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折疊車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用于人們代步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等等。
為了環保及節約能源,目前,市面上存在各種新能源車,如電動車以及太陽能車等等,而為了適應人們攜帶方便以及小型化,目前,小型的新能源車的發展也越來越火熱。
現有技術中,為了攜帶方便,新能源車可以設置為折疊式的折疊車,包括前箱板以及后箱板,前箱板的內端與后箱板的內端鉸接布置,且在前箱板的下端設有前車輪,后箱板的下端設有后車輪,當前箱板與后箱板處于平鋪式時,形成平鋪底板,這樣,電動車則可以行使;當不使用折疊車時,前箱板的下端與后箱板的下端對接,也就是前箱板與后箱板折疊起來,形成折疊箱體,由于折疊車處于折疊狀態時,前車輪以及后車輪都收納在前箱板與后箱板之間,這樣,則使得整個折疊車形成的折疊箱體體積過大,不便于用戶攜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折疊車折疊后想成的折疊箱體體積過大,導致不便于用戶攜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包括前箱板以及與所述前箱板呈平鋪狀或對接折疊狀的后箱板,所述前箱板的內端與所述后箱板的內端鉸接;所述前箱板的下端設有前車輪,所述前車輪延伸至所述前箱板的下端外,所述后箱板的下端設有下端開口的且用于容置的所述前車輪的凹腔。
進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下端設有兩個后車輪,兩個所述后車輪相間隔平行布置,所述凹腔形成在兩個所述后車輪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凹腔的寬度大于所述前車輪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后箱板的上端設有凹槽條。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條的底部凸設有凸塊,所述凹腔延伸至所述凸塊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條貫穿所述后箱板的前端面及后端面。
進一步地,所述凸塊的上端面與所述后箱板的上端面平齊布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當前箱板與后箱板之間對接折疊時,前箱板下端的前車輪則可以陷入在后箱板下端的凹腔中,這樣,最大程度利用后箱板本身的厚度收納前車輪,使得前箱板與后箱板之間折疊后形成的折疊箱體的體積較小,厚度也小,便于用戶攜帶折疊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處于半打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處于半打開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處于折疊狀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照圖1~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可以是電動車,也可以是其它類型動力的折疊車,如太陽能動力等等。
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包括前箱板11以及后箱板12,其中,前箱板11的內端與后箱板12的內端鉸接,形成鉸接端,這樣,前箱板11及后箱板12之間則可以以該鉸接端擺動;當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處于平鋪狀時,形成平鋪底板;當前箱板11的下端與后箱板12的下端對接,也就是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呈折疊狀,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則形成折疊箱體。
前箱板11的下端設有前車輪14,該前車輪14延伸至前箱板11的下端外;后箱板12的下端設有后車輪13,該后車輪13延伸至后箱板12的下端外,這樣,當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形成平鋪底板時,利用前車輪14以及后車輪13,則可以實現折疊車的行駛。
本實施例中,在后箱板12的下端中設有下端開口的凹腔123,當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形成折疊箱體時,前車輪14則陷入在該凹腔123中。
上述提供的便于收納前車輪的折疊車,當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對接折疊時,前箱板11下端的前車輪14則可以陷入在后箱板12下端的凹腔123中,這樣,最大程度利用后箱板12本身的厚度收納前車輪14,使得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之間折疊后形成的折疊箱體的體積較小,厚度也小,便于用戶攜帶折疊車。
本實施例中,后箱板12的下端設有兩個相間隔平行布置的后車輪13,上述的凹腔123形成在兩個后車輪13之間。
另外,凹腔123的寬度大于前車輪14的寬度,這樣,連接在前車輪14兩側的連接結構等則可以一起收納在凹腔123中,更進一步提高該折疊車的收納能力。
本實施例中,在后箱板12的上端面中凹槽條121,這樣,布置在后箱板12上一些其他結構則可以通過折疊等收納在該凹槽條121內。另外,該凹槽條121貫穿后箱板12的內端面及外端面。
本實施例中,在凹槽條121的底部凸設有凸塊122,上述的形成在后箱板12下端的凹腔123則延伸至該凸塊122中,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運用后箱板12的厚度,使得形成的凹腔123的深度足夠收納前車輪14,進一步減小后箱板12的厚度,也使得前箱板11與后箱板12形成的折疊箱體的體積較小。
具體地,凸塊122的上端面與后箱板12的上端面平齊布置,這樣,使得折疊后形成的折疊箱體的外形較為平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