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攜物架,具體涉及一種座椅式攜物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出行次數越來越多,東西的攜帶便成了一個很麻煩的事情,而傳統攜物架越來越滿足不了人們出行的要求,帶來了很多麻煩。因此新型的座椅式攜物架也就應運而生,座椅式攜物架占有空間小,重量輕,操作方便,對于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座椅式攜物架,適用于人們出行時需攜帶大量貨物的情況,解決了以上技術問題。
一種座椅式攜物架,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車輪、底座、倚靠板、凳面、拉桿。在所述底座四腳底部有四個車輪,其中兩個后部車輪上安裝有剎車裝置,剎車裝置可上下移動,按下后可固定車輪。底座尾端有第一插孔,倚靠板前端有容納于第一插孔內的第一插桿,裝配時將倚靠板前端的第一插桿插入底座尾端的第一插孔,使得底座與倚靠板相連,并且倚靠板可相對于底座旋轉,在第一插孔兩端外側有第一支架,與底座處于同一平面,在第一插桿的兩端外側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與依靠板板平面呈100°夾角,因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處于不同平面,旋轉時將相互阻礙,旋轉角度限制在0°~100°。倚靠板背面上部兩側有一對插銷,通過其底下導軌滑動,倚靠板尾端有第二插孔,凳面前端有容納于第二插孔內的第二插桿,將第二插桿插入第二插孔內使得倚靠板與凳面相連接,凳面可相對于倚靠板旋轉,旋轉角度為0°~80°。旋轉凳面,通過移動和插入插銷可將其變形為攜物模式或座椅模式,攜物模式時,向上移動插銷將倚靠板和凳面固定在同一平面;座椅模式時,將凳面旋轉80°,將插銷插入與之相匹配的插槽內,將其固定,使凳面與底座水平,按下卡子伸長拉桿后彈起卡子將其固定,使凳面與地面水平,向下移動剎車裝置,固定車輪,使得座椅靜止不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在能夠攜帶一定貨物的同時可變形成為座椅供人休息。
2.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經折疊可隨手攜帶,重量輕,體積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的攜物架模式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的座椅模式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的金屬底座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的倚靠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的網制凳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2、3、4、5所示,本實用新型座椅式攜物架包括車輪1、底座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倚靠板5、插銷6、凳面7、拉桿8、剎車裝置9、插槽10、卡子11、第一插孔12、第一插桿13、第二插孔14、第二插桿15。在所述底座2四腳底部有四個車輪1,其中兩個后部車輪1上安裝有剎車裝置9,底座2尾端有第一插孔12,在第一插孔12兩端外側有第一支架3,倚靠板5前端有容納于第一插孔12內的第一插桿13,在第一插桿13的兩端外側有第二支架4,在倚靠板5背面上側有一對插銷6,倚靠板5尾端有第二插孔14,凳面7前端有容納于第二插孔14內的第二插桿15,凳面7前端側面有一對與插銷6相匹配的插槽10,拉桿8固定于凳面7背面上端兩側。
結合圖3,圖4,圖5所示,其中圖3為座椅式攜物架額金屬底座結構示意圖,上面包括車輪1、第一支架3、剎車裝置9、第一插孔12;圖4為座椅式攜物架倚靠板結構示意圖,上面包括第二支架4、插銷6、第一插桿13、第二插孔14;圖5為座椅式攜物架網制凳面結構示意圖,上面包括插槽10、拉桿8、卡子11、第二插桿15。將倚靠板5上的第一插桿13插入金屬底座2上的第一插孔12,將凳面上的第二插桿15插入倚靠板上的第二插孔14,即可組裝座椅式攜物架。
如圖1所示,旋轉倚靠板5,由于第一支架3與第二支架4處于不同平面,在倚靠板5相對底座2旋轉時起到阻擋作用,當旋轉至最大角度100°時,將無法旋轉,將其固定。倚靠板5與凳面7處于同一平面時,向上推插銷6,將倚靠板5與凳面7卡住,使其固定,打開拉桿8,按下卡子11,收縮到最小長度,抬起剎車裝置9,使車輪1能正常滑動,此時為攜物模式。
如圖2所示,向下移動插銷6,將凳面7旋轉至與底座2水平,然后將插銷6向上推入凳面7主板前端的插槽10內,將倚靠板5與凳面7固定,按下卡子11將拉桿8伸長,使凳面7與地面水平,放下剎車裝置9將車輪1固定,使其無法滑動,此時為座椅模式。