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86621閱讀:496來源:國知局
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手推車,特別是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手推車均只適合在平坦的地面上搬運物品,在實際搬過程中,若搬運比較重的東西過門檻時十分吃力,有的甚至由于門檻的原因在搬運過程中會將物品從車上滾落下來,十分不便。

綜上所述,為解決現有手推車結構上的不足,需要設計一種運輸平穩、可靠,且能靈活跨越門檻的船用水平手推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運輸平穩、可靠,且能靈活跨越門檻的船用水平手推車。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包括:

車架;

旋轉互軛機構,安裝于所述車架上,其中,所述旋轉互軛機構包括:支架;制動組件,安裝位于所述支架的上部;旋轉組件,安裝于所述支架的下部;

調節機構,安裝于所述車架上,并與所述旋轉組件相連,其中,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傳動組件;升降組件,與所述傳動組件相連。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制動組件包括:外制動元件和內制動元件,其中,所述外制動元件和所述內制動元件分別位于所述支架的兩側。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旋轉互軛機構還包括:滑動組件,一端與所述外制動元件相連,另一端與所述內制動元件相連。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旋轉互軛機構還包括:兩個阻擋組件,其中一個所述阻擋組件與所述外制動元件相連,另一個所述阻擋組件與所述內制動元件相連。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外制動元件包括:

外制動手柄;

第一轉軸,一端與所述外制動手柄相連,另一端貫穿所述支架;

第一外制動部,靠近于所述外制動手柄,并與所述第一轉軸相連;

第二外制動部,遠離所述外制動手柄,并與所述第一轉軸相連;

其中,所述第二外制動部與所述第一外制動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轉軸的兩端。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旋轉組件包括:外旋轉元件,與外制動元件相連,其中,所述外旋轉元件包括:

外旋轉手柄;

第二轉軸,一端與所述外旋轉手柄相連,另一端與所述調節機構相連;

外圈,與所述支架相連;

內圈,嵌套與所述第二轉軸上;

橡膠層,環形嵌裝于所述外圈與所述內圈之間。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傳動組件包括:

外傳動元件,一端與所述外旋轉元件中的轉軸相連,所述外傳動元件的另一端與所述升降組件相連;

內傳動元件,一端與所述內旋轉元件中的轉軸相連,所述內傳動元件的另一端與升降組件相連。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升降組件包括:

外升降元件,與所述外傳動元件相連,其中,所述外升降元件包括兩組對稱設置于所述外傳動元件兩端的外升降部;

內升降元件,與內傳動元件相連,其中,所述內升降單元包括兩組對稱設置于所述內傳動元件兩端的內傳動部。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滑動組件包括:

第一移動桿,兩端分別與所述外制動元件和內制動元件相連;

兩塊安裝板,位于所述外制動元件和所述內制動元件之間,并安裝于所述支架上;

第二移動桿,兩端分別與兩塊所述安裝板相連,并同時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二移動桿上嵌裝有彈簧。

在上述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中,所述阻擋組件包括:

移動擋板,一端與所述支架相連,另一端設置L形彎板;

旋轉擋板,一端嵌裝于所述第一轉軸上,另一端與所述L形彎板相配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船用水平手推車,通過旋轉互軛機構與調節機構之間的相互聯動,實現船用水平手推車的靈活跨越門檻,另外,通過旋轉互軛機構與調節機構之間的相互抑制,防止升降組件的自動伸縮,提高船用水平手推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船用水平手推車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旋轉互軛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旋轉互軛機構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中調節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跨門檻的工作流程圖。

