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兒童腳踏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兒童腳踏車,主要由伸縮拉桿(1)、腳踏板(2)和滾輪構成,腳踏連接座(3)鉸接在腳踏板(2)的一端上部;伸縮拉桿(1)中伸縮滑塊(5)設置在其伸縮長度調節座(4)內部并可前后滑動,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固定連接;伸縮滑塊(5)上有多個固定孔,伸縮按鍵(6)固定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一端外側并與所述多個固定孔適配;腳踏板(2)底部設置有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內部設置有調節螺母(10),調節螺母(10)與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下側水平調節旋鈕(11)連接,與調節螺母(10)適配的調節螺桿(12)鉸接固定在腳踏連接座(3)下表面中部的固定臺上。
【專利說明】一種兒童腳踏車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用品,特別涉及一種拉桿長度和延伸角度調節方便的兒童腳踏車。
【背景技術】
[0002]當今社會中,嬰幼兒推車和拖車等兒童車早已普及在各個有新生兒的家庭中,將嬰孩放置在推車或拖車中推著,既可以讓嬰孩擁有較好的臥躺環境,也可以減輕家長們的負擔。然而,隨身附帶的物品多且不方便背負的時候,物品的放置就成了大問題。為解決這種問題,兒童車制造廠家通常會在兒童車的其他部位安置放置空間,但這些放置空間通常只能放置質地較輕盈的物品,笨重而大件的物品的放置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此外,當新生兒家庭中還有年歲較大的孩童時,家長們在呵護小嬰孩的時候就容易忽略年歲較大的孩童,有可能對年歲較大小孩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為適應人們防止較重物品和同時照顧嬰兒和年齡較大的幼兒的需要,現有技術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兒童腳踏車,但現有的兒童腳踏車缺點是當兒童腳踏車與高度不一的嬰兒車或超市手推車一類的車輛連接時,拉桿長度不易調節,操作復雜,而且腳踏板的高度是固定的,當與高度不一樣的嬰兒車或超市手推車一起使用的時候,兒童腳踏車的腳踏板不平衡,在做高度調整時極為不便,極大地影響了兒童腳踏車的推廣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兒童腳踏車,該兒童腳踏車結構簡單,拉桿長度可以方便的進行調節,同時可以容易的對拉桿的傾斜角度進行調節,結構牢固,符合家長實際應用需要。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兒童腳踏車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兒童腳踏車,主要由伸縮拉桿1、腳踏板2和滾輪構成,滾輪設置在腳踏板2下方,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設置在腳踏板2的一端上部;伸縮拉桿1主要由伸縮長度調節座4、伸縮滑塊5和伸縮按鍵6組成,其中伸縮滑塊5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內部空腔中或是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側面凹槽中,伸縮滑塊5可相對于伸縮長度調節座4前后滑動,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固定連接;所述伸縮滑塊5上設置有多個固定孔,伸縮按鍵6固定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一端外側,并與伸縮滑塊5上設置的多個固定孔適配;腳踏板2的一端底部固定設置有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內部設置有調節螺母10,調節螺母10與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下側設置的水平調節旋鈕11連接,與調節螺母10適配的調節螺桿12的上端部鉸接固定在腳踏連接座3下表面中部的固定臺上。
[0006]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伸縮按鍵6可通過棘輪、彈簧結構來控制伸縮滑塊5的鎖定和解除鎖定。
[0007]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伸縮拉桿1為兩個,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并排固設在腳踏連接座3的內部凹槽中,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并可左右轉動。
[0008]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伸縮拉桿I為I個,伸縮拉桿I的端部采用三角結構,三角結構末端采用與嬰兒車或手推車的橫梁適配的卡管結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并可以上下轉動。
[0009]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伸縮滑塊5末端設置有掛鉤7,掛鉤7與掛鉤按鍵8進行連接。
[0010]該兒童腳踏車由于伸縮拉桿I由伸縮滑塊5、伸縮長度調節座4構成,伸縮長度調節座上設置有伸縮按鍵6,只需按動伸縮按鍵6就可以方便地調節伸縮拉桿I的長度去匹配高度不同的嬰兒車或其他手推車,同時腳踏板2的一端底部設置有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內設置有調節螺母10,調節螺母10與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下側設置的水平調節旋鈕11連接,調節螺桿12穿透調節螺母10頂住腳踏連接座3,在調節伸縮拉桿I長度的時候,腳踏板2會不平衡,只需通過手擰水平調節旋鈕11就可以方便地調節伸縮拉桿I的傾斜角度,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的側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4]圖4、5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的水平調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
