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管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轉向管柱,包括支架組件、套管組件和配置在所述套管組件內的轉向軸,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伸出于所述套管組件的外側,并設置有萬向節,所述支架組件包括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固定支架,所述下支架安裝在所述套管組件上;所述下支架上靠近所述萬向節的一側設置有止擋架;所述止擋架包括朝向所述轉向軸延伸的止擋板,所述止擋板上設置有能夠阻擋所述萬向節穿過的止擋板通孔,所述止擋板位于所述套管組件與所述萬向節之間,且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穿過所述止擋板通孔,并與所述萬向節連接。在遭受撞擊時,其能夠阻擋中間軸入侵,阻擋了轉向軸帶動方向盤移動,保護了駕駛員,提高了駕駛安全性能。
【專利說明】 轉向管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轉向管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向管柱。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轉向管柱的上端與方向盤連接,其下連接端通過中間軸與轉向機等部件連接。
[0003]現有的汽車轉向管柱上沒有防止中間軸入侵的構件,當汽車遭受撞擊時,轉向機等部件會帶動中間軸朝向轉向管柱側移動,使得中間軸侵入到管柱支架內,并使得汽車管柱移動,進而帶動方向盤移動,對駕駛員造成傷害,不利于安全駕駛。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具有止擋架,用于在遭受撞擊時阻擋中間軸入侵的轉向管柱。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轉向管柱,包括支架組件、套管組件和配置在所述套管組件內的轉向軸,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伸出于所述套管組件的外側,并設置有用于與中間軸連接的萬向節,所述支架組件包括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固定支架,所述下支架安裝在所述套管組件上;所述下支架上靠近所述萬向節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阻擋所述萬向節回縮的止擋架;所述止擋架包括朝向所述轉向軸延伸的止擋板,所述止擋板上設置有能夠阻擋所述萬向節穿過的止擋板通孔,所述止擋板位于所述套管組件與所述萬向節之間,且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穿過所述止擋板通孔,并與所述萬向節連接。
[0006]進一步地,所述萬向節上垂直于所述轉向軸軸線的截面上至少有兩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止擋板通孔的直徑。
[0007]進一步地,所述萬向節上垂直于所述轉向軸軸線的橫截面積大于所述止擋板通孔的面積。
[0008]進一步地,所述下支架的兩側設置有下支架側板,所述下支架側板上設置有潰縮槽,兩個所述潰縮槽之間連接有連接螺栓,所述固定支架通過所述連接螺栓安裝在所述下支架的外側,所述止擋架通過所述連接螺栓安裝在所述下支架上。
[0009]進一步地,所述套管組件與所述固定支架之間設置有彈簧。
[0010]進一步地,所述止擋架包括止擋架頂板和位于所述止擋架頂板的兩側的兩塊止擋板側板,所述止擋板連接在所述止擋架頂板上;所述止擋架側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連接螺栓配合的止擋架側板通孔,所述連接螺栓穿過兩個所述止擋架側板通孔,并將所述止擋架支撐連接在兩塊所述下支架側板之間。
[0011 ]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支架頂板和位于所述固定支架頂板兩側的固定支架側板,所述固定支架側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連接螺栓配合的固定支架側板通孔,所述連接螺栓穿過兩個所述固定支架側板通孔,并將所述固定支架支撐連接在兩塊所述下支架側板的外側。
[0012]進一步地,所述止擋板通孔內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轉向軸的軸承。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通過在下支架上靠近萬向節的一側設置用于止擋萬向節回縮的止擋架,萬向節與中間軸連接,當汽車發生碰撞時,止擋架中的止擋板將萬向節擋住,阻止其回縮侵入,從而避免連接在萬向節上的中間軸侵入,也阻擋了轉向軸帶動方向盤移動,從而保證了駕駛員安全,提高了駕駛安全性能。
[0015]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向管柱,在遭受撞擊時,能夠阻擋中間軸入侵,阻擋了轉向軸帶動方向盤移動,保護了駕駛員,提高了駕駛安全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向管柱的立體圖;