圖中,100、車架;110、U形缺口;200、旋轉互軛機構;210、支架;211、型腔;220、制動組件;221、外制動元件;221a、外制動手柄;221b、第一轉軸;221c、第一外制動部;221d、第二外制動部;221e、限位板;221f、轉塊;221g、限位桿;221h、轉板;221i、弧板;221j、凹槽;221k、彎勾;221m、通孔;221n、彈簧;222、內制動元件;230、旋轉組件;231、外旋轉元件;231a、外旋轉手柄;231b、第二轉軸;231c、外圈;231d、內圈;231e、橡膠層;232、內旋轉元件;240、滑動組件;241、第一移動桿;242、安裝板;243、第二移動桿;250、阻擋組件;251、移動擋板;251a、L形彎板;252、旋轉擋板;300、調節機構;310、傳動組件;311、外傳動元件;311a、第一傳動桿;311b、第一齒輪;311c、第一同步桿;311d、第二齒輪;312、內傳動元件;312a、第二傳動桿;312b、第三齒輪;312c、第三傳動桿;312d、第四齒輪;312e、第五齒輪;312f、第二同步桿;312g、第六齒輪;320、升降組件;321、外升降元件;321a、外升降部;321b、外升降齒輪;321c外升降齒條、;321d外升降柱、;321e、外萬向輪;322、內升降元件;322a、內升降部;322b、內升降齒輪;322c內升降齒條、;322d內升降柱、;322e、內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以及圖5所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船用水平手推車,包括:車架100;旋轉互軛機構200,安裝于車架100上,其中,旋轉互軛機構200包括支架210;制動組件220,安裝位于支架210的上部;旋轉組件230,安裝于支架210的下部;調節機構300,安裝于車架100上,并與旋轉組件230相連,其中,調節機構300包括傳動組件310,安裝于車架100上;升降組件320,與傳動組件310相連。

當制動組件220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從而實現旋轉組件230的轉動操作,進而實現升降組件320的上升與下降;當制動組件220從運行狀態轉至制動狀態時,將抑制旋轉組件230的轉動,使得升降組件320保持原有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船用水平手推車,通過旋轉互軛機構200與調節機構300之間的相互聯動,實現船用水平手推車的靈活跨越門檻,另外,通過旋轉互軛機構200與調節機構300之間的相互抑制,防止升降組件320的自動伸縮,提高船用水平手推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優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車架100呈長方體狀設置,其內部挖空,作為貨物的安放空間,其中,車架100的兩側各設置有一U形缺口110,作為貨物搬入或者搬離手推車的通道,方便裝貨或者卸貨。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制動組件220包括: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其中,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分別位于支架210的兩側,作為制動或者運行手推車的開關。優選地,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的結構相同,如下以外制動元件221為原型進行描述。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旋轉互軛機構200還包括:滑動組件240,一端與外制動元件221相連,另一端與內制動元件222相連,作為外制動元件221與內制動元件222之間相互聯系與相互扼制的紐帶。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外制動元件221包括:外制動手柄221a;第一轉軸221b,一端與外制動手柄221a相連,另一端貫穿支架210;第一外制動部221c,靠近于外制動手柄221a,并與第一轉軸221b相連;第二外制動部221d,遠離外制動手柄221a,并與第一轉軸221b相連,其中,第二外制動部221d與第一外制動部221c分別位于第一轉軸221b的兩端。

轉動外制動手柄221a,帶動第一轉軸221b旋轉,從而實現第二外制動部221d的旋轉,從而將外制動元件221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其中,優選地,外制動手柄221a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其轉動的角度剛好為90°,且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旋轉,這樣設置易于把控外制動元件221中各零部件的設計尺寸,提高外制動元件221的可靠性。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第一外制動部221c包括:兩塊限位板221e,一端可拆卸連接于滑動組件240上,另一端與支架210相連;轉塊221f,位于兩塊限位板221e之間,并嵌套于第一轉軸221b上;兩根限位桿221g,分別位于兩塊限位板221e的兩側,其中,兩根限位桿221g的一端與支架210相連,兩根限位桿221g的另一端分別與兩塊限位板221e相抵,且每一根限位桿221g上嵌套有彈簧。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轉塊221f呈卵形,當外制動元件221處于制動狀態時,即轉塊221f為豎直狀態設置,當外制動元件221處于運行狀態時,即轉塊221f為水平狀態設置,從而撐開兩塊限位板221e之間的距離,同時克服兩根限位桿221g上彈簧彈力。

