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擋雨遮陽篷,屬于電瓶車用附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以其輕便、經濟、環保等特點解決了不少百姓的出行難題,成為市民的新寵。因為電動自行車比自行車更省力,比摩托車更安全,同時也不缺乏速度,所以很多老百姓都把它當做代步工具。
電動車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時,卻也漸漸滿足不了人們對電動車舒適性已的需求,特別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陰雨綿綿的季節,風沙彌漫的惡劣天,人們騎電動車出行就極為不便。
擋雨遮陽篷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擋雨遮陽篷具有擋雨、遮陽、防塵三大功能,讓大家不再日曬雨淋,不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現有技術中的擋雨遮陽篷,通常包括頂篷和前擋板兩個部分,一般的前擋板往往為一片式圓整的形狀,使用時只要安裝在頂篷的支架上,前擋板整體從頂篷的前端到電瓶車前輪上方將騎行者保護起來。此類前擋板適用于大多數車頭平整的電瓶車,而當電瓶車的車頭還裝有車籃等其他配件時,此類前擋板通常會被車籃等配件頂起,從而使得前擋板呈現出一個扭曲的弧度,造成使用困難。
因此,針對車頭裝有車籃等其他附件的電瓶車用戶,急需一種合適的擋雨遮陽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以安裝服帖地安裝在帶有車籃等附件的電瓶車上的新型電瓶車擋雨遮陽篷。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擋雨遮陽篷,包括頂篷、前擋板和連接桿, 頂篷包括支架、篷布、透明塑料膜和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擋板包括篷布和透明塑料膜;所述前擋板的上端與頂篷的前端可拆卸式連接,下端為倒扣的“凹”字型結構;所述頂篷前端向外凸起,呈帽檐狀。
前擋板的上面一部分為透明塑料膜,下面一部分為篷布。安裝在電瓶車上時,透明塑料膜的位置下限低于車燈的高度,使得電動車上的燈光可以透過前擋板,在黑暗的地方正常使用,同時,騎行者的視線也不受阻。前擋板與頂篷的可拆卸式連接,提高了擋雨遮陽篷的使用靈活性。前擋板下端倒扣的“凹”字型結構,使得前擋板在安裝時,即使碰到了車頭帶有車籃等附件的電瓶車時,只要將車籃等附件與車身的連接處卡進“凹”字型結構中即可,從而使得前擋板的安裝幾乎不受車籃等附件的影響。頂篷前端的帽檐狀凸起可以更好地擋住陽光和雨水。
進一步地,所述前擋板下端的中間位置設有裂口,所述裂口的邊緣設有魔術貼一。裂口的設置增加了擋雨遮陽篷的適用范圍,不管車籃等附件的高度設置情況如何,都可以順利安裝前擋板;同時,裂口邊緣的魔術貼一可以使得前擋板下端的安裝更加地穩固。
進一步地,所述前擋板通過魔術貼二與頂篷的支架連接;所述前擋板的上端通過拉鏈與頂篷的前端連接。支架前端向外延伸呈擴開的樣子,當前擋板安裝在支架上時,通過與魔術貼二的配合,支架將前擋板繃緊,從而將前擋板固定在支架上。而當將前擋板頂端與頂篷前端的拉鏈拉上時,一是能夠大大提升前擋板的穩定性,使得前擋板不會意外滑落;二是能夠將前擋板和頂篷之間的縫隙完全封住,從而阻擋了從正面撲來的風從縫隙漏進去的可能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本實用新型前擋板下端倒扣的“凹”字型結構,即使碰到了車頭帶有車籃等附件的電瓶車時,只要將車籃等附件與車身的連接處卡進“凹”字型結構中即可,安裝幾乎影響,從而提高了整個擋雨遮陽篷的適用范圍;同時,結構簡單、擋雨遮陽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頂篷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前擋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桿、定位件和連接件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接桿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頂篷,2為前擋板,3為連接桿,4為篷布,5為透明塑料膜,6為拉鏈,7為支架,8為連接件,9為支撐桿,10為定位件,11為綁帶,12為裂口,13為魔術貼一,14為魔術貼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圖5,本實施例包括頂篷1、前擋板2和連接桿3。頂篷1和前擋板2主要由篷布4、透明塑料膜5和拉鏈6制成。
頂篷1還包括支架7和四個連接件8。頂篷1前端向外凸起,呈帽檐狀,可以更好地擋住陽光和雨水。篷布4安裝在支架7上,透明塑料膜5安裝在頂篷1的后端,并與篷布4連接。透明塑料膜5的高度在使用者的正常平直視線范圍內,使得騎行者在轉頭時或后視鏡里可以看到車后的情況,提高了駕駛安全度。兩個連接件8分別安裝在支架7的兩側,且其位置與頂篷1的帽檐處相應,另外兩個連接件8則分別安裝在支架7兩側的頂端。
頂篷1的尾端還設有兩個小孔,通過繩子穿過小孔將頂篷1尾端固定在電動車尾端。
頂篷1上還設有兩根支撐桿9和定位件10。定位件10的截面呈“H”型,固定在頂篷1呈帽檐狀的前沿的中間位置上,包裹在篷布4里面。支撐桿9呈“L”型,較長的一端可穿進篷布4里與定位件10連接,而較短的一端則可插進連接件8里,從而將頂篷1的前沿支撐固定住。
頂篷1前端兩側均設有綁帶11,通過綁帶11將可頂篷1前端的布料繃緊固定在頂篷1兩側的支架7上。
前擋板2的上面一部分為透明塑料膜5,下面一部分為篷布4。安裝在電瓶車上時,透明塑料膜5的位置下限低于車燈的高度,使得電動車上的燈光可以透過前擋板2,在黑暗的地方正常使用,同時,騎行者的視線也不受阻。前擋板2與頂篷1的可拆卸式連接,提高了擋雨遮陽篷的使用靈活性。
前擋板2下端倒扣的“凹”字型結構,且“凹”字型結構的中間位置設有裂口12,裂口12的邊緣設有魔術貼一13。前擋板2在安裝時,即使碰到了車頭帶有車籃等附件的電瓶車時,只要將車籃等附件與車身的連接處卡進“凹”字型結構中即可,而裂口12的設置增加了擋雨遮陽篷的適用范圍,不管車籃等附件的高度設置情況如何,都可以順利安裝前擋板2,從而使得前擋板2的安裝幾乎不受車籃等附件的影響。同時,裂口12邊緣的魔術貼可以使得前擋板2下端的安裝更加地穩固。
前擋板2通過魔術貼二14與頂篷1的支架7連接。支架7前端向外延伸呈擴開的樣子,當前擋板2安裝在支架7上時,通過與魔術貼二14的配合,支架7將前擋板2繃緊,從而將前擋板2固定在支架7上。
前擋板2的上端還設有拉鏈6,并通過拉鏈6與頂篷1的前端連接。當將前擋板2頂端與頂篷1前端的拉鏈6拉上時,一是能夠大大提升前擋板2的穩定性,使得前擋板2不會意外滑落;二是能夠將前擋板2和頂篷1之間的縫隙完全封住,從而阻擋了從正面撲來的風從縫隙漏進去的可能性。
連接桿3的一端為彎折的造型,另一端設有套圈。連接桿3的直角一端插入連接件8中與頂篷1的支架7連接,套圈一端則固定在電動車上,從而將擋雨遮陽篷固定在車體上。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任何熟悉該項技術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