[0017]圖2為圖1所示的轉向管柱的主視圖;
[0018]圖3為圖1所示的轉向管柱的轉向軸連接有中間軸的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所示的轉向管柱的轉向軸連接有中間軸的爆炸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對照表:
[0021]100-轉向管柱;1-套管組件;11-套管;
[0022]12-轉向軸;13-萬向節;14-螺紋連接端;
[0023]15-下連接端;2-下支架;21-下支架側板;
[0024]22-潰縮槽;3-止擋架;31-止擋板;
[0025]32-止擋板通孔; 33-止擋架頂板;34-止擋架側板;
[0026]35-止擋架側板通孔;4-固定支架;41-固定支架頂板;
[0027]42-固定支架側板; 43-固定架側板通孔;5_連接螺栓;
[0028]6-彈簧;7-中間軸;8-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30]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向管柱100,包括支架組件、套管組件I和配置在套管組件I內的轉向軸12,轉向軸12的下連接端15伸出于套管組件I的外側,并設置有用于與中間軸7連接的萬向節13。
[0031]支架組件包括下支架2和安裝在下支架2上的固定支架4,下支架2安裝在套管組件I上。
[0032]下支架2上靠近萬向節13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阻擋萬向節13回縮的止擋架3。止擋架3包括朝向轉向軸12延伸的止擋板31,止擋板31上設置有能夠阻擋萬向節13穿過的止擋板通孔32,止擋板31位于轉向管11與萬向節13之間,且轉向軸12的下連接端15穿過止擋板通孔32,并與萬向節13連接。
[0033]萬向節13凸起設置在轉向軸12的下連接端15上。上述止擋板通孔32為僅使轉向軸12穿過,而萬向節13不能穿過的通孔。
[0034]如圖4所示,該轉向管柱100的套管組件I包括多個套接在一起并可以滑動的套管11和轉向軸12,轉向軸12的上端為螺紋連接端14,其下端為下連接端15,并設置有萬向節13,用于與中間軸7連接,中間軸7與轉向機等等部件連接。
[0035]上述由多個套接在一起的套管11組成的部件稱之為套管組件1,套管組件I中的套管11可根據需要相對滑動。
[0036]轉向軸12配置在套管組件I或套管11內,其螺紋連接端14和下連接端15分別伸出于套管組件I之外,用于與外部構件連接。
[0037]套管組件I上設置支架組件,支架組件包括下支架2和用于固定轉向管柱100的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安裝在下支架2上,下支架2安裝在套管組件I上。
[0038]為了避免在遭受撞擊時,中間軸7入侵,使得方向盤移動對駕駛員造成傷害,在下支架2上靠近萬向節13的一側設置止擋架3,用于止擋萬向節13回縮,從而阻止連接在萬向節13上的中間軸7回縮入侵。該處所指的回縮是指萬向節13朝向下支架2側移動,并侵入下支架2的下方的移動或動作。
[0039]該止擋架3上設置有朝向轉向軸12延伸的止擋板31,在止擋板31上設置有止擋板通孔32,其能夠阻擋萬向節13穿過,從而將萬向節13止擋在止擋板31的外側。
[0040]將止擋板31安裝在套管組件I與萬向節13之間,安裝時,轉向軸12的下連接端15穿過止擋板通孔32,并與萬向節13連接。
[0041]如此設置,當遭受撞擊時,中間軸7在外力作用下朝向下支架2側移動,使得萬向節13也朝向下支架2側移動,從而使得連接螺紋端14向上移動,帶動方向盤移動。當萬向節13移動至止擋板31處時,由于其不能穿過止擋板通孔32,被止擋在止擋板31的外側,不能繼續移動,從而保證了中間軸7不能繼續入侵,使得方向盤不會繼續移動,保護了駕駛員的安全。
[0042]由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轉向管柱,在遭受撞擊時,能夠阻擋中間軸入侵,阻擋了轉向軸帶動方向盤移動,保護了駕駛員,提高了駕駛安全性能。
[0043]較佳地,如圖1-4所示,萬向節13上垂直于轉向軸12軸線的截面上至少有兩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止擋板通孔32的直徑,以保證萬向節13上最寬的距離大于止擋板通孔32的直徑,使得萬向節13不能穿過止擋板通孔32,被阻擋在止擋板31之外,保證中間軸7不能入侵。
[0044]較佳地,如圖1-4所示,萬向節13上垂直于轉向軸12軸線的橫截面積大于止擋板通孔32的面積,確保萬向節13不能穿過止擋板通孔32,被阻擋在止擋板31之外,保證中間軸7不能入侵。
[0045]如果萬向節13的截面為圓形,其直徑只要大于止擋板通孔32的直徑即可。如果萬向節13的截面為不規則形狀,其截面積大于止擋板通孔32的面積,也可以保證萬向節13不能穿過止擋板通孔32。
[0046]較佳地,如圖1-4所示,下支架2的兩側設置有下支架側板21,下支架側板21上設置有潰縮槽22,兩個潰縮槽22之間連接有連接螺栓5,固定支架4通過連接螺栓5安裝在下支架2的外側,止擋架3通過連接螺栓5安裝在下支架2上。
[0047]固定支架4用于與外部構件固定連接,以將轉向管柱100固定安裝。固定支架4通過連接螺栓5安裝在下支架2的外側,以方便與外部固定構件連接安裝。止擋架3也通過連接螺栓5安裝在下支架2上,其可以位于下支架2的外部,也可以為下支架2的內部。