當外制動手柄221a套入第一轉軸221b時,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帶動第一轉軸221b轉動,從而帶動轉塊221f轉動,將轉塊221f由豎直狀態轉至水平狀態,同時帶動第二外制動部221d旋轉,進而解除旋轉元件的制動狀態,實現與升降組件320的上升與下降。

當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時,即將外制動元件221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需要克服限位桿221g上的彈簧彈力,使得轉塊221f從豎直狀態轉至水平狀態,且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時速度較慢;當回撥外制動手柄221a時,即將外制動元件221從運行狀態轉至制動狀態,被壓縮的彈簧的彈力得到釋放,使得轉塊221f從水平狀態轉至豎直狀態,且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時速度較快。

通過將第一外制動部221c的來回行程設置成不同速度,即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的速度較慢,且撥動力道較大;從運行狀態轉至制動狀態的速度較快,且撥動力道較小;從而提高外制動元件22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第二外制動部221d包括:轉板221h,可拆卸連接于第一轉軸221b上,并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其中,轉板221h的一側設置有弧板221i,且沿弧板221i的弧面上開設有一凹槽221j,作為滑動組件240的滑行軌道。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靠近滑動組件240一端的弧板221i上設置有一彎勾221k,且彎勾221k上設置有一通孔221m。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第二外制動部221d還包括:彈簧221n,一端與支架210相連,另一端與轉板221h相連,用以減緩第二外制動部221d旋轉時的速度,提高外制動元件221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由此可知,當外制動手柄221a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需要克服限位桿221g上的彈簧彈力和轉板221h與支架210之間的彈簧221n彈力,從而降低了外制動手柄221a在轉動時的速度,提高了外制動元件221的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滑動組件240包括:第一移動桿241,兩端分別與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中的限位板221e相連,當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或者內制動手柄時,外制動元件221或者內制動元件222中的轉塊221f轉動,促使兩塊限位板221e沿第一移動桿241移動,使得兩塊限位板221e始終保持相互平行的狀態,提高了外制動元件221或者內制動元件222的可靠性;兩塊安裝板242,位于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之間,并安裝于支架210上;第二移動桿243,兩端分別與兩塊安裝板242相連,并同時向外延伸,且與弧板221i上的通孔221m相配合,其中,第二移動桿243上嵌裝有彈簧。

外制動元件221的工作原理:當外制動元件221由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先將外制動手柄221a套入第一轉軸221b上,轉動外制動手柄221a,帶動第一轉軸221b轉動,實現轉塊221f在克服兩根限位桿221g上彈簧彈力的作用下,由豎直狀態轉至水平狀態,且兩塊限位板221e沿第一移動桿241背向移動,同時通過第一轉軸221b帶動轉板221h轉動,期間轉板221h需克服彈簧的彈力,另外,轉板221h在轉動時,第二移動桿243的一端沿弧板221i上的凹槽221j移動,同時將第二移動桿243往內制動元件222方向水平移動,使得第二移動桿243的另一端插入內制動元件222的弧板221i的通孔221m中,從而制動內制動元件222的旋轉;當外制動元件221由運行狀態轉至制動狀態時,回撥外制動手柄221a,帶動第一轉軸221b旋轉,將轉塊221f由水平狀態轉至豎直狀態,且兩塊限位板221e沿第一移動桿241相向移動,同時通過第一轉軸221b帶動轉板221h轉動,第二移動桿243回移,直至退出內制動元件222的弧板221i的通孔221m。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旋轉組件230包括:外旋轉元件231和內旋轉元件232,其中,外旋轉元件231和內旋轉元件232分別位于支架210的兩側,并與對應的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相連,用以調節升降組件320的上升與下降。優選地,外旋轉元件231和內旋轉元件232的結構相同,如下以外旋轉元件231為原型進行描述。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外旋轉元件231包括:外旋轉手柄231a;第二轉軸231b,一端與外旋轉手柄231a相連,另一端與調節機構300相連;外圈231c,與支架210相連;內圈231d,嵌套與第二轉軸231b上;橡膠層231e,環形嵌裝于外圈231c與內圈231d之間。