[0015]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主要由伸縮拉桿1、腳踏板2和滾輪構成,滾輪設置在腳踏板2下方,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設置在腳踏板2的一端上部,腳踏連接座3可繞鉸接軸上下轉動。伸縮拉桿I主要由伸縮長度調節座4、伸縮滑塊5和伸縮按鍵6組成,其中伸縮滑塊5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內部空腔中或是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側面凹槽中,并可沿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延伸方向相對滑動,所述伸縮滑塊5上設置有多個固定孔,伸縮按鍵6固定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一端外側,并可與伸縮滑塊5上設置的多個固定孔適配,優選地可通過棘輪、彈簧結構(圖中未示出)來控制伸縮滑塊5的鎖定和解除鎖定。如圖1所示,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固定連接。參見圖1、3,伸縮拉桿I為兩個,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并排固設在腳踏連接座3的內部凹槽中,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并可左右轉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預期的是,伸縮拉桿I也可以為I個,只需伸縮拉桿I的端部采用可以防止轉動的機械結構即可,如伸縮滑塊5端部采用三角結構,末端采用與嬰兒車或手推車的橫梁適配的卡管結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僅限定可以上下調節。
[0017]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中,伸縮滑塊5末端設置有掛鉤7,掛鉤7與掛鉤按鍵8進行連接。如圖3所示,使用過程中,只需按動掛鉤按鍵8,然后將兩個伸縮拉桿I的掛鉤7分別連接在嬰兒車或手推車的橫梁兩端即可。此外,為防止踩踏腳踏板2或是在腳踏板2上放置物體時從踏板上掉落,腳踏板2的外側可設置擋板(圖中未示出)。
[0018]如圖2所示,因為嬰兒車或手推車的高度不一,在將本實用新型的兒童腳踏車與嬰兒車或手推車的橫梁進行連接時,因為腳踏連接座3可繞鉸接軸上下轉動,經常會導致腳踏板2的不平衡,甚至在移動過程中腳踏板2發生上下的震動,從而導致不安全的狀況發生。為此,如圖4、5所示,腳踏板2的一端底部固定設置有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內部設置有調節螺母10,調節螺母10與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下側設置的水平調節旋鈕11連接,與調節螺母10適配的調節螺桿12的上端部鉸接固定在腳踏連接座3下表面中部的固定臺上。使用過程中,如果需要調節腳踏板2到達水平狀態,只需擰動水平調節旋鈕11,便可調節伸縮拉桿1與腳踏板2 二者之間的相對角度,可以方便的將腳踏板2調節至水平狀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0019]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內容只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的列舉,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部分,應該理解為用本【技術領域】的一般方式予以實施。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來說,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范疇內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等效變換和修飾,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兒童腳踏車,其特征在于:該兒童腳踏車主要由伸縮拉桿(I)、腳踏板(2)和滾輪構成,滾輪設置在腳踏板(2)下方,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設置在腳踏板(2)的一端上部;伸縮拉桿⑴主要由伸縮長度調節座(4)、伸縮滑塊(5)和伸縮按鍵(6)組成,其中伸縮滑塊(5)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內部空腔中或是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側面凹槽中,伸縮滑塊(5)可相對于伸縮長度調節座⑷前后滑動,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固定連接;所述伸縮滑塊(5)上設置有多個固定孔,伸縮按鍵(6)固定設置在伸縮長度調節座(4)的一端外側,并與伸縮滑塊(5)上設置的多個固定孔適配;腳踏板(2)的一端底部固定設置有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水平調節旋扭固定座(9)內部設置有調節螺母(10),調節螺母(10)與水平調節旋鈕固定座(9)下側設置的水平調節旋鈕(11)連接,與調節螺母(10)適配的調節螺桿(12)的上端部鉸接固定在腳踏連接座(3)下表面中部的固定臺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腳踏車,其特征在于:伸縮按鍵(6)可通過棘輪、彈簧結構來控制伸縮滑塊(5)的鎖定和解除鎖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兒童腳踏車,其特征在于:伸縮拉桿(I)為兩個,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并排固設在腳踏連接座(3)的內部凹槽中,兩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并可左右轉動。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腳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拉桿(I)為I個,伸縮拉桿(I)的端部采用三角結構,三角結構末端采用與嬰兒車或手推車的橫梁適配的卡管結構,伸縮長度調節座(4)與腳踏連接座(3)通過鉸接軸鉸接并可以上下轉動。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童腳踏車,其特征在于:伸縮滑塊(5)末端設置有掛鉤(7),掛鉤(7)與掛鉤按鍵(8)進行連接。
【文檔編號】B62K9/02GK204161564SQ201420564530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明者】柯國安 申請人:柯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