靠,使用壽命比襯套提高了十幾倍,避免了長時間使用后出現不規則擺動、吃胎及轉向空回加大等問題,受到了廣大客戶的好評和肯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現有技術中擺臂本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擺臂本體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轉向擺臂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轉向擺臂,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7]如圖2-4所示,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包括擺臂本體1,在擺臂本體I的一端設置有軸孔2,在軸孔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孔3與第二軸承孔4,第一軸承孔3、第二軸承孔4與軸孔2的整體截面呈工字型。軸孔2的直徑為35mm,所述第一軸承孔3與第二軸承孔4的直徑均為55mm。在第一軸承孔3內固定第一軸承5,在第二軸承孔4內固定第二軸承6。
[0018]在軸孔2中穿過轉軸7,轉軸7與擺臂本體I之間通過第一軸承5與第二軸承6旋轉,轉軸7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基座8與連接軸9,基座8為帶有一缺角的方形塊體,在方形塊體上設置有固定孔,連接軸9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孔中,連接軸9的另一端與轉軸7固定連接。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轉軸7的長度為40mm,所述連接軸9的長度為80mm,所述基座8的長度為200mm,高度為70mm。
[0020]更進一步的,在擺臂本體I上還設置有三個連接孔10,連接孔10的直徑為30mm,三個連接孔10呈三角形分布。
[0021 ] 現有技術如圖1所示,在擺臂本體I上設置有襯套11,并通過襯套11與轉軸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擺臂本體I上設置有兩個軸承孔,軸承孔與軸孔呈階梯孔狀,在兩個軸承孔中裝上兩口軸承,這樣底座轉軸與轉臂之間通過軸承做旋轉運動,消除了摩擦間隙,而且運動可靠,使用壽命比襯套11提高了十幾倍,受到了廣大客戶的好評和肯定。
[0022]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其特征在于,包括擺臂本體,在擺臂本體的一端設置有軸孔,在軸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軸承孔與第二軸承孔,第一軸承孔、第二軸承孔與軸孔的整體截面呈工字型,在第一軸承孔內固定第一軸承,在第二軸承孔內固定第二軸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孔的直徑為35mm,所述第一軸承孔與第二軸承孔的直徑均為55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其特征在于,在軸孔中穿過轉軸,轉軸與擺臂本體之間通過第一軸承與第二軸承旋轉,轉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包括基座與連接軸,基座為帶有一缺角的方形塊體,在方形塊體上設置有固定孔,連接軸的一端固定于固定孔中,連接軸的另一端與轉軸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長度為40mm,所述連接軸的長度為80mm,所述基座的長度為200mm,高度為7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轉向擺臂,其特征在于,在擺臂本體上還設置有三個連接孔,連接孔的直徑為30mm,三個連接孔呈三角形分布。
【文檔編號】B62D7/20GK204037655SQ20142035771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宋強, 郭書金 申請人: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