當外制動元件221處于制動狀態時,外圈231c、橡膠層231e以及內圈231d三者緊密貼合,使得內圈231d無法通過第二轉軸231b帶動其旋轉;當外制動元件221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橡膠層231e與內圈231d相脫離,使得橡膠層231e與內圈231d之間形成縫隙,從而使得內圈231d在第二轉軸231b的作用下轉動,從而實現與升降組件320的上升與下降。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支架210的一側設置有兩個型腔211,作為外制動元件221中外制動部和內制動元件222中內制動部的安裝空間。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旋轉互軛機構200還包括:兩個阻擋組件250,其中一個阻擋組件250與外制動元件221相連,另一個阻擋組件250與內制動元件222相連,用以提高旋轉互軛機構200的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設置于支架210兩側的兩個阻擋組件250的結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從而提高了阻擋組件250的靈活設計,擴大了阻擋組件250的使用范圍。

優選地,如圖1、圖3以及圖4所示,阻擋組件250包括:移動擋板251,一端與支架210相連,另一端設置L形彎板251a;旋轉擋板252,一端嵌裝于第一轉軸221b上,另一端與L形彎板251a相配合。

當外制動元件221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時,第一轉軸221b帶動旋轉擋板252轉動,使得旋轉擋板252的一端與移動擋板251中的L形彎板251a十字交叉格擋,然后轉動外旋轉元件231,使得升降組件320上升或者下降,如果升降組件320沒有上升到設定高度或者沒有下降至觸及地面,此時無法撥動外制動元件221中的外制動手柄221a,即升降組件320在上升或者下降過程,外制動元件221中的外制動手柄221a將無法撥動,提高了外制動元件221的安全性;如果升降組件320達到設定的上升高度或者下降至觸及地面時,移動擋板251中的L形彎板251a回縮,解除與旋轉擋板252之間的格擋,此時外制動元件221中的制動手柄才可實現回撥,從運行狀態回至制動狀態。

通過旋轉互軛機構200中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之間設置滑動組件240,既能形成外制動元件221與內制動元件222之間的相互牽制,又能實現外制動元件221和內制動元件222之間的聯動,另外,防止外制動元件221和外旋轉元件231配合使用時,意外觸發內制動元件222和內旋轉元件232,使之發生轉動,提高手推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優選地,如圖1和圖5所示,傳動組件310的一端與旋轉組件230相連,傳動組件310的另一端與升降組件320相連;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并通過傳動組件310將外旋轉手柄231a的旋轉運動轉化成升降組件320的直線運動,從而實現升降組件320的上升與下降,進而靈活跨越門檻。

優選地,如圖1和圖5所示,傳動組件310包括:外傳動元件311,一端與外旋轉元件231中的轉軸相連,外傳動元件311的另一端與升降組件320相連;內傳動元件312,一端與內旋轉元件232中的轉軸相連,內傳動元件312的另一端與升降組件320相連。

優選地,如圖1和圖5所示,升降組件320包括:外升降元件321,與外傳動元件311相連,轉動外旋轉元件231中的旋轉手柄,通過外傳動元件311,實現外升降元件321的上升與下降;內升降元件322,與內傳動元件312相連,轉動內旋轉元件232中的旋轉手柄,通過內傳動元件312,實現內升降元件322的上升與下降。

優選地,如圖1和圖5所示,外傳動元件311包括:第一傳動桿311a,兩端分別各設置有第一齒輪311b,且第一傳動桿311a的一端通過軸承與第二轉軸231b相連;兩根第一同步桿311c,分別位于第一傳動桿311a的兩端,且每一根第一同步桿311c上設置有與第一齒輪311b相嚙合的第二齒輪311d;其中,每一根第一同步桿311c的兩端分別與外升降元件321相連。