[0048]連接螺栓5穿過潰縮槽22,并將上述下支架2、止擋架3和固定支架4連接,潰縮槽22的寬度優選地小于連接螺栓5的直徑。當發生碰撞時,止擋板31遭受由萬向節13傳遞來的壓力,使其朝向螺紋連接端14側移動,從而對連接螺栓5、固定支架4等部件施加壓力。由于連接螺栓5連接在兩個潰縮槽22之間,潰縮槽22可以變形緩沖連接螺栓5上的壓力,起到保護各部件的作用。
[0049]較佳地,如圖1-4所示,套管組件I與固定支架4之間設置有彈簧6。通過設置彈簧6,有助于固定支架4緩沖連接螺栓5及止擋架3傳遞來的壓力,保護各部件。
[0050]較佳地,如圖4所示,止擋架31包括止擋架頂板33和位于止擋架頂板33的兩側的兩塊止擋板側板34,止擋板32連接在止擋架頂板33上;止擋架側板34上設置有用于與連接螺栓5配合的止擋架側板通孔35,連接螺栓5穿過兩個止擋架側板通孔35,并將止擋架3支撐連接在兩塊下支架側板21之間。如此設置,可以減小整個構件的體積,節約安裝空間。
[0051]優選地,將止擋板31設置在止擋架頂板33上靠近萬向節13的一端。
[0052]較佳地,如圖4所示,固定支架4包括固定支架頂板41和位于固定支架頂板41兩側的固定支架側板42,固定支架側板42上設置有用于與連接螺栓5配合的固定支架側板通孔43,連接螺栓5穿過兩個固定支架側板通孔43,并將固定支架4支撐連接在兩塊下支架側板21的外側。如此設置,方便連接螺栓5順次連接,并便于固定支架4與外部固定構件連接。
[0053]較佳地,如圖4所示,止擋板通孔31內設置有用于支撐轉向軸12的軸承8,以減小轉向軸11或其下連接端15磨損。
[0054]根據需要,可以將上述各技術方案進行結合,以達到最佳技術效果。
[005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較佳的實施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若干其它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向管柱,包括支架組件、套管組件和配置在所述套管組件內的轉向軸,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伸出于所述套管組件的外側,并設置有用于與中間軸連接的萬向節,所述支架組件包括下支架和安裝在所述下支架上的固定支架,所述下支架安裝在所述套管組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上靠近所述萬向節的一側設置有用于阻擋所述萬向節回縮的止擋架; 所述止擋架包括朝向所述轉向軸延伸的止擋板,所述止擋板上設置有能夠阻擋所述萬向節穿過的止擋板通孔,所述止擋板位于所述套管組件與所述萬向節之間,且所述轉向軸的下連接端穿過所述止擋板通孔,并與所述萬向節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節上垂直于所述轉向軸軸線的截面上至少有兩點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止擋板通孔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節上垂直于所述轉向軸軸線的橫截面積大于所述止擋板通孔的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兩側設置有下支架側板,所述下支架側板上設置有潰縮槽,兩個所述潰縮槽之間連接有連接螺栓,所述固定支架通過所述連接螺栓安裝在所述下支架的外側,所述止擋架通過所述連接螺栓安裝在所述下支架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組件與所述固定支架之間設置有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架包括止擋架頂板和位于所述止擋架頂板的兩側的兩塊止擋板側板,所述止擋板連接在所述止擋架頂板上; 所述止擋架側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連接螺栓配合的止擋架側板通孔,所述連接螺栓穿過兩個所述止擋架側板通孔,并將所述止擋架支撐連接在兩塊所述下支架側板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支架頂板和位于所述固定支架頂板兩側的固定支架側板,所述固定支架側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連接螺栓配合的固定支架側板通孔,所述連接螺栓穿過兩個所述固定支架側板通孔,并將所述固定支架支撐連接在兩塊所述下支架側板的外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轉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板通孔內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轉向軸的軸承。
【文檔編號】B62D1/18GK204077768SQ201420394311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6日
【發明者】許一峰, 陳溢鋼, 張正坤 申請人:上海蒂森克虜伯匯眾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