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通過第二轉軸231b帶動第一傳動桿311a旋轉,接著通過第一齒輪311b與第二齒輪311d之間的嚙合作用,將第一傳動桿311a的旋轉運動傳遞至兩端的第一同步桿311c,使得兩端的第一同步桿311c同步旋轉,從而實現外升降元件321的上升與下降。

外傳動元件311通過軸承、傳動桿、同步桿以及齒輪所組成,并通過齒輪之間的嚙合作用,從而實現傳動桿與同步桿之間的運動傳遞,進而實現外升降元件321的上升與下降,其中,齒輪傳動平穩,傳動比精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壽命長,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圍大。

優選地,如圖1和圖5所示,內傳動元件312包括:第二傳動桿312a,一端通過軸承與內旋轉元件232中的轉軸相連,另一端設置有第三齒輪312b;第三傳動桿312c,通過軸承固定于手推車上,且第三傳動桿312c上設置有與第三齒輪312b相嚙合的第四齒輪312d,其中,第三傳動桿312c的兩端各設置有第五齒輪312e;兩根第二同步桿312f,分別位于第三傳動桿312c的兩端,且每一根第二同步桿312f上各設置有與第五齒輪312e相嚙合的第六齒輪312g;其中,每一根第二同步桿312f的兩端分別與內升降元件322相連。

轉動內旋轉元件232中的內旋轉手柄,通過內旋轉元件232的轉軸帶動第二傳動桿312a旋轉,接著通過第三齒輪312b與第四齒輪312d之間的嚙合作用,將第二傳動桿312a的旋轉運動傳遞至第三傳動桿312c,使得第三傳動桿312c旋轉,然后通過第五齒輪312e與第六齒輪312g之間的嚙合作用,將第三傳動桿312c的旋轉運動傳遞至第二同步桿312f,使得兩端的第二同步桿312f同步旋轉,從而實現內內升降元件322的上升與下降。

內傳動元件312的組成部件與外傳動元件311的組成部件相同,即通過齒輪之間的嚙合作用,從而實現傳動桿與同步桿之間的運動傳遞,進而實現內升降元件322的上升與下降,其中,齒輪傳動平穩,傳動比精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壽命長,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圍大。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5所示,外升降元件321包括:兩組外升降部321a,分別位于第一傳動桿311a的兩端,其中,每組外升降部321a包括:兩個外升降齒輪321b,分別連接于第一同步桿311c的兩端;兩根外升降齒條321c,分別與兩個外升降齒輪321b相嚙合;兩個外升降柱321d,分別連接于兩個外升降齒條321c嚙合部的背側;兩個外萬向輪321e,分別連接于兩個外升降柱321d的一端。

通過第一同步桿311c的轉動,帶動其兩端的外升降齒輪321b旋轉,接著通過外升降齒條321c和外升降齒輪321b之間的嚙合作用,實現外升降齒條321c的上升與下降,從而實現外升降柱321d的上升與下降,其次通過萬向輪作為手推車在地面上行駛時的移動部件,便于手推車的靈活轉彎與避讓,提高手推車的靈活性。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5所示,內升降元件322包括:兩組內升降部322a,分別位于第三傳動桿312c的兩端,其中,每組內升降部322a包括:兩個內升降齒輪322b,分別連接于第二同步桿312f的兩端;兩根內升降齒條322c,分別與兩個內升降齒輪322b相嚙合;兩根內升降柱322d,分別連接于兩個內升降齒條322c嚙合部的背側;兩個內萬向輪322e,分別連接于兩個內升降柱322d的一端。

通過第二同步桿312f的轉動,帶動其兩端的內升降齒輪322b旋轉,接著通過內升降齒條322c和內升降齒輪322b之間的嚙合作用,實現內升降齒條322c的上升與下降,從而實現內升降柱322d的上升與下降,其次通過萬向輪作為手推車在地面上行駛時的移動部件,便于手推車的靈活轉彎與避讓,提高手推車的靈活性。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5所示,外升降齒條321c或者內升降齒條322c均可以從手推車上拆卸下來,一方面,當外升降齒輪321b或者內升降齒輪322b與其相嚙合的外升降齒條321c或者內升降齒條322c發生崩齒現象時,可以及時更換外升降齒條321c或者內升降齒條322c;另一方面,用以調節四根外升降齒條321c或者四根內升降齒條322c相互之間的平行度或者齒條行程,保證四根外升降齒條321c或者四根內升降齒條322c伸出或者回縮的距離相等,提高手推車的平衡性與安全性。

優選地,如圖1、圖2以及圖5所示,外萬向輪321e與內萬向輪322e的結構相同,且每一個萬向輪上設置有一剎車結構(圖中未顯示),當手推車上貨物送至目的地后,通過剎車結構制動萬向輪,防止萬向輪發生再次移動的現象,提高卸貨時的安全性。

本發明提供的船用水平手推車的工作原理:如圖6所示,當手推車在平地上移動時,外升降元件321始終觸及地面,內升降組件320始終脫離地面,同時,外制動手柄221a與內制動手柄均處于制動狀態;當手推車需要跨越門檻時,第一步,外升降元件321中的一組外升降部321a緊靠門檻,撥動內制動手柄,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外制動元件221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內旋轉手柄,通過內傳動元件312使得內升降元件322下降并觸及地面,后將內制動手柄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外制動元件221的鎖定;第二步,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內制動元件222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通過外傳動元件311使得外升降元件321上升,脫離地面至與內升降元件322的初始位置同等的高度,后將外制動手柄221a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內制動元件222的鎖緊,并將手推車往前推送,使得內升降元件322中的一組內升降部322a緊靠門檻;第三步,再次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內制動元件222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通過外傳動元件311使得外升降元件321下降,并觸及地面,后將外制動手柄221a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內制動元件222的鎖緊;第四步,再次撥動內制動手柄,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外制動元件221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內旋轉手柄,通過內傳動元件312使得內升降元件322上升至初始位置,后將內制動手柄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外制動元件221的鎖緊,并將手推車往前推動,使得外升降元件321中的另一組外升降部321a緊靠門檻;第五步,再次撥動內制動手柄,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外制動元件221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內旋轉手柄,通過內傳動元件312使得內升降元件322下降,并觸及地面,后將內制動手柄回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外制動元件221的鎖緊;第六步,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內制動元件222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通過外傳動元件311使得外升降元件321上升脫離地面至與內升降元件322的初始位置同等的高度,后將外制動手柄221a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內制動元件222的鎖緊,并將手推車往前推送,使得手推車完成跨越門檻的動作;第七步,再次撥動外制動手柄221a,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內制動元件222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外旋轉手柄231a,通過外傳動元件311使得外升降元件321下降,并觸及地面,后將外制動手柄221a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內制動元件222的鎖緊;然后撥動內制動手柄,使之從制動狀態轉至運行狀態,并將外制動元件221處于鎖定狀態,轉動內旋轉手柄,通過內傳動元件312使得內升降元件322上升至初始位置,后將內制動手柄回撥至制動狀態,解除對外制動元件221的鎖定,使得手推車回到在平地上行駛時的狀態。

本發明提供的船用水平手推車中內、外制動元件221通過滑動組件240實現聯動制約,其中,由外制動元件221、外旋轉元件231、外傳動元件311以及外升降元件321構成外車輪調節系統,與由內制動元件222、內旋轉元件232、內傳動元件312以及內升降元件322構成的內車輪調節系統,兩者形成相互獨立且又相互聯系的兩個系統,提高了手推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為手推車便捷、靈活的跨門檻提供保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